市场运作
搜索文档
上海城中村项目集中招商推介 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模式
解放日报· 2025-10-21 09:48
项目规模与投资 - 上海10个辖区的5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宣介,项目占地总面积近3万亩 [1] - 项目前期改造投资规模达2100亿元,将拉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约1600亿元 [1] - 自2014年启动改造以来,上海已累计启动改造项目118个 [2] 项目规划与时间表 - 计划到2026年底全面启动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到2027年基本完成改造工作 [2] - 行业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模式推进改造 [1] 市场主体参与路径 - 行业不断拓宽企业参与路径,市场主体可通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参与合作改造项目 [1] - 对于储备改造项目,市场主体可在土地市场进行经营性地块摘牌参与开发建设 [1] - 对于委托改造项目,市场主体可通过与实施主体合作参与开发建设 [1] 平台与可持续性 - 官方正式发布"上海市城中村改造项目招商推介平台",作为一站式官方信息枢纽 [1] - 行业强调推动城市更新具备"自我造血"能力,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
“搞成了半拉子工程”,困局怎样扭转(干部状态新观察·走进一线探作风)
人民日报· 2025-10-14 08:29
项目背景与历史问题 - 项目为总投资超3.5亿元的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移交时固定资产为2.5亿元 [2] - 4年前项目处于基本停滞状态,大棚空置率达37%,设备锈迹斑斑,成为半拉子工程 [2] - 此前管理模式僵化,蔬菜销售价格需报备且无法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导致产品滞销,种一棚亏一棚 [2][3] 管理改革与模式转变 - 当地政府将发展路径定为"政企分开、党建引领、农户主体、市场运作",干部角色从指挥管理转变为服务保障 [3] - 投入23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主路、生产路,更换棚膜等 [3] - 运营模式从"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改为"分户承包、统一服务",将578栋大棚承包给86户有经验的种植户 [4] - 成立黄河菜篮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园区运维、技术支持和销路对接 [5] 技术应用与生产效率 - 园区引入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在不到半小时内完成23栋大棚的精准施肥 [5] - 硬件提升后,辣椒亩均产量不断上升 [5] 市场拓展与销售成果 - 通过提供"先卖后结账,卖不动拉回"的兜底承诺,成功打入西宁、兰州商超及批发市场 [5] - 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在京东、拼多多开设店铺,并利用直播间进行产品推广 [6] - 与西宁、兰州的28家商超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今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较去年同期翻一番 [6] 项目成效与社会影响 - 园区蔬菜瓜果种类达20多种,并有一批智能温室崭新亮相 [6] - 项目带动周边300多名农户就业,人均年收入提高2万元 [6] - 曾经外出经营拉面馆的20多户老乡主动返回承包大棚 [6] - 通往园区的5.4公里柏油路已建成,保障了物流畅通 [6]
探索“政校企+”人才科创产业矩阵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9-18 16:07
构建创新治理新范式,完善矩阵组织架构。建立"三层次、多节点"网络化治理体系,在战略引领层设立 创新发展战略委员会,汇聚顶尖专家学者和产业领袖,负责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在资源协调层建立矩 阵运营中心,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创新要素的精准配置和高效调度;在实体运作层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 创新联合体,形成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高校院所深度参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产业创新集群。实 施"一链一策"精准治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身定制支持政策。 建立产业链创新需求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与创新供给。建立"三级矩阵长"负责制,构建"总矩阵长—产业矩阵长—执行矩阵长"三级责任体系,确 保矩阵建设高效推进。配套建立矩阵建设"双办公室"工作机制,设立矩阵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 筹协调、政策制定和督查考核;同步设立矩阵运营服务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需求对接、资源匹配、政 策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创新要素配置机制,促进资源高效流动。实施"人才旋转门"工程,打破体制壁垒,建立"身份保留、待 遇衔接、成果共享"的人才流动机制。设立企业专家入驻高校的绿色通道,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