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急救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少年“急救侠”是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生动见证
北京青年报· 2025-09-02 09:00
青少年急救教育成效 - 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学生盛徐荦因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急救获得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其急救视频被国内外1000多家媒体转载报道[1] - 辽宁沈阳小学生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化解食道梗阻危机 显示急救技能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成效[1] - 急救教育正从课堂走向生活实践 体现健康教育体系从理论灌输到实践赋能的深刻转变[1] 校园急救教育模式创新 - 鄞州实验中学将生命教育纳入必修课 开设AED使用和创伤包扎等实用课程[2] - 通过"急救种子"计划培养50名学生骨干 形成可复制的传播模式[2] - 学生以形象大使身份推动急救知识进社区 实现个人技能向群体能力的转化[2]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动健康知识普及[2] - 社区开设亲子急救课堂 地铁站点配备AED设备 短视频平台涌现科普达人 构建立体化传播网络[2] 行业挑战与发展瓶颈 - 中国每年发生54.4万例心源性猝死 现场急救成功率不足1%[3] - 城乡急救资源分布不均 农村地区AED配置率不足城市的三分之一[3] - 培训体系标准化不足 存在重理论轻实操倾向 民众认知存在误区[3] 行业发展前景 - 校园急救教育成效经验值得向社会推广 需突破校园围墙融入日常生活场景[3] - 目标是实现人人敢救、会救的社会氛围 为生命与健康安全提供更坚固保障[3]
苏州市首届中小学急救教育展示活动举行 全市9支县市级代表队的100余名师生参加
苏州日报· 2025-09-02 08:22
来自昆山教育局代表队的张林娜表示,为参加此次活动,他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集训,学到了丰富 的急救知识、包扎技能及理论内容。 活动中的团体情境演练堪称"应急微剧场"。各代表队抽中任一场景后,在交通事故现场、地震灾害 现场、触电事故现场、火灾事故现场、踩踏事故现场、运动伤害事故现场等场景中抽取1个,5名师生将 迅速协作筑起"生命防线"。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急救教育工作,提升师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近日,苏州市首届中小学急救 教育展示活动在苏州市第五中学校举行。活动会聚全市9支县市级代表队的100余名师生,大家分组参 赛,以专业与热忱诠释"急救为人人"的理念。 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苏州市红十字会联合主办,苏州市第五中学校 承办。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急救知识技能与生命教育、素质教育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师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旨在弘扬"珍爱生命、互助奉献"的价值观,让急救知识成为学生终身受益 的生命素养,真正实现"救"在身边、育在人心。 活动设置笔试、技能展示、情景演练等多个环节,重点考查选手的实际操作能力,涵盖心肺复苏 (含AED)、气道异物梗阻现场救护(成人、婴儿)、多种止血 ...
“冷静小孩姐”为何敢出手(有事说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9:12
急救教育推广成效 - 小学生胡紫涵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救助呼吸道异物梗阻患者 体现校园急救教育实际应用价值 [1][2] - 教育部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 各地红十字会组织开展公益性公众培训 推动急救教育进校园及社区 [2] -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中医医院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 向师生传授心肺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救护技能 [4] 公众急救技能现状 -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率仍较低 面对突发状况时存在因知识匮乏或担心承担责任而犹豫的问题 [3] -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达55万人 其中87%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 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 现场第一目击者急救能力至关重要 [3] 急救体系建设方向 - 需将急救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置 建立健全"好人法"保障施救者权益 [3] - 急救知识普及培养对他人生命的共情与责任 构建"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社会联结 形成生命共同体价值认同 [5]
数实融合助力急救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8-15 06:00
教育数字化与急救教育发展 -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1] - 急救教育是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全民急救素养的重要支撑 [1] - 各地各部门应积极策应健康中国和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以数实融合推进急救教育高质量发展 [1] 急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急救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各地区急救师资分布不均,大中小学急救教育师资普遍短缺 [2] - 数实结合推进急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有效解决师资缺乏问题,需加强顶层设计,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医卫类院校及医疗卫生机构等协同推进 [2] - 利用海姆立克教学机器人、AED训练机等智能化设备,依托大数据分析与AI辅助教学系统提升师资培训精度与广度 [2] 急救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 急救教育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健康教育,实训基地是推进急救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载体 [3] - 教育部印发《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推动校园内配备急救和急救教育设施设备 [3]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与淮安市红十字会共建实体化急救教育实训基地,分类建成消防模拟演练区、心肺复苏实践区等实训场景 [3] - 开发智能心肺复苏模拟人、高保真生理驱动模拟人等虚拟仿真软件,配备270多台虚拟仿真设备 [3] 急救教育育训模式创新 - 急救教育既是"必修课"也是"常修课",国家救护员证的有效期通常为2—3年,需按时复训 [4] - 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支撑的急救教育育训模式 [4] - 江苏省建立急救教育智慧平台,免费提供公众应急预防及救护等课程 [4]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编写数字化急救教材,开发医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及急诊胸痛急救技术等3门微专业课程 [4] 急救教育的时代意义 - 公民急救素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反映,急救教育是提升公民急救素养的重要路径 [5] - 以数智赋能推动急救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变革,加快形成泛在可及的急救教育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