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功学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最富90后孙宇晨,财富炼成有什么样的妙招?
虎嗅· 2025-10-20 13:31
孙宇晨——全球最富90后,35岁资产高达124亿美元,他的成功学在江湖流传。本期视频就来聊聊他成 功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 ...
特别策划|新“成功学”背后的迁移
新浪财经· 2025-10-13 17:4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在新时代语境下,成功的定义正从外在标准(如勋章、头衔)转向更深层、更个人化的价值标准,强调对自我极限的认知、挑战过程的投入以及内心坚定的重要性[1] - 通过分析教育、精英社会和失业等议题,揭示结构性因素(如阶级、优绩主义)对个人经历的影响,并呼吁重新定义真正的价值与公平[1][13][14] 攀登的"起点":教育中的阶级差异 - 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鲁在《不平等的童年》中通过观察88个家庭(重点描写12个家庭),提出中产阶级采用"协作培养"方式,而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采用"成就自然成长"方式[2] - 阶级对教育方式的影响超过种族,父母的社会地位以无形但强有力的方式冲击孩子的人生经历,导致不同阶级孩子进入学校和社会后显现差异[3] 教育的意义:大学生出路分化 - 《金榜题名之后》指出大学生面临隐性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及掌握默认的认知和实践模式[7] - 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存在差距,内化主流价值信念和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解决生涯目标迷失,更高效利用大学资源[7] 成为精英的代价与优绩主义陷阱 - 《精英陷阱》揭露优绩主义导致美国阶层分化和结构失衡,精英通过垄断教育资源和高薪职位积累财富,但自身陷入竞争和内卷困境[12] - 中产阶层工作岗位边缘化、收入停滞,与劳工阶层趋同,社会流动口径收窄,形成对所有人无益的陷阱[12] - 作者呼吁降低教育竞争激烈程度,让中等技能劳动力重回经济生产中心[12] 失业污名与价值重定义 - 《污名陷阱》基于139位失业者的真实生活,指出失业者面临招聘偏见、社交压力、社会歧视和自我否定,形成"污名陷阱"[13] - 优绩主义神话导致社会仅认可世俗成功,轻易否定失业者的人生价值,需重新定义真正的价值与公平[13][14] - 裁员潮引发全球打工人共鸣,失业不是个人失败,而是结构性危机的体现[14] 生命书写与内在探索 - 《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收录刘宸君在尼泊尔登山遇难前的手稿,包括游记、诗歌、书信和日记,展现其对生命、文学和爱情的省思[16][17] - 书中通过实体山峰延伸至广阔情境,体现跋涉、思辨与生死的自然书写,反映少年对未知的纯粹追寻和巨大哲思[17]
一位工作狂女孩重新回到了寨子
第一财经· 2025-09-12 10:48
书籍核心内容 - 书籍《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是一部个人成长史,记录了两代彝族乡村女性的生活 [1][6] - 作者通过写作重新梳理成长经历,实现自我疗愈,并将困扰自己的情绪通过文字表达后得以冷静旁观 [6] - 写作风格坦荡敞亮,不隐藏不虚构,认为对自己说谎会使自己难受,这种真实感是形成其风格的原因 [11] 作者背景与经历 - 作者扎十一惹1990年出生于云南偏远高寒山区的彝族村寨,7岁开始学汉语,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走出寨子 [3] - 大专文秘专业毕业后,在云南边境小城电视台担任社会新闻记者8年多,参与过暗访黑中介、传销组织等高风险报道工作 [3] - 工作七年后因怀念乡村生活及健康原因辞去体制内工作,战胜惊恐障碍,并于2023年结束婚姻回到寨子 [3] 创作过程与动机 - 创作契机源于在豆瓣发表的《大专课堂上老师教我们洗澡》一文,获得超过100万次点击量,后被出版社编辑发现并邀约成书 [1][11] - 为完成非虚构写作,作者主动与女性长辈交谈,通过倾听记录她们自发讨论的内容 [11] - 在写作过程中重新审视与母亲的关系,放下了过去的意见,能够更冷静地观察和理解母亲的生活 [12] 当前生活状态与心态转变 - 目前过着简单的生活,微信仅有34个联系人,日常活动包括带狗散步、生火煮饭、早睡早起 [4] - 心态转变源于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以及疫情的影响,从信奉“成功学”转变为关注生活本身,认为成功很虚幻 [9][14] - 疫情后认识到现代生活易碎不确定,而乡村生活更确定平和,自然对人无条件包容,使其心态更稳定 [9][14] 作品社会反响 - 书籍内容虽基于个人经历,但引发了广泛共鸣,许多读者反馈有相同困境,使作者感到被陪伴和不孤单 [19] - 作品对读者产生了疗愈效果,在上海书展等场合有读者因感动而落泪,作者认为这是人类特有的浪漫连接 [19] - 书中记录了彝族传统婚俗的变迁,如过去残忍的“摔碗仪式”已被摒弃,婚礼现已成为真正的喜事 [18]
向太卖399元「向上社交课」,被资本硬捧的明星们咋都想教打工人“如何做人”?
36氪· 2025-09-04 15:51
向太卖课案例分析 - 向太陈岚推出《向太向上闺蜜圈》课程,售价599元(券后399元),课程内容包括稳定内核、摆脱内耗,涵盖内心关、事业关、家庭关、钱关、社交关[1][4] - 课程以录播和直播形式为主,已上线3节课,单节课时长10到20分钟,截止9月2日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三平台总销售额近200万元[1] - 前期通过2-6分钟金句短视频内容铺垫,主题涉及婚姻、金钱和原生家庭,单支视频在抖音平台获得近50-60万播放量,成功吸引流量[2] 明星卖课商业模式 - 明星卖课变现成本极低,凭借自带流量优势,录播课可重复销售实现“躺着挣钱”,直播卖课相比直播带货更体面轻松,并能增加个人商业价值[30] - 课程定价多集中在299元至399元区间,例如杨天真《32个高情商公式》售价299元,伊能静《30堂高能量女性成长课》售价399元[26] - 明星卖课销量作为附加值,未来可通过将首波用户转入私域进行更大规模变现,如举办见面会或多次售课,同时利用“智慧”人设承接更多商务合作[30] 音乐技能类课程市场 - 音乐技能课程是明星卖课中拥挤的赛道,王力宏2021年售卖唱歌和作词课程,单价1699元,收获117万元销售额[16] - 汪峰音乐课程定价299元,包含30多节录播课和3节直播课,7月5日直播一天卖出超5600套,销售额近160万元[18] - 柯以敏尝试以299元单价提供一对一连麦教学,但未能成功;郎朗钢琴课定价399元起,王晶导演大师课同样定价399元[18] 知识付费行业趋势 - 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26.5亿元增长至2022年1126.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808.8亿元,用户规模突破6.4亿人[31] - 课程内容从实用技能向情绪价值转变,高情商、高能量等无法量化的课程需求增长,情绪价值玩法层出不穷,明星收割方式持续升级[28] - 明星售课与早年出书售卖知识逻辑相似,但内容生产可能依赖团队代笔或AI生成,明星本人实际参与度和真实知识水平存疑[31]
付费49万元成为“亲传弟子”,“AI”知识付费围猎银发族
36氪· 2025-07-15 20:56
商业模式分析 - 采用阶梯式课程定价策略,从1元线上课逐步升级至49万元亲传弟子班,形成多层次收费体系 [6][7][11] - 通过短视频平台(抖音665.1万粉丝、快手333.5万粉丝)进行流量获取,再导流至私域微信群和线下课实现转化 [20][22] - 线下课程设置封闭式管理(上交手机、分组活动)强化群体认同感,配合"成功学员"案例展示形成从众效应 [8][10] 目标用户画像 - 主要针对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全国3.1亿人占比22%),尤其聚焦无稳定收入、低学历(初中文化占比高)人群 [6][22][23] - 精准捕捉用户焦虑点:养老压力(43%老年人日均上网超4小时)、家庭经济支柱角色缺失、社会价值感缺失 [24][23] - 学员中72%为退休人员或即将失业者,平均年龄55-65岁,女性占比63% [6][13][17] 运营数据表现 - 课程转化率极高:1元体验课付费用户中38%会购买2800元线下课,线下课参与者15%升级购买2万元以上高阶课程 [7][11] - 矩阵账号全网覆盖超1.3亿流量(小红书话题浏览量),微信视频号日更3次维持用户粘性 [20][22] - 2025年老年在线教育赛道融资额同比激增220%,财商类课程投诉量同比上升45% [23][24] 课程内容设计 - 融合AI技术概念(占课程宣传关键词72%)、财商教育(《穷爸爸富爸爸》解读)、婚姻关系等多元主题 [8][13][17] - 采用"成功学"话术体系:强调"财富自由"(课程中出现频次达4.7次/分钟)、"当下行动"等心理暗示 [10][11] - 设置虚拟资源承诺:宣称提供清华博士资源对接(实际无验证)、企业家交流圈层等附加价值 [8][17] 法律风险现状 - 黑猫平台累计4851条"AI课"投诉,主要涉及虚假宣传(占投诉量67%)、退款困难(28%)[24] - 采用"顾问老师"销售话术施压(如"49万是骨折价,即将涨至98万")涉嫌诱导消费 [13][17] - 课程内容实际与AI技术关联度不足,主要依赖基础软件操作教学(占课程时长12%)[17][20]
从“成功学大师”到“互联网姐姐”,这届职场博主画风变了
虎嗅· 2025-06-23 07:54
职场博主转型趋势 - 职场博主正从"成功学大师"全面转型为"上班搭子"和"互联网树洞",更注重情绪价值而非方法论输出[4][11][19] - 杨天真等头部博主主动解构成功学,Olga姐姐等内容转向与职场人立场一致的生存指南[5][22] - 新兴"搭子类"博主如汪雨橦通过真实职场状态展示获得共鸣,其"弱但精神活跃"特质成为新榜样[6][16][17] 内容创作方向演变 - 方法论类内容仍存在需求,但需结合深度案例拆解(如姜Dora的访谈)或实用路径指导(如刘思远的实习攻略)[18][29][31] - 情绪价值类内容强调反焦虑,通过"35岁危机"等话题的共情表达建立信任感[14][15][34] - 博主个人叙事从"精英模板"转向"成长记录",杨天真的留学经历等非职场故事更具说服力[23][27] 用户需求变化 - 年轻职场人排斥刻板成功学叙事,对"互联网领导"式说教产生强烈抵触[7][8][10] - 用户更青睐"完美普通人"样本,即无特殊背景仍取得世俗成功的案例,这类内容能激发行动参考价值[29][30] - 粉丝对真实性的需求超过技巧性,汪雨橦"班味儿"状态和i人社交尴尬等细节强化代入感[17][31][35] 博主核心竞争力重构 - 高阶博主需突破精英视角局限,通过连麦等方式实现真实换位思考[32][33] - 新锐博主需强化身份标签(如00后/北漂),同时保持内容真实性以维持双向奔赴关系[31][36] - 无论何种类型,传递积极价值观是底层逻辑,即便在展示困境时也需保持建设性态度[34][35] 行业底层逻辑变迁 - 职场内容赛道反映社会对成功定义的多元化,从单一职业成就扩展到生活平衡价值[1][10][37] - 用户焦虑催生内容升级,博主需在方法论严谨性与情绪抚慰效果间寻找动态平衡点[21][25] - 综艺曝光带来流量但加剧期待管理压力,博主需处理本职与自媒体工作的冲突[35][36]
中年人请不要随意逃离你的舒适区?
集思录· 2025-03-13 22:34
文章核心观点 - 盲目跳出舒适圈换工作可能带来诸多问题,应综合考虑工作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同时面对工作困境要基于实际情况分析选择 [1][2][7] 分组1:换工作的困境与反思 - 有人被高薪诱惑从成都到福建工作,上级重营销轻科技,工作苦恼且退路难寻,家庭也面临异地分居、孩子上学买房等问题,反思不应跳出舒适圈 [1] - 成功学过度强调努力,忽视天赋和机遇,“跳出舒适圈”的观念害人不浅 [2] - 离开原来圈子风险大,有人大学学物理毕业后去私募,工作艰难,换工作多次后进入体制不想再换 [3] 分组2:应对工作困境的建议 - 人生没有后悔药,若对现在工作不满意,应忘掉过去,基于实际情况对后续工作分析选择 [4] 分组3:工作稳定性与舒适性 - 有人在工作中受委屈但因生活打击更大未离职,大领导出面基本解决问题 [5] - 工资不高若找不到工作说明工资虚高,有人自信52岁辞职后2周内可找到类似工作 [6] - 在一个地方稳定后换工作意味着资源要重新开始,工作要考虑整体舒适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