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服务

搜索文档
辽宁柞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3 07:28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辽宁柞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荆心,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经 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服饰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工业酶制剂研发;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发;细胞技术 研发和应用;生物农药技术研发;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研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生物有 机肥料研发;生物基材料聚合技术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海洋生物活 性物质提取、纯化、合成技术研发;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农业面源和重金属 污染防治技术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 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园区管理服务;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 展;市场调查(不含涉外调查);社会调查(不含涉外调查);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 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服装服饰批发;服装服饰零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 商品);日用百货销售;日用品销售;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 务;物联网技术服务;销售代理;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会议及展览服务;休闲观光活动;家政服 务。(除依法须 ...
“十四五”以来 普陀区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等方面发展亮眼 上海“西大堂”产业倍增升级焕新
解放日报· 2025-09-11 09:48
记者 周楠 就在近期,由上海化工院牵头的"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入选了第二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 合体名单,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生物医药领域科创策源新核心之一。首批次产品丰度99%以上的 碳-13同位素一氧化碳产品,目前已在安徽海素公司实现稳定运行,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如今,创新主体不断集聚,普陀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和创新企业的主体作用,协 同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加强。2024年,普陀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4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4 家,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95家和255家。 同时,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普陀区打造"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加快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 区,出台"1+N"人才新政,设立海外引才空间站,还成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半马苏河"科创基金,进一 步支持科创发展。 传统产业数字化 "十四五"期间,普陀区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提前完成"411 倍增计划",占区级税收比重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 普陀区传统产业正聚焦"升级焕新"。普陀区区长赵亮介绍,商贸业是普陀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全 区商品销售总额超2万亿元,稳居全市第二。 "' ...
普陀区“十四五”成绩: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生产总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0.8%!
国际金融报· 2025-09-11 01:55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十六个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9月10日上午,该系列第三场发布会举行,围绕"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动普陀高质量发 展"主题,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介绍普陀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赵亮, 区发改委主任吴新华,区商务委主任李银,区规划资源局局长陈芦,区生态环境局局长何春茜共同出席 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莹摄 经济发展"有声有色" "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普陀区紧紧围绕"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的 发展目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胡 广杰介绍,"十四五"以来,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10.8%,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 投资年均增速8.8%,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0亿元,较"十三五"末 增长40.8%;完成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税收亿元楼总量达到38幢,较"十 三五"末增加12 ...
50家新型研发机构会聚山东产研院,共探高质量发展路径
齐鲁晚报· 2025-08-22 18:44
为深入探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更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8月21日,山东产研院在济南组织召开"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研 讨会"。会议邀请省内外近50家新型研发机构的100余名代表,围绕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通讯员 孙凤巧 研讨会还特别邀请来自国内外知名新型研发机构的一线管理者分享实战经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冬梅、德国史太白 技术管理中国总部总裁马娟、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程凯文、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孟凯分别带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国际化运 作与机制借鉴、地方新研发机构的落地实践、省内机构在机制创新中的探索与挑战等经验分享。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部署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间、机构间的开放合作,实现优 势互补、协同发展。与会代表还就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活力人才生态构建、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深化开放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 入交流。 山东产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破解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难题、明晰未来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 考,下一步,山东产研院将持续发挥平台优 ...
奥飞娱乐(002292.SZ):没有涉及机器人行业相关业务
格隆汇· 2025-08-07 15:45
公司业务澄清 - 奥飞娱乐为客户提供研发服务 [1] - 公司明确表示没有涉及机器人行业相关业务 [1]
架设科创与产业融合的向“新”桥梁——专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
新华社· 2025-07-28 13:2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搭建全球创新资源与长三角产业的桥梁实现这一目标 [1][2] - 机构核心理念为"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首创"团队控股"模式解决科研机构市场化动力问题,研发团队持运营公司控股股权,地方政府提供重资产支持 [2] - 已构建全球创新网络,设立9家海外孵化平台,与2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2] 技术转化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 - 采用企业"真需求"导向模式,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梳理企业愿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3000余项,促成合作意向超1200项,合同金额超35亿元 [4] - 典型案例:江苏科森医疗器械通过联合创新中心将医用钳加工时间压缩至10分钟,成本降低90% [4] - 针对行业共性技术采用"众筹科研"模式,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资定向攻关 [5]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改革 - 调研显示13所高校工科学院中2000多名教师有企业经历者不足10%,导致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 [7] - 推动工程专家到高校任教,建立高校企业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工科教师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型科研 [7] - 成立集萃教育基金会推动带薪实习,目标为"唤醒新一代青年内驱力与创造力",计划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生态 [7]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成功案例包括攻克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卡脖子"技术、孵化估值几十亿元的半导体独角兽企业 [3] - 累计培养约7000名产业一线研究生,持续提升技术研发与供给能力 [3] - 未来将聚焦科学到技术转化环节,建立全链条技术孵化机制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样板 [3]
武创院2025年创新生态伙伴大会召开
长江日报· 2025-04-14 08:23
编辑:代婧怡 4月13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2025年创新生态伙伴大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 长、武创院理事会理事长盛阅春出席会议并致辞,陈十一、刘大响、程时杰、秦顺全、王焰 新、刘合、严新平等院士专家出席。 盛阅春致辞表示,武创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勇担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在构 建创新体系、汇聚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化、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为加快推 动"三个优势转化"作出积极探索和贡献。当前,武汉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 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 进取,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诚邀各位院士专家、科研院所、广大企业与武 汉携手同行,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 创新体系、多链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近悦远来的一流创新生态,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 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建功立业,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我们将 持续打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让大家在汉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生活舒 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创院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陈十一致辞表示,武创院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