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华新精科即将上市:专注精密冲压二十载 成宝马、比亚迪核心供应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9:47
又一家新能源细分领域的核心企业成功迈向资本市场——江阴华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新 精科")拟登陆上交所主板。 招股书显示,作为深耕精密冲压领域二十余年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华新精科不仅是宝马驱动电机 铁芯的全球唯二、国内唯一供应商,还谱写了新能源驱动电机业务收入三年增长超两倍的佳话,成为国 产精密冲压部件替代进程中的一抹亮色。 分析认为,在国家"双碳"目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推动下,华新精科凭借其领先的模内点胶技术、超 薄硅钢量产能力及覆盖全球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优势,显著受益于行业高端化转型与核心部件自主化浪 潮。 此次成功上市,不仅标志着企业自身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折射出中国精密制造企业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 中持续提升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新能源驱动电机业务 三年收入增逾两倍 在华新精科稳步前行的背后,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与创新求精的故事。 第一阶段(2002年-2009年):建厂立业阶段,产品以电气设备铁芯为主,积极开拓微特电机铁芯业 务。2002年8月,公司前身江阴华新电器有限公司设立,专门从事电磁领域冲压件的试制与批量生产。 公司设立初期,主要经营EI铁芯等电气设备铁芯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变压器、 ...
科力装备: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88% 拟10派5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5:57
公司业绩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18亿元,同比增长12.4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78.23万元,同比增长4.88% [1]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1] 行业影响 - 受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市场景气度持续上升的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1]
新能源车为何一周连遭两大政策调整?
虎嗅· 2025-07-26 18:39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动态产业治理实现快速发展,政策从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驱动,技术路线从多元化探索聚焦到纯电方向,市场从政策性培育转向充分竞争 [1][4][27] - 2025年上半年产销量超690万辆,同比增长40%,新车销量占比达44.3%,成为全球市场引领者 [1] - 行业当前面临"价格战"整治与智能驾驶规范的双重监管,预示产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的新治理阶段 [1][3][28] 分阶段治理模式与关键事件 新技术探索阶段(2000s初期) - **技术路线确立**:科技部"863计划"采用"三纵三横"路线(纯电/氢燃料/混动),平衡传统车企与创新诉求 [8][9][31] - **资源整合**:行政发包制调动432个单位1.46万科研人员,形成官产学研"国家队" [9][10][32] - **市场培育**:通过北京奥运会示范和"十城千辆"工程(2009年启动),中央+地方财政补贴推动公共领域应用 [12] 产业化突破阶段(2012-2016) - **政策调整**:2012年国务院明确纯电驱动战略,2014年放开社会资本准入,刺激民营车企(比亚迪)和互联网新势力涌入 [14][15][19] - **地方竞争**:地方政府1:1配套补贴(北京/上海单车最高补12万),通过路权/牌照倾斜提升销量,2015年产销增速超340% [17][18] - **新势力崛起**:特斯拉专利开放(2014年)后,中国新造车企业4年内增至近200家,人才跨行业流动加速技术融合 [19][20] 规模化生产阶段(2016-2022) - **市场纠偏**:2016年整治"骗补"现象,补贴退坡机制启动(2018-2019年累计退坡80%),倒逼技术升级 [21][25] - **外资引入**:2018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上海工厂获185亿低息贷款落地,形成"鲶鱼效应" [22] - **技术转型**:华为等ICT企业以全栈解决方案模式(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赋能车企,推动"软件定义汽车" [23][24] - **市场成熟**:2021年专利占全球70%,续航从300km提升至400km+,2022年补贴终止时市场渗透率超30% [23][26] 国际竞争格局演变 - **欧美策略调整**:奔驰/苹果放弃造车计划,宝马/丰田放缓电动化,欧美政府延迟燃油车禁令 [4][29] - **中国优势**: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电池/电机/智能系统)建立壁垒,2023年专利3万件占全球70% [23][35] - **新挑战**:欧盟加强对中国电动车审查,科技巨头转向智能驾驶赛道 [28] 技术路线与产业组织创新 - **技术迭代**:从机械驱动(三电系统)转向软件驱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华为推出智选车模式参与整车定义 [24] - **生产模式**:新势力初期依赖代工(蔚来-江淮),后期通过收购获取资质(理想-力帆) [23] - **供应链重构**:合肥政府投资500亿聚集120家配套企业,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 [22]
威迈斯: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3-31 19:12
股东大会安排 - 会议时间为2025年4月14日下午15时00分,地点为公司会议室(深圳市南山区北环路第五工业区风云科技大楼501之一)[5] - 会议采取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投票时间为9:15-15:00[5] - 现场会议议程包括签到登记、宣布会议开始、宣读议案、股东发言提问、投票表决等环节[6][7] 超募资金使用计划 - 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10,000万元向控股子公司上海威迪斯增资,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6] - 项目投资总额10,000万元,包括设备购置及安装费5,565.91万元、研发费用4,160万元和预备费用274.09万元[8][9] - 项目将开发下一代深度集成多合一电驱动总成及12合1电力电子总成等产品[9] 项目必要性 - 顺应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集成化趋势,满足市场对高效能、轻量化产品的需求[9] - 增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域的技术实力,快速响应长三角客户需求[10] - 吸引专业人才提升研发实力,应对整车厂对零部件质量要求的提高[11] 项目可行性 -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方向,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鼓励类项目[11] - 公司拥有16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建立了全流程技术体系[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741人(本科及以上占比77.46%),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7,998.08万元同比增长42.36%[13] 子公司情况 - 上海威迪斯成立于2019年5月27日,注册资本1600万元,芜湖威迈斯持股94.50%[15] - 2024年1-9月营业收入46,225.46万元,净利润1,839.99万元;2023年净利润-81.81万元[15] - 增资完成后芜湖威迈斯持股比例将提升至99.24%[15] 审议程序 - 该议案已经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和监事会审议通过[16] - 监事会认为项目符合规定,有利于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17] - 保荐机构东方证券出具无异议核查意见,认为符合相关规定[17]
比亚迪 30 年的 13 个决定性瞬间:关于野心、抉择和一些运气
晚点LatePost· 2024-11-19 23:55
比亚迪发展历程 - 公司以生产二次充电电池起步,1995年王传福借250万元人民币创业,用人工加夹具模式替代自动化生产线[9][12] - 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进军汽车行业,首款逆向开发车型F3在2005年上市,2009年销量达24.7万台成为当年销量冠军[21][23] - 2008年伯克希尔以2.3亿美元认购公司9.89%股份,14年间未减持,投资回报超30倍[26][27] - 2022年成为全球首个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同年市值突破万亿人民币[64] - 2024年新能源车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辆,员工规模近100万人,拥有自建社区和基础设施[5][6] 关键战略决策 - 2009年抓住中国"十城千辆"政策机遇,率先布局电动客车和出租车市场[29][30] - 2016年引入奥迪前设计总监艾格,确立Dragon Face设计语言,组建国际化设计团队[38][39][43] - 2020年自主研发刀片电池,通过针刺实验营销扭转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劣势[54][58] - 2021年推出DM-i超级混动技术实现"油电同价",插混车型销量占比持续提升[60][62][63] - 2023年发布仰望品牌进军百万级豪车市场,U8车型上市一年获8000订单[65][67] 技术研发突破 - 早期通过逆向工程开发车型,将丰田卡罗拉开发周期压缩至12个月[23] - 垂直整合体系在2020年疫情中快速转产口罩,日产能达1亿只[50][51] - 动力电池经历从磷酸铁锂到三元锂再回归的技术路线调整[54][55] - 第五代DM技术实现NEDC工况下2.9L/百公里亏电油耗,综合续航超2100公里[62] - 仰望U8搭载四电机技术实现原地掉头等创新功能[65] 市场表现 - 2019年经历至暗时刻,净利润同比下降42%,月销徘徊3万辆被称"比三万"[6] - 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231.6%至59.4万辆,获58.7亿元补贴[59] - 2023年10月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插混车型占比达61.6%[63] - 单车均价从2012年7.8万元提升至2022年17.6万元[65] - 前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5] 政策环境影响 - 深圳市政府通过融资租赁和车电分离模式助力早期电动公交推广[13][15] - 2015年获深圳市政府23亿元直接资助建设动力锂电池项目[15] - 2019年补贴退坡50%导致下半年销量同比降49.6%[31][32] - 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利好插混车型[34] - "双积分"政策部分抵消补贴退坡影响[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