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创新积分制
icon
搜索文档
“四链融合” “中国造”越来越有分量了
人民网· 2025-11-04 15:47
【观点摘要】 ●突破"卡脖子"技术,中国找到了一把"金钥匙",这就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的新型举国体 制。 ●"四链融合",就是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让实验室的"盆景"更快变成产业的"风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对"十四五"时期宝 贵经验的制度化升华。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44万亿元增长到3.61万亿元,稳居世界 第二,研发投入强度从2.40%提升至2.68%,首次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曾经备受关注的35项"卡脖 子"技术中,到2024年已至少突破21项。这背后,是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是国家实验室 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形成的战略力量。"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北斗"服务 全球,这些成就无不彰显着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 谈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机制创新,刘振中表示,"四链融合",就是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 督二脉",让实验室的"盆景"更快变成产业的"风景"。其中,最关键的是形成了一套让创新活力充分涌 流的体制机制。而这套机制,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 ...
科技+金融双向赋能!企业创新积分制、拨投结合激活新质生产力
贝壳财经· 2025-10-29 21:29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发表主题演讲。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摄 在助力企业融资方面,李有平表示,火炬中心自2012年起,连续举办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搭建科创企业融资平台。自2016年起,财政部通过"以奖代 补"形式累计支持大赛选出的优秀企业2130家,支持总额达6.8亿元,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优秀参赛企业累计超过60亿元。 10月29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赋能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提出,要加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 循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分享了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与生态建设经验,并提出财政资金以"拨投结合"机制支持引领性、原创性项目的新机制。 在企业出海方面,中国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表示,企业出海从选项变成一个刚需,是开拓新增长曲线的必然途径,中国香港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起 航点。 "企业创新积分制"深化金融赋能 多举措助力企业融资 李有平提到,要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评价工具,2019年火炬中心启动创新积分制工作。2024年,工信部首次发布全量科技企业创新积分数据,覆盖178家 国家高新区和52万家企业 ...
工信部: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资金保障
快讯· 2025-05-15 18:17
行业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1] - 重点聚焦生物制造 人工智能 数字技术 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 [1] - 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 [1] 企业融资保障 - 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并购重组 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 [1] - 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资金保障 [1] 金融工具创新 - 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 推广"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 [1] - 增强中试项目方和投资人市场信心 [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 深化企业创新积分制推广应用 [1] - 推动与优质企业培育 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协同 [1] - 引导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精准赋能科技型企业 [1]
不看抵押看大数据“画像”:创新积分破解成都科技企业授信贷款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4-23 15:03
政策核心与规模 - 成都首创“积分贷”政策,旨在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1] - 政策自2023年12月启动以来,累计为2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超13.12亿元信贷支持[1] - “积分贷”是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基于“企业创新积分制”联合银行推出的科技信用贷款产品[1] 产品机制与特点 - “积分贷”授信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实现积分变信用、积分抵贷款、积分省利率[2] - 产品通过“人才贷”、“成果贷”等一揽子科技金融贷款产品支持企业[1] - 政策减轻的融资成本可投入研发创新、设备升级和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2] 企业应用案例 - 成都电科星拓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受益企业,在2个月内申请到1000万元贷款授信,解决研发投入燃眉之急[1] - 成都锋宜银虎数控刀具有限公司通过“积分贷”实现信誉“变现”,使企业发展步伐更加稳健从容[2] 技术平台与评估体系 - 成都打造“成都市企业创新积分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包含6项一级指标和55项二级指标的核心指标体系[2] - 指标体系涵盖基本属性、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经营管理、行业维度、社会评价等多维度为企业“积分画像”[2] - 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完成全市4万余家企业的“创新积分画像”,覆盖建圈强链各产业链及企业发展各阶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