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旅游线路
搜索文档
呼伦贝尔市推动“冷资源”变“热产业”
内蒙古日报· 2025-10-09 10:00
秋冬季旅游总体规划 - 呼伦贝尔市召开秋冬季旅游新闻发布会,多部门共同出席,为秋冬季旅游发展按下加速键[1] - 发布会是自8月提早谋划秋冬季旅游工作的重要成果,各旗市区及相关部门已形成联动合力[1] - 在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下,各部门通过官方平台集中发声,展现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内一流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决心[1] 文旅部门举措 - 市文旅广局推出4条主题旅游线路与69个特色文旅活动[1] - 计划分三个批次投放旅游消费券,持续发放旅游补贴以释放消费潜力[1] 体育部门举措 - 市体育局公布74项涵盖冰雪运动、大众娱乐的赛事活动[1] - 详解2025—2026年大众冰雪季场地规划,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1] 商务与市场监管 - 市商务局通过多批次商贸消费券发放,助力商贸与文旅联动发展[1] - 市市场监管局将联合文旅、公安等部门协同发力,保障游客消费体验,维护市场秩序[1]
“京西福地门头沟”区域品牌发布,多条精品文旅线路首发
新京报· 2025-09-16 14:52
品牌发布与核心定位 - 公司发布区域品牌“京西福地门头沟”并同步推出区域形象标识、宣传片及文旅宣传口号 [1] - 品牌口号明确区位身份并凝聚“五福临门”的美好寓意 [1] - 主题宣传片构建五大“福”板块包括山水之福、文化之福、心灵之福、宜居之福和发展之福 [1] 文创产品与旅游线路 - 公司发布多款“京西福礼”系列文创产品设计融汇本地文化元素如潭柘寺匾额拼图徽章和“迎豹回家”生态计划福豹玩偶 [1] - 文旅宣传口号为“古村古寺古道福山福水福地”概括了区域作为文化高地与生态氧吧的双重特质 [1] - 公司首发三大手绘地图和五条主题旅游线路为市民“微度假”提供丰富选择 [1] 国际化战略与产业布局 - 公司推出英文宣传口号“Mentougou, Meant to Go!”并实现4A级景区及星级酒店全面支持外卡支付 [2] - 区域与多国建立合作网络并拥有中关村门头沟园等前沿产业布局共同构建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 [2] - 公司践行“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战略成功培育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和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集群 [2]
哈尔滨香坊区:持续释放夏季文旅消费潜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2:22
文旅品牌打造 - 哈尔滨香坊区实施夏季避暑旅游八大行动,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学"全要素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1] - 推出"夏遇香坊"精品线路升级行动,整合历史建筑、冰上运动中心、乡村、博物馆等资源打造7条主题旅游线路 [1] - 7条主题线路包括欧陆风情、夏日冰雪、乡村四季、红色文化、清凉避暑、啤酒消夏、自驾露营 [1] 文化产品供给 - 实施"时尚香坊"文化产品供给行动,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培训、书画展等惠民活动 [1] - 在星级酒店打造全市首家非遗研学中心,开展"跟着非遗去旅行"主题活动 [1] - 开发时尚国潮产品,推动文创产品进景区、酒店、街区以扩大影响力 [1] 体育赛事赋能 - 实施"悦动香坊"体育赛事赋能行动,举办五人制足球赛、3×3青少年篮球黄金联赛等赛事 [1] - 利用冰上运动中心举办全国U系列男子冰球锦标赛、全国男女冰球训练营等冰雪赛事 [1] - 举办象棋争霸赛(黑龙江赛区)等活动推动全民健身 [1] 消费场景培育 - 实施"焕新香坊"消费场景培育行动,整合区域内76家影院、文旅、商业资源打造"票根+"联动机制 [2] - 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在"相遇幸福"美食街、司徒街夜市等设置啤酒广场、举办啤酒嘉年华 [2] 文旅场景更新 - 实施"畅游香坊"文旅场景更新行动,打造薰衣草庄园轻奢露营地、伏尔加啤酒狂欢季等产品 [2] - 推出《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沉浸式舞台剧等文旅项目 [2] 旅游服务提质 - 开展"满意香坊"旅游服务提质行动,升级景区内部路、标识标牌、导览系统等基础设施 [2] - 推动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加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改造 [2] 旅游环境优化 - 从市场综合监管、打击违法违规、提升投诉办理、加强安全生产等方面优化旅游环境 [2]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 一砖一瓦皆故事 看百年老街如何焕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3 20:52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 吉林长春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 全长1445米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集区 今年启动保护提升项目后重新开街 [2] - 改造后创下单日28万人次客流纪录 累计参观人数达108.43万人次 带动相关经济收入5.34亿元 [9][19] - 推出10条主题旅游线路 包含研学课堂 AR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 双层观光巴士串联全市数十处历史建筑 [9] 商业业态升级 - 29家特色店铺沿街开业 其中13家为东北首店 涵盖传统非遗工坊 沉浸式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 [4] - 咖啡店单日销量突破800杯 出现冰块和牛奶断货现象 显示极高客流量 [5] - 采用"业态可活化"模式 激活文旅与商业双重活力 北京大街西街区已运营 宽城子街区将于9月开街 [28] 空间优化与便民设施 - 释放4.5公顷公共空间 拆除13个院落围墙 改造13处口袋公园 拓宽慢行道从3米至6米 [14][16][18][22] - 新增木栈道设计保留原有树木 异形排水口改善低洼路段 管线井配备电子身份证实现数字化管理 [20][22] - 设置太阳能充电座椅 无障碍坡道 便民指示牌 所有店铺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 [24][26] 文化体验创新 - 长春日报社旧址改造为历史文化博物馆 实现"可视可听 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7] - 通过舞蹈快闪 街边魔术 民乐演奏等活动增强街区互动性 [2] - 保留伪满时期历史建筑原貌 同时开放李四光 黄大年等科学家工作过的科研场所 [12]
历史可阅读、文化可感知、业态可活化……百年老街焕新颜 文旅与商业活力迸发
央视网· 2025-07-23 11:42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 - 长春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 全长1445米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集区 2025年启动保护提升项目并重新开街 [1] - 改造前街道两侧院落开放度低 围墙和植被遮挡视线 改造遵循"保护第一"原则 提出"开放共享 以人为本"理念 [8][15] - 通过工作专班逐院摸排 协调会释放4.5公顷公共空间 拆除围墙后形成13处口袋公园 串联历史建筑群 [17][20] 文旅商业融合成效 - 开街后入驻29家特色店铺 含13家东北首店 涵盖非遗工坊 沉浸式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 [4] - 推出双层观光巴士 10条主题旅游线路 研学课堂 AR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 [7] - 开街至今累计参观108.43万人次 带动经济收入5.34亿元 创下单日28万人次客流记录 [7][21] 城市更新细节优化 - 慢行道从3米拓宽至6米 优化异形排水口 管线井配备电子身份证 实现精细化管理 [23] - 新增太阳能充电座椅 无障碍坡道 便民指示牌 店铺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 [25][26] - 改造木栈道时保留原有树木生长空间 绿化带设计兼顾美观与功能性 [21] 历史文化活化模式 -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通过"可视可听 可触可感"方式呈现历史 [7] - 形成"历史可阅读 建筑可触摸 文化可感知 业态可活化"的保护利用模式 [26] - 全市推进18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北京大街西已运营 宽城子街区将于9月开街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