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放共享
icon
搜索文档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5)》发布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驱动和绿色生态方面表现突出
四川日报· 2025-08-12 08: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围绕综合质效、创新驱动、绿色生态、数智转型、开放共享5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包含10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 [1] - 成渝地区内部发展呈现非均衡特征,成都及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引擎,周边区县次之,其余地区发展滞后 [1] -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驱动、绿色生态等4个维度表现突出,重庆都市圈数智转型占优但其他三方面存在短板 [1] 城市群发展格局 - 高质量发展指数前100区县中,市辖区占比达63%,显示其经济优势地位 [2] - 重庆29个区县入围百强,成都19个区县入围,两地合计占比48% [2] - 前十强区县中成都占4席(武侯区、双流区等),重庆占4席(渝北区、九龙坡区等),四川非成都地区占2席 [2] 区域发展特征 -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投入强度、绿色低碳指标上领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 - 重庆都市圈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但创新生态和开放度需提升 [1] - 核心区与周边区县指数梯度差明显,双核辐射效应尚未充分覆盖外围区域 [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一砖一瓦皆故事 看百年老街如何焕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3 20:52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 吉林长春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 全长1445米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集区 今年启动保护提升项目后重新开街 [2] - 改造后创下单日28万人次客流纪录 累计参观人数达108.43万人次 带动相关经济收入5.34亿元 [9][19] - 推出10条主题旅游线路 包含研学课堂 AR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 双层观光巴士串联全市数十处历史建筑 [9] 商业业态升级 - 29家特色店铺沿街开业 其中13家为东北首店 涵盖传统非遗工坊 沉浸式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 [4] - 咖啡店单日销量突破800杯 出现冰块和牛奶断货现象 显示极高客流量 [5] - 采用"业态可活化"模式 激活文旅与商业双重活力 北京大街西街区已运营 宽城子街区将于9月开街 [28] 空间优化与便民设施 - 释放4.5公顷公共空间 拆除13个院落围墙 改造13处口袋公园 拓宽慢行道从3米至6米 [14][16][18][22] - 新增木栈道设计保留原有树木 异形排水口改善低洼路段 管线井配备电子身份证实现数字化管理 [20][22] - 设置太阳能充电座椅 无障碍坡道 便民指示牌 所有店铺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 [24][26] 文化体验创新 - 长春日报社旧址改造为历史文化博物馆 实现"可视可听 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7] - 通过舞蹈快闪 街边魔术 民乐演奏等活动增强街区互动性 [2] - 保留伪满时期历史建筑原貌 同时开放李四光 黄大年等科学家工作过的科研场所 [12]
历史可阅读、文化可感知、业态可活化……百年老街焕新颜 文旅与商业活力迸发
央视网· 2025-07-23 11:42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 - 长春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 全长1445米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集区 2025年启动保护提升项目并重新开街 [1] - 改造前街道两侧院落开放度低 围墙和植被遮挡视线 改造遵循"保护第一"原则 提出"开放共享 以人为本"理念 [8][15] - 通过工作专班逐院摸排 协调会释放4.5公顷公共空间 拆除围墙后形成13处口袋公园 串联历史建筑群 [17][20] 文旅商业融合成效 - 开街后入驻29家特色店铺 含13家东北首店 涵盖非遗工坊 沉浸式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 [4] - 推出双层观光巴士 10条主题旅游线路 研学课堂 AR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 [7] - 开街至今累计参观108.43万人次 带动经济收入5.34亿元 创下单日28万人次客流记录 [7][21] 城市更新细节优化 - 慢行道从3米拓宽至6米 优化异形排水口 管线井配备电子身份证 实现精细化管理 [23] - 新增太阳能充电座椅 无障碍坡道 便民指示牌 店铺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 [25][26] - 改造木栈道时保留原有树木生长空间 绿化带设计兼顾美观与功能性 [21] 历史文化活化模式 -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通过"可视可听 可触可感"方式呈现历史 [7] - 形成"历史可阅读 建筑可触摸 文化可感知 业态可活化"的保护利用模式 [26] - 全市推进18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北京大街西已运营 宽城子街区将于9月开街 [26]
十五运会香港赛区8个竞赛项目已完成测试赛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9:22
十五运会香港赛区筹备情况 - 香港赛区已完成8个竞赛项目和2个跨境项目的测试赛 [1] - 办赛理念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要求"简约、安全、精彩" [1] - 严格预算管理,节约成本,控制赛事规模 [1] 绿色办赛措施 - 未新建场馆,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如中环海滨、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公园、香港单车馆 [1] - 场地为社区共享空间,赛前后持续开放给市民使用 [1] 比赛场地特色 - 启德体育园为香港赛区主会场,今年3月启用,将举办七人制橄榄球、击剑、男子手球等项目 [2] - 利用香港特色打造比赛环境,如铁人三项赛道可饱览维多利亚港美景和地标 [1] - 目标展现香港城市风貌和特色景点给全国及海外观众 [1]
城西科创大走廊与国科大杭高院合作升维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38
战略合作与资金支持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与国科大杭高院达成战略合作,发布专项支持方案,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廊校合作示范样板 [1] - 5年内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国科大杭高院实现"高起点、小而精"办学目标,覆盖基础研究、概念验证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环节 [2] - 专项方案设定10余项具体绩效指标,涵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落地、公共服务等维度 [2] 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 城西科创大走廊国科大杭高院成果转化基地规划面积2.13万平方米,聚焦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智能物联、半导体材料四大领域 [2] - 基地计划2023年第三季度揭牌启用,首批10余个硬核科创项目已确定入驻,包括砺进生物科技等顶尖团队领衔项目 [3] - 基地提供科研成果产业转化一站式全链条辅导,联合政府基金和投资机构提供运营场地、设备及投融资对接 [3]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 -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包括实验动物平台、合成生物中试平台、真空互联材料平台、生命健康仪器平台,预计2023年底建成 [3] - 平台建成后将开放共享价值超2亿元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3] 创新生态链与未来规划 - 支持建设引力波超高精密测量物理实验装置及试验平台,一期工程2028年投入使用,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验证平台 [4] - 共建合成生物学、光电智能感知两个概念验证中心,形成"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链 [4] - 双方将以实体化平台为基础,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范式 [4]
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新华社· 2025-06-17 21:12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多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千年飞天梦圆到首次太空行走再到空间建站的跨越式发展 [1] - 空间站系统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全部国产化,走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 [1] - 天和核心舱科学实验柜推动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领域取得国际突破进展 [1] 航天工程管理体系 - 采用行政指挥系统和设计师系统双线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总体技术、科研质量和条件建设 [2] - 通过"总体先行、各方参与、全局最优"理念整合14个大系统、百余家参研单位 [2] - 着陆场系统采用"螺丝钉"协作机制,形成规模达万人级别的系统工程协作网络 [2]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 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成功,标志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取得重要突破 [5] - 推动航天技术向生物制药、材料、能源、制造等领域转移转化,促进产业升级 [5] - 科学实验柜模型展示显示中国空间站具备国际领先的实验条件 [1] 国际合作与开放共享 - 中国空间站被定位为"国家名片",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理念 [3] - 已启动选拔训练巴基斯坦航天员项目,形成南南合作新模式 [3] - 航天测控通信网络升级可为全球航天活动提供测控资源支持 [3] 航天精神与文化传承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被总结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精神密码 [2] - 神舟十五号乘组4次出舱任务体现"感觉良好"的扎实训练成果 [2] - 航天工程管理强调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与团队协作的有机结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