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体系完善
搜索文档
中国创新药,今年海外授权已卖出800亿美元,对话创东方投资合伙人卢刚:生物医药二级市场火热,一级市场为何募资遇冷?
36氪· 2025-10-23 21:01
行业融资现状 - 生物医药行业呈现一级市场冷、二级市场热的“冰火两重天”局面,此态势超出预期 [2] - 2022年起生物医药投资热度开始下降,行业面临募资难、研发效率下降、商业化受阻及港股流动性不足等挑战 [1] - 一级市场融资未见明显回暖,当前资金以国资为主,市场化资金因过去几年未盈利及二级市场阶段性赚钱效应暂未回归 [2][3] 海外授权趋势 - 2023年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达257亿美元,首次超过技术引进金额,标志行业走向全球市场 [1][6] - 2025年海外授权趋势强化,截至9月金额达800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 [1][6] - 出海能力成为投资机构关注重点,例如有企业临床二期管线海外授权总金额达20亿美元,另一企业临床三期管线日本市场授权达1亿美元 [7]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成为生物医药企业上市重要选择,但存在市值差异大、流动性不足问题,优秀公司市值可达上千亿港元而部分公司市值低迷 [3] - 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交易额集中在少数头部公司,大量中小公司交易额不足,导致“上市即终点”困境 [3] - 二级市场热度以港股为主,源于创新企业进入成果交付阶段吸引资金,但此类资金不关注一级市场早期研发企业 [2] 创业者与投资者策略 - 市场环境要求创业者必须全职投入并具备完整战略规划与执行力,而非仅凭商业计划书融资 [5] - 创业者应主动向投资人传递资源需求,投资人应与企业共同制定长期战略而非只关注短期业绩 [5] - 投资机构应避免过度干预企业运营,聚焦提供资源支持,企业需根据自身管线、资金与市场合理规划发展节奏,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追求上市 [5] 行业发展突破口 - 行业三大核心突破口为海外授权、AI医疗及支付体系完善 [1][6] - 国内企业研发成功率相比海外更高,但面临研发产出效率下降、产品同质化及医保支付手段匮乏等问题 [6] - 美国创新药依赖完善商业保险支付体系,国内正改善此情况,政策、技术与市场利好为行业开辟新空间 [6] 投资周期与预期 - 生物医药投资周期长,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十年以上,投资人需具备耐心承受长期等待 [5] - 市场格局转变的关键条件可能是未来1至2年内A股对无收入、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正常开放,资金对政策信号敏感将推动一级市场资金链运转 [3]
对话创东方投资合伙人卢刚:一级市场冷二级市场热,医药投资为何“冰火两重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18:29
每经记者:甄素静 每经编辑:魏官红 "当前生物医药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呈现出冷热不均的局面,这是我过去五年从未见过的态势。" 近日,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交流时,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创东方投资合伙人卢刚结合自己多年 的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经历,开门见山地指出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现状。 据他回忆,2015年至2021年,资金主动寻求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合作,自2022年起,生物医药投资热度开 始呈现下降趋势。而随着行业赚钱效应减弱,股权投资行业面临着"募资难"的问题,医药行业也面临研 发效率下降、商业化受阻、港股流动性不足等挑战。卢刚认为,生物医药行业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其 中,海外授权、AI医疗及支付体系完善是三大核心突破口。 "一级市场资金以国资为主,市场化资金暂未回归" "(这是)项目阶段性里程碑,期待做出好产品,走向全球市场。"今年7月,卢刚在港交所见证了公司 投资的眼科制药公司——拨康视云凭借8条创新药管线的竞争力成功上市。据悉,拨康视云发行价10.10 港元/股,募集资金净额约5.22亿港元。 对于港股市场,卢刚认为,这正成为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重要选择,但也存在明显分化。"回顾过去五 年,2021年一级市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