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兴水利民!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推进
新华社· 2025-08-17 08:2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速 累计开工12.9万项水利工程 [2] - 2022至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三年突破1万亿元 [2]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 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建设 [2] 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 大藤峡水利枢纽累计发电量超200亿千瓦时 具备防洪 航运 发电等综合功能 [2] - 水利工程成功抗御54次大江大河编号洪水 2022至2024年吸纳就业超过840万人 [2]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00亿立方米 受益人口超1.5亿人 [3] - 截至2024年底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5% [3] 水利科技与生态保护 - 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完成顶层设计 包含流域 水网 工程三部分 [5] - 近5年实施约1.8万座水库除险加固 2022至2024年连续三年水库零垮坝 [5] - 浙江开化水库70米升鱼机 黄藏寺水利枢纽生态调度等案例获国际认可 [5] 水利投融资改革 - "十四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落实社会资本4999亿元 [8] - 黄茅峡水库工程试点水利基础设施REITs 采用募投建管一体化模式 [8] - 形成财政资金 金融信贷 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格局 [8]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兴水利民!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推进
新华网· 2025-08-17 00:3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速 开工12.9万项水利工程 [1][2] - 2022至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三年突破1万亿元 [2] - 大藤峡水利枢纽累计发电量超200亿千瓦时 实现防洪航运发电等多重效益 [2]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800亿立方米 受益人口超1.5亿 [3] - 截至2024年底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5% [3] 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 "十四五"以来水利工程成功抗御54次大江大河编号洪水 [2] - 2022至2024年水利建设共吸纳就业超过840万人 [2] - 近5年实施约1.8万座水库除险加固 2022至2024年连续三年水库无一垮坝 [5] - 浙江开化水库70米升鱼机助力鱼群越坝洄游 黄藏寺水利枢纽发挥生态调度作用 [6] 水利现代化发展 - 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完成顶层设计 包括流域水网工程三部分 [5] - 天津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五大水系数字化智能化处理 [5] - 智能生态安全成为水利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三大关键词 [6] - 水利部提出要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提升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6] 水利投融资改革 - "十四五"以来全国水利建设落实社会资本4999亿元 [7] - 黄茅峡水库工程作为水利基础设施REITs试点 通过公募吸引社会资本 [7] - 全国首单水利基础设施REITs落地 多项工程引入募投建管一体化模式 [7] - 水利投融资形成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格局 [7] - 专家建议分类确定项目投融资模式 建立公平市场竞争机制 [8]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兴水利民!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推进
新华社· 2025-08-16 22:10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速,现代化加快推进,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水安全提质赋能[1] - 大藤峡水利枢纽累计发电量超200亿千瓦时,集防洪、航运、发电等多重效益于一体,是"十四五"重要工程成果[2] - "十四五"期间全国开工12.9万项水利工程,2022-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三年突破1万亿元[2] 国家水网建设成效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建设[2]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1.5亿人[3] - 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5%,夯实乡村全面振兴水利基础[3] 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 水利工程成功抗御54次大江大河编号洪水,2022-2024年吸纳就业超840万人[2] - 实施1.8万座水库除险加固,2022-2024年连续三年实现水库零垮坝[5] - 浙江开化水库升鱼机、黄藏寺水利枢纽等工程显著改善生态环境[5] 水利科技与现代化 - 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完成顶层设计,涵盖流域、水网和工程数字化[5] - 天津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五大水系和13个蓄滞洪区智能化管理[5] - 智能、生态、安全成为水利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的三大关键词[6] 水利投融资改革 - "十四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落实社会资本4999亿元,形成财政+金融+社会资本格局[8] - 黄茅峡水库工程试点水利基础设施REITs,首单水利REITs已落地[8] - 多地通过募投建管一体化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供水项目[8]
治河度汛两不误——黄河流域调水调沙速览
新华社· 2025-06-28 15:45
黄河汛期调水调沙措施 - 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任务近日启动 通过联合调度万家寨 三门峡 小浪底等水利枢纽为上游腾出防洪库容 [1] - 调水调沙是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措施 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龙头 利用腾库迎汛时机大流量冲刷下游河道泥沙 减少河床淤积 [1] - 万家寨和三门峡水库配合小浪底加大下泄流量 冲刷水库淤积泥沙 延长水库使用年限 年复一年有效治理黄河泥沙 [1] 调水调沙成效与技术应用 - 2002年以来黄河流域已实施29次调水调沙 确保下游河床不抬高 遏制主槽萎缩状况 [2] - 2024年汛期小浪底水利枢纽累计排沙量超过1亿吨 科技支撑使调度指令处理时间从30分钟缩减至5分钟 效率提升84% [3] - 数字孪生小浪底集控中心利用大数据和算法 可模拟预测三天内上游来水来沙量和下泄流量 实现防汛一屏统览 [2] 黄河防汛形势与应对措施 - 今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偏少两成 但6至8月预计偏多一成 下游可能偏多两成至五成 易出现旱涝急转 [4] - 水利部将密切监测天气变化 滚动开展预测预报 强化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 综合利用多种措施防灾减灾 [5] - 重点抓好水库 淤地坝 中小河流 山洪灾害等特殊部位防御 充分发挥水工程防灾减灾作用 [5]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5.05-05.11)
南方农村报· 2025-05-13 09:0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广州市提出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珠江沿岸绿色发展重点片区 [7][19][21][22] - 汕头市优化管理方式,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统筹利用闲置空地打造便民停车场 [7][24][26][27] - 梅州市推进自然灾害避险搬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业村长"等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8][32][33] 土地与产业改革 - 汕尾市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战,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 [9][38][39][41] - 东莞市要求典型村结合文化名片建设和谐美丽乡村,提升产业竞争力 [9][45][47][48] - 清远市推广"产业第一书记"发展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17][72][74][78][79][82] 特色产业发展 - 湛江市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 [10][50][52][53] - 茂名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强调为民惠民富民导向,开发"吃住行游购娱"要素 [10][11][12][55][58][60][62] - 潮州市探索"陆海接力"养殖模式,打造"去木换塑"先行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和渔文旅融合 [17][85][88][89][92][94][96] 城乡融合发展 - 肇庆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开展乡村美学价值共创行动,打造"点上出品、线上出彩、面上出新"的镇村风貌 [13][14][15][16][65][67][68][70] - 云浮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攻坚农房风貌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难点 [18][98][105][106][108]
2025年度广州市总河长会议召开
广州日报· 2025-05-07 09:42
治水兴水工作部署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治水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 [2] - 总结2024年河湖长制工作,部署防汛防洪及安全防范工作 [2] - 以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提质增效河湖长制工作,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 [3] 河湖问题整改与生态优化 - 推进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常态化调度和清单化督办 [3] - 强化河湖治理重点难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3] - 优化河湖生态环境,推进管网建设、排水单元达标及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 [3] -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强化跨界河流共治 [3] 洪涝灾害防御与城市安全 - 完善全周期、全链条水灾害防控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和智慧水务平台建设 [3] -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及水塘河道清淤,扩面提质海绵城市建设 [3] - 全面排查整治水运安全风险,强化涉客涉危船舶管控及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排查 [4] 水利新质生产力与水经济发展 - 高水平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及珠江沿岸绿色发展重点片区 [3] - 加快建设东部水源工程等优质水利项目,发展节水产业和绿色水经济 [3] - 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水经济产业链 [5] 人水和谐与供水服务 - 深入开展节水行动,持续改进供水服务,传承弘扬水文化 [3] - 高标准建设绿美碧带、幸福河湖,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3] - 以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5] 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 健全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科学谋划"十五五"治水工作 [3] - 强化协同联动、责任落实和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水的合力 [3] - 严格落实《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打造江河安澜、秀水长清的水生态环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