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积分
icon
搜索文档
AI时代还需要手推公式吗?张朝阳最新回应
新浪科技· 2025-11-04 09:54
新浪科技讯11月4日上午消息,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张朝阳的物理课》四周年特别直播 活动中指出,"在人们习惯用AI直奔答案的时代,AI确实能帮我们省去重复性计算的工作,但前提是亲自推导过公式 并产生理解。" 在过往的物理直播课程中,张朝阳也屡次强调,学习物理必须亲自动手演算,唯有通过计算,方能真正理解物理的精 髓。而正是这种坚持手推公式的精神,让《张朝阳的物理课》得以触及物理世界最核心的秩序与逻辑,而非沉溺于空 泛的幻想。 张朝阳还指出,物理学是数学灵感的丰富源泉,如牛顿在试图理解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动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数学 ——微积分;数学则是物理学用来描述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语言与工具,如爱因斯坦用微分几何构建了广义相对论的 数学框架,从概念上重塑了我们对引力、空间的理解。 "因为物理系统经常就是要求导,要做积分,所以掌握几门数学是比较有用的。"张朝阳表示。(文猛) 责任编辑:宋雅芳 在他看来,真正用物理来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思考后才能理解,脑子里首先得有东西可想, 如果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靠去查,那整个脑子就没有思考的元素了,"所以我觉得即使在AI时代,人们还是要 ...
知乎热议微积分,让科学普及“活”起来,“火”起来
经济网· 2025-10-16 17:03
知乎平台活动 - 近期知乎平台上的“学会微积分到底难不难”话题引发热议,吸引了马骁、王梦迪等海内外顶尖青年学者以及知乎数学领域答主与普通网友参与,形成一场跨越代际、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趣味的思想对话 [1] - 知乎平台于今年9月全国首个法定科普月启动2025科学季,活动包括诺贝尔奖巡礼圆桌讨论、“AI科研新范式”话题创作活动以及即将举行的“2025知乎科学开放麦:追答案的人”线下讨论活动 [2] - 知乎平台锚定“科学讨论社区”的定位,致力于为大众搭建与科学对话的桥梁,推动科学普及 [2] 学者观点与背景 - 密歇根大学Donald J Lewis助理教授马骁于2014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今年与其他两位合作者发表了让沉寂125年的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论文 [1] - 普林斯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系、生物工程研究院教授王梦迪14岁考入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其认为微积分可能是一种“宇宙的自然语言” [2] - 知乎答主free光阴似箭本名为孙金元,是一位白天送快递、晚上研究数学的阿里数赛奖牌获得者,其观点为微积分作为通识课应该被绝大多数人所能学懂 [2]
高中没毕业直接读博,17岁少女推翻40年数学猜想后的下一步
猿大侠· 2025-08-09 12:33
数学天才汉娜·凯罗的成长历程 - 11岁掌握微积分 14岁达到大学数学水平 17岁推翻40年未解的Mizohata-Takeuchi猜想 [1][2][4] - 通过可汗学院完成基础数学学习后 依靠自学研究生教材和远程教授指导突破知识边界 [11][13][14] - 疫情期间接触芝加哥数学圈和伯克利数学圈 激发深度探索数学的渴望 [23][25] 学术突破与Mizohata-Takeuchi猜想 - 该猜想诞生于1980年代 涉及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三大领域 其推翻将重塑傅里叶限制等核心理论框架 [6][52][54] - 通过构造分形式频率干涉函数 证明猜想在特定曲面不成立 该方法被学界称为"汉娜式构造" [65][66][68] - 爱丁堡大学教授Tony Carbery表示该问题简洁性与复杂性并存 学界对其真伪长期存在分歧 [56][57] 教育路径与学术发展 - 14岁自学课程达高级本科水平 获伯克利数学圈创始人Zvezdelina Stankova高度评价 [26][27][28] - 通过伯克利并行注册项目修读研究生课程 在张瑞祥教授的傅里叶限制理论课中触发研究灵感 [35][44][48] - 以无高中学历背景获马里兰大学博士录取 将成为其人生首个正式学位 [69][72][74] 个人特质与学术态度 - 将数学视为"不受限制的探索世界" 这种独特视角助其突破传统思维框架 [19][20][21] - 长期自学导致对自身能力认知模糊 直至学术成果获得认可才建立信心 [30][31][32] - 坚持每周五天通勤上课 在反复被否定后仍持续优化证明方法 [38][62][68]
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张朝阳建议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
新浪财经· 2025-06-24 16:27
张朝阳解析高考物理压轴题 - 在直播中详细解析2025年高考物理湖南卷和新课标II卷的两道压轴大题 [2] - 将湖南卷"二体运动"问题分解为质心平动与小球绕质心圆周运动两个子问题 [2] - 讨论"细绳时刻紧绷"假设时赞赏中学生观点,指出需验证绷断条件和杆的状态 [2] - 将新课标II卷椭圆运动难题类比天体系统,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简化计算 [2] - 与中学教师就题目解法展开热烈讨论 [2] 对高考物理难度的看法 - 认为两道压轴题难度很大,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极具挑战 [4] - 建议高考作为大学普适教育选拔,不宜设置过高难度门槛 [4] - 指出近年高考物理题常以暗物质、广义相对论等前沿物理为背景 [4] - 建议中学生可定性了解前沿知识,并在中学阶段学习微积分等基础工具 [4] - 认为将电磁感应中的相对论观念等内容下放至高中对大多数学生难度过大 [4] 对报考专业的建议 - 建议学生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与未来就业前景 [5] - 强调应与父母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5] - 指出大学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