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韩创新产业技术合作对接会举办 十三个韩国优质科创项目来宁路演
南京日报· 2025-10-30 10:31
对接会现场,合作签约环节成为一大亮点。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别与 KIST Innovation签署合作协议。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委会委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宁表示,国创中心将与 KIST Innovation携手,推动两国创新要素互通,通过联合组织科技活动、策划企业成果展示、探索可 持续合作机制,构建互信、互惠、互补、互享的中韩创新共同体,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为社会创造价值。 作为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秉持"社会创新、合作 创新、开放创业"理念,已构建起基于长三角、面向全球,融合研发载体和创新资源以及产业需求的科 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目前,国创中心已与国际上93家知名大学、国际机构及2个国际组织建立 正式合作关系,还与40家跨国公司开展创新生态合作对接。 陈宁透露,后续国创中心将不定期组织中国企业及体系内研究院所赴韩,与当地科研机构对接在地 研究等合作。 10月28日,"智汇中韩、健启未来"——2025中韩创新产业技术合作对接会在南京举办。韩国科学 技术院(以下简称"韩科院")下属技术成果转化机构——韩国科学技 ...
医工结合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在园区启用
苏州日报· 2025-10-29 08:26
现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站、苏州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实践区、苏州市健康 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园区服务中心等一批平台揭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站今后将为园区企业提供更 规范、高效的人遗相关咨询、申报指导服务,为产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公共服务 平台创新实践区将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在临床研究需求对接中面临的渠道分散、标准不统一等 痛点。市健康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园区服务中心通过已汇集超千亿条数据资源,助力健康医疗领域跨行 业、跨区域、跨主体的数据流通利用。 活动中,企业医工结合需求与医疗机构创新成果发布,医工合作相关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正式启用的医工结合创新成果转化平台,采用"1+1+2+N"建设体系。第一个"1"是苏州市生物 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尤其作为组织管理平台开展统筹协调工作,服务企业产品进院,促进医院成果转 化。第二个"1"为在线系统"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企业、医疗机构需求与资源,搭建 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精准匹配。"2"是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两大类医工平台。"N"作为产业生态联 盟单位,致力于支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发展,聚焦各医疗机 ...
优秀项目变成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河南日报· 2025-10-17 07:43
项目核心观点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资源对接会推动优秀创新项目与资本及产业需求高效对接,实现创新成果转化落地[2][5] 项目“御洪——水利安全卫士” - 项目致力于解决水利工程中渗漏监测与封堵难题,研发渗漏感知功能膜材料和可快速膨胀的新型聚氨酯注浆材料,配合智能化集成装备实现渗漏“监测—预警—修复”一体化处置[3] - 项目已在长江堤坝、新疆伊犁河部分输水干渠上成功应用,避免了千万元级的财产损失[3] - 项目负责人受童年经历启发,将防水材料与传感材料融合,通过持续迭代创新以提升感测精度和使用寿命[2][3] 项目“零翼起航——地球第三种交通生态引领者” - 项目瞄准通用航空痛点,自主研发三余度飞控系统,攻克飞行效率低、控制难、噪声大、适航取证复杂等难题[3] - 项目产品矩阵可应用于空中旅游、城市交通等低空飞行场景,预研的一代机型为6人座“空中商务车”,未来有望构建城市与城际低空通勤的“第三种交通生态”[4] 其他创新项目亮点 - “微分智飞”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飞行具身大脑及通用群体智能系统,定位为下一代全自主AI+飞行器平台供应商[4] - “骨之锁”项目首创可注射、水下黏附且可降解的骨黏合剂,旨在解决粉碎性骨折后小碎骨难固定的临床痛点[4] - “虫语者”项目通过打造飞蝗产业矩阵,实现从养殖到销售全环节的产业价值提升[4] 资源对接与投资支持 - 对接会现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与技术方案密集亮相,优秀项目瞄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并兼具青春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吸引多家投资企业现场签约[4] - 活动发布大赛系列专项投资基金,引导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并搭建“数字赋能精准匹配”的资源对接平台[5] - 赛前和比赛期间开展20场全国性线上线下对接活动,赛后还将开展“创新大赛高峰对接月”活动,以充分发挥大赛的平台作用和资源对接机制优势[5]
12项目获“最佳”!“2025沪港创新项目评选”决赛路演在沪举行
国际金融报· 2025-09-23 20:33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2025沪港创新项目评选”决赛路演,由上海市香港商会主办,于9月23日在上海举行 [1] - 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两大领域,采用“初创组”和“成长组”的双赛道模式 [1] - 最终有19个项目入围决赛并获得优秀项目奖,其中12个项目额外获得“最佳创新奖”、“最佳落地奖”和“最佳团队奖” [1] - 活动的颁奖典礼计划于11月在上海举行,所有19个入围团队将出席并进行5分钟项目展示 [2] 参与情况与地域分布 - 参赛项目和选手有60%来自中国内地,40%来自港澳台和海外地区,呈现国际化特点 [1] - 从地域看,香港和上海的项目居多,体现了沪港联动的活力 [1] - 活动获得了沪港两地众多高校和科创组织的响应和支持 [1] 战略目标与合作模式 - 活动旨在推动香港、上海乃至内地其他省市的科创企业在沪港双向落户,实现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 [1] - 战略核心是促进“香港研发、内地转化”,结合香港高校世界领先的科创能力与上海及内地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市场 [2] - 合作目标是共同打造国际化标准,完成从0到1再到无穷的飞跃,深化沪港在创新领域的合作 [2] - 活动主题聚焦“沪港合作,内联外通”,是去年“创新无处不在”活动的延续和升级 [1]
《新闻联播》报道昌发展管理园区内多家投资及合作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21
昌平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 昌平区着力构建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的生态圈 积极推动医药健康成果转化 [10] - 昌发展集团作为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的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服务区域高精尖产业引入及升级 [10] - 依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国家蛋白质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及昌平实验室 生命谷汇聚生命科学创新国家队 [11] 昌发展集团投资运营成果 - 自2016年起设立管理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 联合31支市场化子基金总合作规模超217亿元 [10] - 累计投资昌平医药健康项目超100家次 总投资金额达30.2亿元 [10] - 设立昌发展知衡直投基金 重点关注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中早期项目 已完成40余个直投项目投资 [10] 百济神州企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6% [3] - 拥有超过30款潜在在研药物 在45个国家地区启动130+项临床试验 [3] - 临床前项目超过60项 大部分具备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优潜力 [3] 图湃医疗企业概况 - 团队共400人规模 研发团队占比超过30% [3] - 年研发投入近亿元人民币 [3] - 核心技术团队由三十余位清华师生校友组成 [3] 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建设 - 对标国际顶级生物医药研发实验室标准 设计建设Class A级共享与独立实验室 [6] - 提供专业研发设备 实验室运营和EHS管理及驻场CRO研发技术支持 [6] - 与昌发展联合打造生命谷国际前沿科技转化中心 聚焦核酸小分子 生物分子降解等新兴领域 [8] 康桥资本合作项目 - 总资产管理规模为105亿美元 [8] - 与昌发展合作建设运营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 聚焦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赛道 [10] - 建立多产品资产配置体系 提供控股型基金 固收类信贷基金和生命科学基础设施基金 [8] 产业空间与创新生态 - 构建实验室-共性平台-小试中试-临床应用的1公里高效转化圈 成果平均转化周期仅4.7年 [11] - 128万平方米国际医疗器械城挂牌建设 覆盖产学研用金医展销全周期生态链 [13] - 通过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创新服务站等专业载体 缩短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周期 [13]
创新药行业周报:关注中报创新药产品放量情况-20250810
湘财证券· 2025-08-10 23:34
行业投资评级 - 创新药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中期维度在业绩持续兑现下估值有望持续抬升[4] - 行业步入创新成果业绩兑现的产业拐点阶段,建议重视这一趋势变化[6] - 长期来看,产业运行至研发升级、创新求真、国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Biotech业绩逐步走向盈利周期,传统Pharma公司存量业务逐步出清[31] 市场表现 - 近12个月行业绝对收益达51.4%,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28.2%[2] - 年度涨跌幅(2025.1.1-2025.8.10):恒生生科指数上涨87.15%,A股生科指数上涨36.26%[9] - 85家样本创新药公司年涨跌幅中位数为80.9%,81家公司呈现上涨[19] 基本面分析 - 盈利驱动因素: - 创新产品陆续商业化,头部企业开启盈利周期[29] - 全球突破性临床数据陆续读出,海外授权市场持续活跃[29] - 政策支持: - 支付政策落地元年:首个丙类医保目录年内推出[5] - 全产业链支持政策持续深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有望出台新举措[7] 重点公司跟踪 - 甘李药业2025年上半年: - 营业收入20.67亿元(+57.18%),归母净利润6.04亿元(+101.96%)[25] - 国内制剂收入18.02亿元(+57.09%),国际收入2.22亿元(+75.08%)[25] - 再鼎医药2025年Q2: - 营业收入1.09亿美元(+9%),艾加莫德收入0.26亿美元(+14.2%)[27] 投资主线 - Pharma转型创新兑现:关注三生制药、华东医药、奥赛康、健康元等[30] - Biotech持续成长:看好研发平台和商业化已验证、潜在产品海外注册落地的公司[31] 行业估值 - 中证创新药指数PB为4.9(2025-08-08)[24]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PB为3.1(2025-08-08)[24]
第三届链博会闭幕!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六千项
新京报· 2025-07-20 23:41
链博会规模与参与度 - 本届链博会吸引了40多位世界500强跨国企业领导人参会,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也专程参会 [1] - 境外团组观展参会数量达172个,是上届的2.2倍 [1] - 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比上届增长67% [1] - 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现场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1] - 第四届链博会已有102家企业和机构签署参展协议,比去年现场签约数量增加50% [1] 国际化程度提升 - 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26%上升至本届35%,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 [2] - 参展商覆盖范围从首届55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本届75个 [2] - 美国企业和机构参展数量比上届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参展面积较上届提高10% [2] - 60%的参展美国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 [2] - 25家国际组织观展参会,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等8家国际组织参展 [2] 中国供应链优势 - 中国供应链被评价为"奇迹",代表全球工商界普遍看法 [3] - 中国产业配套能力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 [3] -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占据重要位置,不链接中国就难以链接世界 [3] - 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确定性和稳定性,与"中国供给"深度融合是外资企业共识 [3] 创新成果展示 - 本届链博会设置创新链专区,首次打造"链博首发站" [4] - 推动创新资源从"书架"走向"货架",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5] - 三大交易机构展示技术交易系统,与近百家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5] - 创新链专区推动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互动 [5] 产业链发展趋势 - "数字链接,共赢生态"成为重要趋势,展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链 [6] - "全栈AI,链接世界"是未来新趋势,AI及数字化项目占比超九成 [6] - "链动绿色,共创美好未来"成为时代所需,链博会"含绿量"持续提升 [7] 北京参与情况 - 北京市组织22家在京央企和40家北京企业参展,在京企业参展规模较去年提高40% [9][10] - 举办2025京皖供应链促进推介会,签署合作协议14项,意向协议金额超50亿元 [8] - 组织供应链数智化促进圆桌对话会和泰国投资推介交流会 [8]
第三届链博会“朋友圈”再扩容 打造“找朋友”模式3.0版本
上海证券报· 2025-07-16 02:26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境外参展商比例达35%,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2] - 65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涉及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2] - 欧美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50%,英伟达、施耐德、欧莱雅等知名跨国公司首次参展[2] 参展企业动态 - 沙特优耐德公司通过链博会与多家企业建立联系,计划扩展在沙特能源领域的业务合作[2] - 中天科技展示深远海清洁能源、智能输配电系统等解决方案,定位为"全产业链系统方案服务商"[3][4] - 中天科技希望通过链博会促进技术标准互认、缩短供应链响应周期、降低海外市场准入成本[3] 创新链专区 - 第三届链博会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展示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反馈的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过程[3] - 创新链专区设立制度保障、载体支撑、服务协同三大板块[3] - 链博会注重"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的特色,推动产业链生态内大中小企业协作[3][4] 展会定位与影响 - 链博会重点促进产业合作而非商品展销,注重长期"链接度"而非短期交易额[4] - 中国贸促会将优化企业对接,打造链博会"找朋友"模式的3.0版本[4] - 链博会顺应企业需求,推动全球供应链稳定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4]
中国创新服务能力日益增强(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2 06:47
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7万件 [2][10] - 全国设立7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覆盖80%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17.2万家备案主体 [5] - 外资合资企业在保护中心备案数量超8000家 [6] 专利审查效率提升 - 2025年1-5月完成三种专利优先审查8.4万件、快速审查11.6万件、延迟审查9300余件 [3] - 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95.1%授权质量稳定 [3] - 上线专利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探索AI技术在语义检索、图像检索等场景应用 [4] 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机制 - 2025年1-5月通过保护中心预审的专利申请达10.9万件同比增长37.5% [6] - 同期受理维权案件3.8万件平均办结周期2周内直接调解纠纷1.1万件 [6] - 开展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咨询服务1137次加强跨境电商等领域风险监测 [6] 创新成果转化案例 - 南通大学与企业合作研发10余项高价值专利使路面寿命延长5年成本降低30%-50% [7] - 全国专利代理机构6231家执业代理师41026人发明专利代理率超94% [7] - 重庆埃博仕科技为重庆大学校企技术转化标杆专注汽车智能底盘系统研发 [2] 行业服务优化措施 - 国家知识产权局扩大审查质量满意度调查样本95%社会意见5天内完成答复 [3] - 推动保护中心建立精准服务名单提供跨区域预审、维权援助等 [6] - 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综合治理提升服务水平支撑高质量知识产权运用 [8]
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在即,三大看点先睹为快
新华网· 2025-06-17 20:50
第三届链博会核心看点 - 链博会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首次将举办时间提前至夏季,将于7月在北京举行 [1] 国际范更足 - 设置六大链条和一个供应链服务展区: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 [2] - 参展情况:65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涉及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 [2] - 境外参展商占比由去年的32%增至35%,欧美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50% [2] - 实际参展商将达到1200家(含5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 [2] - 观展情况:100余家境外机构确认组团来华观展洽谈(比上届增长30%),2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组团交流,预计超过20万专业和社会观众线上线下观展 [2] 创新味更浓 - 参展企业中新面孔占比高:230多家首次参展的中外新伙伴 [4] - 新锐企业组团参展: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组成浙江人工智能产业链,湖北18家具身智能企业亮相 [4] - 预计展期将有超过100项首发首展首秀(比上届增加10%) [4] - 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14家机构和企业参展,展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全链条过程 [4] - 首次举办"链博首发站"新品发布专区,集中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场景 [4] "链接度"更高 - 重点促进产业合作而非商品展销,注重推动长期互利合作的"链接度" [5] - 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企业对接,打造"找朋友"模式3.0版本 [5][6] - 对接洽谈活动采用"10+2+N"模式:10场供应链开放合作主题活动,2场主宾国泰国和主宾省山东、广东的重点活动,超过40场供应链主题专场活动 [6] - 展期安排:7月16日至18日向专业观众开放,19日至20日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所有观众免费入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