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仓管理

搜索文档
我的阶段性投资理念和思考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0-16 15:26
投资表现与市场回顾 - 2025年美股投资盈利近40%,A股投资盈利超过25%,近期市场波动导致整体回撤约5-6% [1] - 当前市场呈现上蹿下跳的态势,对投资者心理素质构成考验 [1] 投资者行为分析 - 许多投资者属于激情型,倾向于基于简单粗暴的逻辑追涨杀跌,通常难以长期持有 [3] - 普通兼职型投资者难以同时深入研究多个复杂行业,如银行保险券商、白酒食品饮料、AI芯片、医疗、光伏固态电池等 [3] - 部分投资者持仓时无法清晰阐述所持股票的核心逻辑和业绩变化,但投资行为却充满自信 [3] 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框架 - 投资风险从低到高排序大致为:银行存款/货币基金 < 债券/固收基金/理财型保险 < 偏股/指数基金 < 大盘个股 < 小微盘股 < 山寨币 [5] - 指数投资风险低于个股投资,后者又低于加杠杆的各类衍生品 [5] - 二级市场投资风险低于PE投资,后者低于VC投资,风险最高级别为种子天使投资 [5] - 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进行全球配置,例如将约三分之一资产配置于海外市场 [7] - 建议保留10-20%的资产用于高风险投资,这部分资金需能承受可能高达80%的损失 [7] - 其他资产应投向更有把握的标的,目标实现10%年化收益的长期均值,在A股市场可能需要数年的周期来实现此目标 [7] 宏观趋势判断 - 未来几年最主要的宏观趋势矛盾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的货币量和流动性 [7] - 疫情后的大放水叠加美元加息的大起大落是过去几年的主要影响因素 [7] - 美联储暗示缩表接近尾声,货币政策可能从紧缩转向中性 [7] - 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双宽松阶段已成定局,未来2-3年流动性有望改善 [7] - 当前几年被视为可能有收获的时间,适合从红利类资产转向更有进攻型的资产 [7] 行业轮动与投资主线 - 最近1-2年是明显的科技大年,其他行业除非与科技牛逻辑沾边或业绩特别过硬,否则趋势不明显 [9] - 当前投资主线是"AI+算力+芯片+机器人+能源+国产替代",这条主线在AI业绩兑现的泡沫破掉前将持续存在 [9] - 科技成长行业特征为节奏快、轮动频繁,概念和估值兑现时间远早于业绩 [9] - 科技领域适合通过指数ETF进行布局,需提前梳理逻辑并随时观察基本面和资金趋势变化 [9] - 科技ETF、信息ETF、恒科等指数产品目前收益表现不错 [9] 投资策略与心态管理 - 金融本质是拿时间换空间,按逻辑布局而非死守消息股,因此在市场低谷时不必过分害怕 [11] - 资本市场作为资金配置中枢和经济映射,其重要性会受到重视 [11] - 人性的非理性和盲目乐观会推动市场浪潮走向高点,但需保持观测和理性 [11] - 投资需要耐心,管住手不频繁操作,才能对得起在市场低谷时期的苦熬 [11] - 当前时候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继续耐心等待 [11]
3600点之后:聊聊当下权益投资的锚点、策略与心态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36
市场点位与估值水平 - 上证指数在3600点上方盘桓10个交易日 逼近去年10月高点3674点和十年峰值3731点 [1][6] - 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等偏高位置 上证指数、沪深300、万得全A的PE(TTM)分别处于近5年92.9%、72.9%、84.3%分位数 [9] - A股估值水平具有全球相对优势 上证指数市盈率15.69倍 市净率1.42倍 显著低于美国三大股指 [9][11] 资金面与杠杆水平 - 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元关口 为十年首次 但杠杆水平仅为2015年牛市高点一半 [14] - 当前杠杆资金流入未达过热程度 两融规模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较2015年显著下降 [14] - 市场交易热度持续升温 成交量、换手率、新增开户数指标回暖 但未出现非理性狂欢迹象 [16] 行业表现与投资机会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收益超16% 为2021年后首次 但仍低于历史高点20% [5] - 中证A500市盈率TTM处于历史57%分位点 创业板指处于近十年24%分位点的低位 [23] - 结构性机会聚焦新能源ETF、有色金属ETF、航空航天ETF 受益于中报业绩披露和板块轮动 [23][25] 市场结构与历史对比 - 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15年不足2800家增至超5400家 总市值从69万亿元突破100万亿元 [14] - 当前市场赚钱效应积累推动资金入市加速 但大部分板块已积累可观涨幅 [16] 全球流动性环境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与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 提升A股对国际资本吸引力 [11] - A股在全球资产中的估值权重正在被重新评估 [11]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采用杠铃策略平衡进攻与防御 进攻端关注高景气行业 防御端配置红利策略及债券基金 [22] - 持仓管理需匹配行业分散度与个人风险偏好 权益资产占比需避免引发过度波动 [21] - 长期投资需关注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和情绪管理 避免短期波动干扰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