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拨投结合
icon
搜索文档
“拨投结合”让无声代码撬动商业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7-08 07:12
5G-A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 - 南京鑫合通感科技自主研发的5G-A通感融合定位技术精度达分米级至厘米级,较传统5G定位提升10倍,解决了北斗/GPS室内失效及UWB/蓝牙单独建网成本高的问题[1] - 该技术已实现0.5米至十几厘米的亚米级实时定位规模化部署,应用于成都华润万象城32万平方米商业空间的数字孪生场景[1] "拨投结合"创新转化机制 - 江苏省市设立10亿元资金池,通过"拨投结合"模式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前期以科研经费支持研发,后期转为市场化投资[2] - 5G-A定位团队获近2000万元资金支持成立公司,成为首个受益项目,规避传统融资路径的股权稀释风险[2][3] 知识产权与产业应用进展 - 紫金山实验室通过"先用后转"模式向鑫合通感转让3件核心专利,加速产品开发[3] - 技术已落地广州太古汇等商业地标,并拓展至智慧工厂、交通、医疗及智能网联车领域[5] - 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试验网在南京投用,覆盖1.75万平方公里,实现无人机轨迹厘米级捕捉[3] 南京创新生态体系 - 紫金山科技城构建"实验室-资本-孵化器"链条,联动43平方公里区域创新资源[4] - 南京布局"两城两区两港两中心"创新枢纽,涵盖紫金山/麒麟科技城、扬子江试验区等,推动科技-产业-生产力全链路发展[4][5][6] - 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配套专项政策强化成果转化[6][7]
上海机构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 入库32个项目孵化出8家科技企业 走通“概念验证” 样机获投千万变产品——科技服务如何按下快进键(下)
解放日报· 2025-07-05 09:58
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进展 -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已集聚35位复旦科研人员、200余位研究生和科研助理以及15位持证技术经理人,截至今年5月入库32个概念验证项目,发布6台产业化样机,孵化8家绿色低碳科技企业 [2] - 其中两台样机(多功能气溶胶浓度富集系统、工业烟气可凝结颗粒物在线监测仪)获得上千万元投资并转化为产品 [2] -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建立"技术研发—技术评价—示范应用—投资加速—产业落地"全流程服务体系,对接企业、产业园区、风投基金等外部资源 [2] 技术经理人作用机制 - 15位持证技术经理人来自国内外名校,专业背景为环境科学或绿色低碳技术,通过培训成为连接技术与市场的"翻译员" [4] - 技术经理人用商业语言向产业界和资本界介绍高校成果,使科研人员专注研发,例如将医生发明的机械通气装置市场从医院拓展至社区康养和家用设备 [4][6] - 概念验证中心需培育专业背景技术经理人队伍,与科学家结对推动转化 [4] 多领域概念验证平台布局 - BLink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中心与近20家医院合作,通过加速营活动将临床创意转化为产品,例如中山医院医生发明的通气装置获企业投资开发 [5][6] - 长三角国创中心与莘泽智星港共同出资880万元支持非接触式超声血液流量计、罕见病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首批项目 [7] - 闵行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合作培育早期创新项目 [7] 市场化运营与政策支持 -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通过营收利润分成、企业股权分配实现市场化造血 [3] - 政策建议将概念验证服务纳入科技创新券,单列额度(企业每年30万元、团队10万元),并打包专利布局、样机制造等服务由平台背书申请 [8] - 需建立"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技术和市场验证"机制,引导大企业与高校共建概念验证中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