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概念验证
icon
搜索文档
打通全链路成果转化,武汉首个新能源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启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22:30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启动 -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于7月25日在"光谷青桐汇Ultra"新能源产业专场活动中正式启动 该中心由武汉新能源研究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电投集团、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 [1] - 中心致力于通过专业验证服务 畅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赋能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创新 [1] -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桥梁 通过对高校、科研院所早期成果在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等维度的系统评估 能够显著提升科技成果成熟度 降低后续市场化风险 [1] 中心服务能力与支持措施 - 中心聚焦新能源产业 上接技术创新 下启工程化和产业化 服务能力覆盖新型储能、电力系统、智慧能源、能源电子等多个关键方向 [1] - 可提供仿真设计、原型开发、样机制备、工艺验证、产品检测及商业前景评价在内的全流程概念验证服务 [1] - 中心将对关键技术开展"原理验证、原型储备、技术验证、商业验证" 每年支持5—10个项目 优秀项目每个支持10万—50万专项资金 并提供中试、融资、创业辅导等产业化服务 [1] 已取得的成果与未来规划 - 中心项目库已孕育出展现巨大潜力的成果 如二维范德华磁随机存储(MRAM)芯片项目 利用二维范德华材料特性突破传统半导体存储工艺限制 其研发的新型MRAM芯片具备高密度、低功耗、高读写速度和非易失性等优势 [2] - 未来中心将紧密依托共建单位的协作网络与资源优势 持续深耕新能源产业 组建高端智库 转化高价值成果 培育专业队伍 孵化创新企业 探索科学评价 [2] - 目标是打通"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孵化加速"的全链路成果转化接力环 推动实验室成果跨越产业化的鸿沟 [2] 同期活动与产业合作 - 活动同期举行了"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座谈会高校专场"及产业闭门会 汇聚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代表以及国家电投集团、中国三峡武汉科创园等产业方 [2] - 为促进"政—产—研—资"交流提供了有力平台支撑 [2]
光谷启动武汉首个新能源概念验证中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5 20:01
7月25日下午,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启动,打通"概念验证、中试放 大、孵化加速"全链路成果转化接力环。 概念验证是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从技术、市场、产业等维度验证其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市场潜力 的关键环节,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由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携手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国家电投 集团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聚焦新型储能、电力系统、智慧能源、能源电子、未来材料等领 域,提供仿真设计、原型开发、样机制备、工艺验证、产品检测和商业前景评价等服务,助力提高科技 成果的成熟度,有效降低其市场化风险,全力推动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杨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概念验证中心上接技术创新,下启工程化和产业化, 可以帮助技术产业化迈过初始阶段的"死亡之谷"。 据介绍,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将依托共建单位的紧密协作与资源优势,组建新能源产业高端 智库,转化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培育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探索科技成果 科学评价法,构建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启动仪式现场,8家 ...
【省科技厅】陕西省概念验证中心能力清单和中试基地服务能力清单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7-24 07:58
概念验证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发布第二批5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能力清单 包括陕西省国防技术(雷达)概念验证中心 陕西省兵器工业科技产业概念验证中心 陕西省秦创原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等 [1] - 概念验证中心围绕各自优势领域开展原理验证 技术可行性验证 商业可行性验证 旨在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 加快推动实验室成果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1] 中试基地 - 陕西省科技厅发布第二批11家中试基地服务能力清单 包括陕西省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中试基地 陕西省农用生物制剂中试基地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中试基地等 [1] - 中试基地围绕各自优势领域开展科技成果熟化 生产工艺开发等中间试验服务 旨在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 产品化 产业化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 发展规划 - 陕西省科技厅以"概念验证+中试基地"双支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预计到2026年底培育认定6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2] - 计划开展500项概念验证 500项中试熟化服务 推动300个新产品上市 孵化200家科技型企业 [2] - 目标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2]
国内首家国货老字号概念验证中心缘何花落河南
河南日报· 2025-07-09 07:35
概念验证中心成立背景 - 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与草珊瑚合作成立全国首个由技术交易平台与国货老字号共建的大健康领域概念验证中心[1] -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旨在通过系统性验证将科研创意转化为具备商业可行性的技术原型[1] - 2024年河南省启动概念验证中心协作网络建设 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探索"市场+老字号"协同创新模式[1] 合作方草珊瑚的战略考量 - 草珊瑚选择郑州因其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在新消费时代具有强大市场辐射力[1] - 中原科技城集聚大量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形成完善创新生态[1] - 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拥有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和成果筛选机制 可减少试错时间成本[1] 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的定位与规划 - 市场具备链接各类创新资源的独特优势 可快速对接企业所需技术/成果/专家人才[2] - 以概念验证为切入口快速筛选潜力创新产品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2] - 计划构建"创新研发—概念验证—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打造大健康领域国内领先创新联合体[2] 河南省老字号产业基础 - 河南现有中华老字号36个 省级老字号272个 涵盖农副食品加工/工艺品/医药制造/豫酒等多个领域[2] - 合作旨在探索国货老字号与科技创新资源结合 通过新技术赋能焕发新生机[2] 郑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 郑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多个门类较齐全的产业集群[2]
上海机构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 入库32个项目孵化出8家科技企业 走通“概念验证” 样机获投千万变产品——科技服务如何按下快进键(下)
解放日报· 2025-07-05 09:58
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进展 -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已集聚35位复旦科研人员、200余位研究生和科研助理以及15位持证技术经理人,截至今年5月入库32个概念验证项目,发布6台产业化样机,孵化8家绿色低碳科技企业 [2] - 其中两台样机(多功能气溶胶浓度富集系统、工业烟气可凝结颗粒物在线监测仪)获得上千万元投资并转化为产品 [2] -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建立"技术研发—技术评价—示范应用—投资加速—产业落地"全流程服务体系,对接企业、产业园区、风投基金等外部资源 [2] 技术经理人作用机制 - 15位持证技术经理人来自国内外名校,专业背景为环境科学或绿色低碳技术,通过培训成为连接技术与市场的"翻译员" [4] - 技术经理人用商业语言向产业界和资本界介绍高校成果,使科研人员专注研发,例如将医生发明的机械通气装置市场从医院拓展至社区康养和家用设备 [4][6] - 概念验证中心需培育专业背景技术经理人队伍,与科学家结对推动转化 [4] 多领域概念验证平台布局 - BLink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中心与近20家医院合作,通过加速营活动将临床创意转化为产品,例如中山医院医生发明的通气装置获企业投资开发 [5][6] - 长三角国创中心与莘泽智星港共同出资880万元支持非接触式超声血液流量计、罕见病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首批项目 [7] - 闵行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合作培育早期创新项目 [7] 市场化运营与政策支持 -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通过营收利润分成、企业股权分配实现市场化造血 [3] - 政策建议将概念验证服务纳入科技创新券,单列额度(企业每年30万元、团队10万元),并打包专利布局、样机制造等服务由平台背书申请 [8] - 需建立"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技术和市场验证"机制,引导大企业与高校共建概念验证中心 [8]
解码河南科技“新名词”
河南日报· 2025-06-30 07:11
科技创新机制 - 河南省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龙门实验室成功揭榜2个项目,实现省实验室牵头参与"揭榜挂帅"项目零的突破 [2][3] - "揭榜挂帅"机制旨在通过悬赏方式整合资源,提高科技攻关效率,首批已立项支持5个项目 [3] - "PI制"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自主权,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余龙表示该制度能更好激发创新活力 [4] - "赛马制"选择多个主体并行攻关,河南省已在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等领域对6项重大科技专项实行该制度 [4] 科技服务与体制改革 - 河南省推出科技服务综合体信息管理平台,征集创新要素需求6.07万项,办结率99.3% [6] - "赋权改革"解决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郑州大学转化合同从67项增至225项,总金额从2768万元增至3.92亿元 [7] - "备案制"已对省实验室59个重大创新项目纳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8] 产学研融合 - "科技副总"机制已选派626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如郑州大学刘文涛教授帮助银金达集团年新增产值超5000万元 [10] - "概念验证"和"中试基地"分别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10] - 河南省已认定39家创新联合体,形成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合力 [11] 产业技术突破 - 龙门实验室将牵头打造井下智能作业集成平台,目标实现智慧工厂物流调度效率提升20%以上,设备综合效率提高15%以上 [3] -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发榜"煤矿综采核心装备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旨在解决行业本质安全痛点 [2]
江苏将建设新一批省创新联合体鼓励概念验证、科技金融等机构参与
新华日报· 2025-06-02 07:28
创新联合体建设启动 - 2025年省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近日启动 目前全省已建设25家省创新联合体 并牵头建设3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1] - 鼓励概念验证 成果转移转化 检验检测 科技金融等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 [1] - 建设创新联合体旨在把企业 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联合在一起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科技创新组织化程度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1] 创新联合体组建方式 - 由企业或重大科技平台牵头组建 [1] - 重点支持领军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 独角兽企业等围绕创新链 产业链发展需求提出技术攻关方向 整合高校院所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 [1] - 重点支持国家或省实验室 国家或省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或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基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基础前沿技术攻关需求 开放共享创新资源 聚合产学研优势力量共同组建 [1] 2023年建设重点 - 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聚焦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 产业技术的迭代方向 整合创新资源 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布局 [2] - 鼓励创新联合体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定位清晰 优势互补 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 [2] - 鼓励建立由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理事长的理事会 高效协调创新资源配置 合理分配成果转化收益 [2] - 鼓励跨地区整合创新资源 协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2] 现有联合体分布情况 - 自2022年以来分3批累计建设25家省创新联合体 [2] - 涉及集成电路 新材料 第三代半导体 氢能和新型储能 通用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12个产业领域 [2] - 分布在8个设区市 其中苏州7家 南京 无锡各有5家 [2] - 在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领域分别牵头建设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 长三角Chiplet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 长三角中药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联合体 [2]
上海:试点“科学数据银行” 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5-26 07:31
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 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16条举措共计39项任务 聚焦强主体补链条改机制 [1] - 建立"未来产业基金+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集聚区"体系化布局机制 提高概念验证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 - 优化财政科研经费和科技创新券支持方式 将概念验证科技咨询等纳入科技创新券服务范围 [2][3] 科学数据共享机制创新 - 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模式 建立高校院所间数据共享机制 推动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开放 [1] -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计数据驱动途径 将生物样本转化为数据产品 样本总储存能力逾1500万份 [1] - 加强校企合作创建联合创新中心平台 推动高校院所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向企业开放 [1] 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体系 - 上海市科委研究制订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方案 建立从技术验证到资本支持的全流程机制 [2] - 复旦大学团队通过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 3个月内将专利转化为产品样机 [2] - 科技服务业企业纳入"沪科专贷""沪科专贴"支持范围 提高"履约贷"保费补贴比例至50% [3] 科技金融保障措施 - 推动保险机构为科技服务业企业提供研发投入成果交付等风险保障 优化创新产品条款 [3] - 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 缓解企业轻资产高风险导致的现金流压力 [3]
上海打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组合拳”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2:56
政策内容 - 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6条举措、39项任务,聚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补齐创新关键环节链条、完善优化工作机制 [1] - 政策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面三个方面构建支撑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1] - 政策明确加快推动应用场景开发与开放,发布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清单,激活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服务"首创"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2] 服务质量提升 -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力度 [1] - 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推动大数据、大模型在科研细分领域的垂直应用 [1] - 创新概念验证建设运营模式,建立"未来产业基金+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集聚区"联动布局机制 [1] - 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建立算力设施的开放和优惠使用机制,支持在线检测、物联网智能检测等新模式 [1] 市场升级 - 优化财政科研经费和科技创新券支持方式,将概念验证、科技咨询等纳入科技创新券服务范围 [2] - 扩大科技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国际知名科技服务业企业投资,更多科技服务业态落地 [2] - 将科技服务业企业纳入"沪科专贷""沪科专贴"支持范围,降低企业贷款成本 [2] - 提高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履约贷"保费补贴比例,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2] - 推动保险机构为科技服务业企业提供研发投入、成果交付、第三方责任等风险保障 [2] 概念验证 - 上海市正在研究制定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方案 [2] - 建立从初始验证到实验室验证的里程碑式筛选机制、从"技术经理人"到"项目经理人"的全过程服务机制、从"资金"到"资本"的接力式支持机制 [2] 国际化发展 - 提升检验检测认证的国际化服务能力,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通过海外并购、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加快欧洲、中东、东盟等区域的海外市场布局 [3] 区域支持 - 浦东新区将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探索设立浦东自然科学基金,引入企业联合基金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投入 [3] - 浦东新区将在具身机器人、合成生物、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 行业影响 - 政策为科技服务业发展画出了路径,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为数据、资源、能力、人才等关键要素提供支撑 [3]
上海科技服务业再改革: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创新概念验证建设运营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5-22 18:54
上海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 - 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16条举措共计39项任务 [1][2] - 政策聚焦"强主体、补链条、改机制"三大改革导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补全创新关键环节链条,优化工作机制 [2] - 科技服务业去年营收增加值达3000多亿元,同比增长8 8%,占GDP比重5 6%,拉动全市GDP增速0 4个百分点 [2] 供给侧改革措施 -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力度 [3] - 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推动大数据、大模型在科研细分领域的垂直应用 [3] - 创新概念验证建设运营模式,建立"未来产业基金+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产业集聚区"联动机制 [3] -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试点 [3] 需求侧改革措施 - 加快推动应用场景开发与开放,发布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清单 [3] - 优化财政科研经费和科技创新券支持方式,将概念验证、科技保险等纳入支持范畴 [3] 概念验证平台建设 -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重点验证技术可行性和市场认可度 [5] - 技术验证方面建立里程碑式筛选机制,鼓励高校院所搭建早期成果池并推出"种子"清单 [5] - 市场验证方面建立全过程服务机制,提供需求验证、竞争验证等服务,引入项目经理人制度 [6] - 政策供给方面建立接力式支持机制,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并引导产业资本参与 [7] 技术经理人作用 - 技术经理人作为"科技红娘",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技术转移工作 [7] -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已与5所高校合作开设技术转移课程,计划成立首家技术经理人事务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