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旅游线路

搜索文档
“京西福地门头沟”区域品牌发布,多条精品文旅线路首发
新京报· 2025-09-16 14:52
现场首发了三大手绘地图和五条主题旅游线路,将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为广大市民"微度假"提 供丰富选择。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沿着永定河,穿越京西古道,在大河与群山之间,探访明清古村落,感受自然 奇景……9月16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发布区域品牌"京西福地门头沟",同步发布了多款文创产品和多条 精品主题游览路线。 发布会上,门头沟区同步推出了区域形象标识、形象宣传片、文旅宣传口号、"京西福礼"系列文创产品 及国际宣传语,其中,区域形象标识以"门"字为形,二门嵌套表现了传统与现代在门头沟的对话、衔接 与交融。同步揭晓的品牌口号"京西福地门头沟",明确区位身份,凝聚了"五福临门"的美好寓意。主题 宣传片构建五大"福"板块——山水之福、文化之福、心灵之福、宜居之福、发展之福,融合了门头沟的 生态资源、古村古寺、人文底蕴及国际赛事等。 活动现场发布了多款"京西福礼"文创产品。产品设计融汇本地文化元素,如取自潭柘寺"福海珠轮"匾额 的拼图徽章,以及呼应"迎豹回家"生态计划的福豹玩偶,文旅口号"古村古寺古道,福山福水福地",则 概括了门头沟作为文化高地与生态氧吧的双重特质。 此外,为推动"京西福地"走向世界,发布会推出了 ...
哈尔滨香坊区:持续释放夏季文旅消费潜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2:22
文旅品牌打造 - 哈尔滨香坊区实施夏季避暑旅游八大行动,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学"全要素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1] - 推出"夏遇香坊"精品线路升级行动,整合历史建筑、冰上运动中心、乡村、博物馆等资源打造7条主题旅游线路 [1] - 7条主题线路包括欧陆风情、夏日冰雪、乡村四季、红色文化、清凉避暑、啤酒消夏、自驾露营 [1] 文化产品供给 - 实施"时尚香坊"文化产品供给行动,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培训、书画展等惠民活动 [1] - 在星级酒店打造全市首家非遗研学中心,开展"跟着非遗去旅行"主题活动 [1] - 开发时尚国潮产品,推动文创产品进景区、酒店、街区以扩大影响力 [1] 体育赛事赋能 - 实施"悦动香坊"体育赛事赋能行动,举办五人制足球赛、3×3青少年篮球黄金联赛等赛事 [1] - 利用冰上运动中心举办全国U系列男子冰球锦标赛、全国男女冰球训练营等冰雪赛事 [1] - 举办象棋争霸赛(黑龙江赛区)等活动推动全民健身 [1] 消费场景培育 - 实施"焕新香坊"消费场景培育行动,整合区域内76家影院、文旅、商业资源打造"票根+"联动机制 [2] - 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在"相遇幸福"美食街、司徒街夜市等设置啤酒广场、举办啤酒嘉年华 [2] 文旅场景更新 - 实施"畅游香坊"文旅场景更新行动,打造薰衣草庄园轻奢露营地、伏尔加啤酒狂欢季等产品 [2] - 推出《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沉浸式舞台剧等文旅项目 [2] 旅游服务提质 - 开展"满意香坊"旅游服务提质行动,升级景区内部路、标识标牌、导览系统等基础设施 [2] - 推动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加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改造 [2] 旅游环境优化 - 从市场综合监管、打击违法违规、提升投诉办理、加强安全生产等方面优化旅游环境 [2]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一砖一瓦皆故事 看百年老街如何焕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3 20:52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 吉林长春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 全长1445米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集区 今年启动保护提升项目后重新开街 [2] - 改造后创下单日28万人次客流纪录 累计参观人数达108.43万人次 带动相关经济收入5.34亿元 [9][19] - 推出10条主题旅游线路 包含研学课堂 AR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 双层观光巴士串联全市数十处历史建筑 [9] 商业业态升级 - 29家特色店铺沿街开业 其中13家为东北首店 涵盖传统非遗工坊 沉浸式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 [4] - 咖啡店单日销量突破800杯 出现冰块和牛奶断货现象 显示极高客流量 [5] - 采用"业态可活化"模式 激活文旅与商业双重活力 北京大街西街区已运营 宽城子街区将于9月开街 [28] 空间优化与便民设施 - 释放4.5公顷公共空间 拆除13个院落围墙 改造13处口袋公园 拓宽慢行道从3米至6米 [14][16][18][22] - 新增木栈道设计保留原有树木 异形排水口改善低洼路段 管线井配备电子身份证实现数字化管理 [20][22] - 设置太阳能充电座椅 无障碍坡道 便民指示牌 所有店铺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 [24][26] 文化体验创新 - 长春日报社旧址改造为历史文化博物馆 实现"可视可听 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7] - 通过舞蹈快闪 街边魔术 民乐演奏等活动增强街区互动性 [2] - 保留伪满时期历史建筑原貌 同时开放李四光 黄大年等科学家工作过的科研场所 [12]
历史可阅读、文化可感知、业态可活化……百年老街焕新颜 文旅与商业活力迸发
央视网· 2025-07-23 11:42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 - 长春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 全长1445米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集区 2025年启动保护提升项目并重新开街 [1] - 改造前街道两侧院落开放度低 围墙和植被遮挡视线 改造遵循"保护第一"原则 提出"开放共享 以人为本"理念 [8][15] - 通过工作专班逐院摸排 协调会释放4.5公顷公共空间 拆除围墙后形成13处口袋公园 串联历史建筑群 [17][20] 文旅商业融合成效 - 开街后入驻29家特色店铺 含13家东北首店 涵盖非遗工坊 沉浸式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 [4] - 推出双层观光巴士 10条主题旅游线路 研学课堂 AR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 [7] - 开街至今累计参观108.43万人次 带动经济收入5.34亿元 创下单日28万人次客流记录 [7][21] 城市更新细节优化 - 慢行道从3米拓宽至6米 优化异形排水口 管线井配备电子身份证 实现精细化管理 [23] - 新增太阳能充电座椅 无障碍坡道 便民指示牌 店铺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 [25][26] - 改造木栈道时保留原有树木生长空间 绿化带设计兼顾美观与功能性 [21] 历史文化活化模式 -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通过"可视可听 可触可感"方式呈现历史 [7] - 形成"历史可阅读 建筑可触摸 文化可感知 业态可活化"的保护利用模式 [26] - 全市推进18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北京大街西已运营 宽城子街区将于9月开街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