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9月1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4 21:33
今日摘要 系列报道【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今天播出:新疆加快织密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 多天堑正在变为通途。 "十四五"期间,山西、内蒙古坚定不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 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就中瑞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习近平同列支敦士登摄政王储就中列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 化的引领地。粤港澳大湾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加速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青年中 引发热烈反响。 2025年夏粮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全国累计收购小麦超1亿吨。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称,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造成47人死亡。 内容速览 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就中瑞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 习近平同列支敦士登摄政王储就中列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列支敦士登摄政王储阿洛伊斯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75周 ...
加快构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水利治理管理成效显著
央视网· 2025-09-11 10:44
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1] - 通过水利一号及多颗遥感卫星组网实现全天候汛旱凌情监测[1] - 运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与激光雷达进行堤坝渗漏管涌外检测[1] - 部署机器狗和机器人用于工程裂缝渗漏等异常情况排查[1] 监测感知系统基础设施 - 形成由31颗遥感卫星、4000余架无人机、100余座水利测雨雷达组成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系统[4] - 地面设施包含13.3万座水文监测报讯站和30余万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点[4] - 系统覆盖全国范围并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4] 流域防洪能力提升 - 推进七大流域防洪"四预"能力建设[4] - 成功抵御多次流域性洪水事件[4] - 通过原型黄河与数字孪生黄河的物理参数对比检测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系统[6] 模型技术研发成果 - 研发"云—雨"降水预报模型提升降水预测能力[7] - 开发分式洪水预报模型增强洪水预见期[7] - 建立水动力学洪水传导演进模型提高预报精准度[7]
用数字孪生推演洪水演进 迭代优化调度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6 21:56
江河保护治理政策背景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1]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明显 [6] - 部分地区经济社会用水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引发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 [6] - 我国基本水情为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6] 防洪减灾新格局构建 - 水利部提出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防御工作体系 [2] - 防洪工程体系包括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综合运用蓄洪、滞洪、泄洪、排洪等措施增强洪水调控能力 [2] - 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需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与提高预报精准度的统一 [2] - 防御工作体系构建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机制,增强极端暴雨、特大洪水的应对能力 [2] 当前防汛形势与措施 - 截至7月4日8时,全国累计329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极端强降雨引发山洪、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 [1][3] - 水利部围绕"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部署工作 [1] - 具体措施包括:落实小型水库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责任制 [3] 滚动加密雨水情监测预报 [4] 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 [4] - 重点防御环节涵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中小河流堤防巡查、中小水库安全度汛 [4] 江河保护治理核心目标 - 构建现代化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应对极端天气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安全 [6] - 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与生态流量保障,修复河湖生态,维护健康生命 [6] - 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6]
水利部: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
快讯· 2025-07-03 22:08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1] - 完成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1] - 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1] 农村供水保障 - 全面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1] - 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1]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提升"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能力 [1] - 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 [1] - 加快完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1]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07 09:40
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核心内容 总体要求与目标 - 规划期为2022年至2035年,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构建集约高效、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优质普惠、智慧增效的广东现代水网 [2][3] - 2035年目标:省级水网主骨架全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建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高品质供水、高水平安全、高质量生态水网 [5] - 2050年展望:全面建成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水网 [5] 水网总体布局 - 构建"五纵五横、百川百枢"为框架的广东水网,以东江、西江等骨干水系为"纵",以东深供水等跨区域工程为"横" [6] - 完善骨干通道节点:以3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大型灌区渠系为"目",以大中型水库为"结" [6] - 升级万里碧道为绿美碧带,融合生态、交通、文化、经济功能 [7] 水资源配置网 - 优化配置格局:采取"挖节水、调枯水、补调水"等措施,以东江、西江等为主水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为干线 [8] - 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新建粤东、珠中江水资源配置工程 [8] - 新建扩建龙颈、长潭等水库,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精准调配能力 [9] 防洪安全网 - 完善"堤库结合"防洪体系,新建黄茅峡水库、扩建长潭水库增强调蓄能力 [10] - 提高大湾区城市河段防洪标准,实施西江、东江等干流治理工程 [11] - 推进沿海堤防生态化建设,开展珠江口等河口控制性工程研究 [12] 绿色生态网 - 2030年建成1.6万公里碧道网络,升级绿美碧带打造幸福河湖 [14] - 加强河湖生态修复,推进岸线绿化及闸坝生态化改造 [14] - 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上下游协同机制 [15] 农村水利网 - 推动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16][17] - 新建雷州半岛等大中型灌区,改造高州水库灌区等现代化灌区 [17] - 开展农村水系整治,恢复河湖功能 [17] 数字孪生水网 - 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同步建设数字孪生工程 [19] - 开发水资源调度、防洪调度等专业模型,建设水利大模型 [19] - 完善五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强化"四预"功能 [20] 水利改革与实施 - 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水利REITs试点 [22] -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22]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水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新技术应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