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业态劳动争议
icon
搜索文档
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红主播的劳动权益如何保障?通州法院支招
新京报· 2025-07-09 00:06
新业态案件呈现"三难"特点,一是劳动关系认定难,平台企业通过外包协议、诱导注册个体户等方式规 避责任,一例骑手纠纷甚至牵涉五方法律主体;二是调解与服判息诉难,超过一半的案件诉求涉及劳动 关系确认问题,双方因社保、工伤待遇等核心权益对立情绪突出,调解率较低;三是劳动者维权难,部 分新业态从业人员受限于学历水平,电子证据留存意识薄弱导致举证困难。 面对新挑战,通州法院创新举措,"穿透式审判"实质认定劳动关系;联合工会、人社等六部门建立调解 合力,构建"法院+仲裁+六方联动"机制;向骑手、主播等群体推送风险提示,引导企业合规用工,实 现线上线下(300959)精准普法。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 通讯员梁宇佳)平台用工劳动关系如何认定?主播跳槽竞业限制是否有效?月 嫂与平台是否构成劳动关系?7月8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系统通报近五年通州法 院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积极推动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 通州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家事审判庭)庭长李士刚指出,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具有用工模式隐蔽、新业 态从业人员证据收集意识弱、企业用工不够规范等特点。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筑牢个人权益防 线,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
“外包”骑手出交通事故,法院确认骑手与外卖平台存在劳务关系
新京报· 2025-07-09 00:02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7月8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系统通报近五年通州法院新 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在一起案例中,外卖平台用工企业以外包形式雇佣骑手, 骑手发生交通事故后平台规避主体责任,法院最终依法确认二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通州法院经审理认为,从主体资格来看,某科技公司、张某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建立劳动关系主体资 格;从工作地点来看,配送站点的房屋是由某科技公司租赁和装修,站点名称、派单截图、站点证照公 示栏、对外公示主体信息均显示为某科技公司,根据一般认知判断,可认定该站点由其负责管理;从工 作内容来看,张某从事的外卖配送工作属于某科技公司的业务组成部分;从管理安排来看,某科技公司 在仲裁阶段自认李某系站点店长,且某服务公司在北京地区没有相关办公地点及营业人员。 某科技公司与某服务公司签订《服务外包协议》,约定某科技公司委托某服务公司从事外卖递送服务, 通过平台以订单方式委托某服务公司开展具体业务,再通过其平台账户将业务报酬支付给某服务公司。 综上,某科技公司与张某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故判决确认某科技公司与张某于2022年9月1日 至2022年9月7日期间存在劳动关 ...
北京怀柔法院:新业态用工劳动争议案,网约车行业占比近四分之一
新京报· 2025-05-08 11:54
新业态用工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怀柔法院共审结新业态用工劳动争议案件208件 其中2022年34件 2023年84件 2024年90件 案件数量呈现逐年攀升及倍数增长态势 [1] - 案件数量快速增长与行业扩张 用工模式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 企业以轻资产模式压缩运营成本等因素相关 [1] - 案件多集中于网约车 外卖 快递和网络直播四大领域 分别占比23% 19% 11%和8% [1] - 调撤案件数量占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调撤率达到35.7% [1] 新业态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特点 - 平台企业通过签订承揽协议 引导注册个体户 协议外包 众包合作等"去劳动关系化"手段模糊劳动关系和用工性质 致使劳动关系认定更加复杂化 [1] -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呈现无社保 无兜底 无议价权的"三无"特征 社会保险缺位 算法管理严苛 收入分配不透明等问题突出 [1] - 平台算法规则不透明增加了事实查明的难度 [1] - 新业态劳动者因缺乏法律知识举证能力薄弱 部分因混淆"劳动关系"与"合作关系"法律区别误签承揽协议后维权无门 [1] - 网约车 外卖配送等行业因计薪规则不透明 加之劳动者实际工作地 平台注册地 服务器所在地分离 传统"一案一诉"模式难以应对跨区域群体性连锁争议 [1] "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成效 - 怀柔法院联合怀柔区总工会 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构建"法院+工会+仲裁"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推动劳动争议化解从"末端裁判"向"前端预防 中端调解 末端兜底"全链条转型 [2] - 工作机制初见成效 相关案件审理平均周期由61天缩短至53.7天 平均缩短7.3天 批量化解50余起案件 [2] - 2024年涉快递员类案件数量同比下降88.9% [2] - 下一步将从构建"预防—调解—裁判—执行"全链条治理 试点"争议分级响应"机制和加强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三方面继续发力 [2]
北京密云法院: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外卖员岗位占比高达97%
新京报· 2025-05-07 15:37
新京报记者还从通报会上获悉,近九成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以调撤方式结案,企业败诉相 对集中,部分请求企业败诉率畸高。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 新业态从业人员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新就业形态为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新业态从业人员法律关系模糊、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近日,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 院联合区仲裁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对辖区新业态劳动争议裁审情况进行通报。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密云区仲裁院、密云法院共受理涉新业态劳动争议205件,审结204 件。历年案件数呈波动增长趋势,其中,2023年案件量达到峰值,2024年较2021年增长率达到 23.91%,需关注持续高位风险。 根据密云区仲裁院、密云法院裁审实践,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的岗位包括快递员、外卖员、网约 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就上述期间受理案件情况来看,案件涉及快递员岗位较少,约占3%,未涉及网 约车司机及网络主播,而纠纷涉及外卖员岗位占比高达97%。 从外卖员仲裁及诉讼请求来看,请求事项包括确认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