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

搜索文档
崔东树:《财富》世界500强汽车公司2025年销售收入稳步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集团表现突出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21:36
智通财经APP获悉,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41.7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三分之一,比 去年增长了约1.8%。世界主力汽车公司总体表现良好,500强中的汽车公司销售收入稳步提升,中国各大汽车公司总体表现分化。上汽、一汽等下降较 大,中国一汽集团从129位下降到164位,东风汽车从240位下降到291位,北汽集团从192位下降到201位,广汽集团从181位下降到252位,吉利集团从185 位上升到155位。新疆广汇下降到500位以外也是正常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表现特别好,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近期的利润暴增,形成内部分流。 此次上榜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从321亿美元增长至322亿美元。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同比增长约0.4%,约为2.98万亿美元。500家上榜公司的资产总额 和净资产总额均达到自《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创立以来的最高峰,但雇佣员工总数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 500强 | 营收-亿 | 利润-亿 | 资产-亿美 | 员工数 | 收入 | 利润增 | 销售利润 | 总资产收 | 人均收入 | 人均利润 | | --- | --- | --- ...
新能源中大型家轿市场跑出“黑马” 多方面表现媲美小米SU7
经济观察报· 2025-08-05 18:13
近日,2025年二季度新能源汽车各细分市场销量榜单出炉,其中中大型家轿市场的变化引起广泛关注。 从销量角度看,小米SU7、比亚迪汉、小鹏P7+分别销售79823辆、33902辆和20691辆, 依旧霸榜前 三;从增速的角度看,星海S7、享界S9分别环比增长358%和281%,领涨该细分市场。 由此,二季度的新能源中大型家轿市场形成了"双S"霸榜的格局,其中小米SU7销量最大且遥遥领先, 星海S7增速最高,成为市场黑马。 "双S"为何能霸榜 梳理星海S7和小米SU7的各方面产品力,可以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在细分市场中有好的表现,实际上有一 些共性特征,比如二者在设计、续航、操控方面与同级别车型相比都具有明显优势。 设计上,由于定位不同,两款车型的风格有所差异。星海S7走的是家用路线,整体设计耐看实用;小 米SU7走的是运动轿跑路线,追求跑车化视觉冲击。但相同的是二者在设计方面都向百万级豪车看齐, 给出了不错的答卷。 在上述几款车型中,小米SU7、比亚迪汉、小鹏P7+和享界S9因为都有各自品牌的特点和长期的广告宣 传,而被外界所熟知。星海S7因为央企聚焦造车本身,没有人为制造噱头营销而声量相对薄弱。 星海S7斩获美国 ...
奇瑞风云A9L新车情报:价格比客户预期少2万,门店上下全指望这款车
车fans· 2025-08-05 08:31
大家好,我是奇瑞的销售顾问,今天和大家聊聊风云 A9L 这款新车,看看它是怎么成为我们店的救命稻 草的。 新车是哪天到店的? 上个月中旬店里先到了2台展车,之后又陆续来了8台商品车。这10台车里面有7台是次顶配的伯牙奢享 版,其他则是中配尊贵版。 新车目前价格是多少?有什么专项政策? 相较于预售价格15.99~22.99万,上市后13.99~19.79万的价格还是有点小惊喜的,客户接受程度还不 错。 其他权益方面,红、灰、银三种高定车漆在上市前大定是赠送的,现在需要半价购买,其他诸如辅助驾 驶、充电桩、以及3年10万免息的政策等,只要在8月31号之前订中高配车型,依然能享受。 | → 上市价格 *→* | | | | --- | --- | --- | | 上市指导价 | | 超级置换抢购价 | | 260超长续航豪华版 | 14.99万元 | 13.99 万元 | | 260超长续航尊费版 | 16.29万元 | 15.29 万元 | | 260伯牙著享版 | 18.29 万元 | 17.29 万元 | | 四驱高能巅峰版 | 20.79 万元 | 19.79 万元 | | 上市权益 *~* * | ﻪ ﺑ ...
懂车帝不是马斯克的通行证
36氪· 2025-07-29 21:35
行业测试与标准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对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热门车型进行测试,模拟15类高危事故场景,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X以83.3%的高速场景通过率表现最佳[3][7] - 测试场景基于近三年全国交通事故大数据提炼,包括"高速突发障碍物""无征兆连续加塞"等,车辆需以100km/h时速进入场景,系统需在1.5秒内响应[7][8] - 行业缺乏统一测试标准,此前多为企业自证,懂车帝测试首次建立横向对比坐标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启动《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库》制定工作,预计2025年发布首批标准[8][16] 车企表现与技术争议 -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缺乏中国路况数据训练下逆袭多传感器融合的国产车,但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0.7%,股价暴跌8%[11] - 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夜间逆光"场景中集体失效,暴露"安全冗余悖论":硬件堆砌营造安全幻觉,用户误以为系统永不犯错[10] - 比亚迪质疑测试场景极端性,如"应急车道突然窜出车辆"发生概率不足0.03%,某新势力品牌称测试光源强度达8000流明(正午阳光3倍)不现实[8][10] 用户认知与行业问题 - 2024年全国涉及辅助驾驶的交通事故投诉量达327起,同比增长47%,47%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后会分心看手机,87%智驾事故源于驾驶员完全放手[5][10] - 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存在认知偏差,测试成绩公开化可能加剧错位,公安部强调辅助驾驶不能替代驾驶员操作[4][5] - 行业陷入硬件竞赛:2024年63%新车配备激光雷达,算力芯片性能较2022年提升3倍,但硬件配置与实际安全性能相关性仅0.37[16] 未来标准与行业方向 - 欧盟NCAP计划2026年将"人机接管平滑度"纳入评分,中国C-NCAP 2025版拟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指标,如暴雨天雷达探测距离需保持80米以上[14][17] - 行业共识转向量化实效:从"比数量"转向"比实效",如暴雨天能看清多少米,倒逼车企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优化[16][19] - 特斯拉纯视觉路线若量化标准侧重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可能面临调整压力[19]
“一眼假”的汽车失控谣言为何大行其道?|有点逸思
第一财经· 2025-07-25 21:18
事件概述 - 比亚迪汉网约车在成都天府机场停车场绕行数十圈引发"汽车失控"舆论风波 经警方调查确认是驾驶员情绪急躁导致 与车辆本身无关 [1][2] - 比亚迪公司迅速澄清涉事车辆刹车系统功能正常 事件与车辆本身无关 [2] 群体性应激现象分析 - "汽车失控"已成为群体性应激的"压力源" 在情绪感染和媒体放大作用下容易引发非理性反应 [2] - 涉及非正常行驶车辆时 公众会迅速贴上"失控"标签并在社交渠道裂变式传播 [2] - 公众对"汽车失控"的恐惧源于特斯拉系列事故 2020年7-8月至少5起 2021年2月"车顶维权案" 2022年11月"潮州2死3伤"事件影响深远 [3] 行业深层原因 - 公众焦虑源于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迭代过快导致掌控感丧失 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特性放大了这种恐惧 [3] - 新能源车加速性能突破传统认知 二十万级别电车达到百万豪车水平 智能化发展可能触发恐怖谷效应 [4] 政策与行业影响 - 群体性应激反应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7月7日发布新制动标准 2026年1月实施 [4][5] - 新标准禁止强制单踏板模式 要求必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最终刹停 降低误操作风险 [4][5]
插电混动汽车进化论:经济性带来持续繁荣,但终将因技术革命改变
五矿证券· 2025-07-21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插混汽车市场因经济性迎来繁荣,增速连续3年多超纯电动汽车,但随着纯电补能效率提升,经济性成插混市场长期繁荣关键 [1][38] - 插混汽车分PHEV和EREV两类,传统车企优化PHEV产品,新势力采用EREV路线并与纯电技术融合共享 [1] - 结合产品技术趋势和消费者用车习惯,插混将持续具备经济性,预计2030年在中国汽车市场占近40%份额,海外市场中美国需求有限,欧洲前景较好 [2] - 长期来看,自动驾驶和V2G等技术革命将加强纯电车型经济性,推动其对插混和燃油车的替代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插混汽车市场繁荣背后:经济性是基础 - 插混汽车连续超3年增速超越纯电动汽车,2021年3月比亚迪秦Plus DM - i上市后,插混销售增速一直领先纯电动,销量提升因产品经济性提升 [14][17] - 主流混动技术通过串联工作模式解决通勤油耗问题,串联和串并混联汽车使用串联工作模式时有“两个解耦”,使发动机可工作在最佳经济性状态,国内主要插电混动车型几乎都支持串联工作模式 [26][28] - 纯电补能效率不断提升,插混市场长期繁荣需要经济性支撑,纯电动汽车单车带电量增长、快充网络建设和快充车型渗透,插混汽车相对纯电的经济性成其能否长期存在的基础 [30][38] 中国插混汽车产品和技术演化:PHEV和EREV两极分化 - 成本为王,传统车企PHEV产品方案向DM - i靠拢,传统车企依托技术积累打磨PHEV产品,随着产品迭代,主力车型混动架构向DM - i的P1 + P3双电机加单挡减速器方向靠拢,吉利、奇瑞等车企在主流和经济型车型上推出单挡减速器方案促进销量增长 [39][40] - 完美过渡,新势力从EREV入局混动,和纯电技术共享,EREV在通勤场景有需求和产品力,布置灵活、车内空间有优势,产品结构简单、研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预期EREV和纯电车型平台将深度融合共享 [45][47] - 两极分化,插混技术方案格局基本清晰,插混产品定位处于纯电和燃油车价差之间,PHEV和EREV在电池需求、产品定义和车型尺寸上有明显区分,EREV定位向带备用电源的纯电动汽车演化,PHEV定位向可充电的节能汽车演化 [48][56] 终局展望:繁荣仍将持续,但经济性基础终被技术变革颠覆 - 插电混动汽车典型方案的经济性测算,以PHEV典型的A级轿车应用和EREV典型的C级SUV应用为例,插混相对经济性关键在于用户选纯电车比插混多背负的电池能否被充分利用,测算显示插混对相当比例消费者具备经济性 [59][67] - 不同尺寸汽车分动力总成的份额预测,长期看燃油车将基本被替代,中期小尺寸汽车纯电动有成本优势,大尺寸汽车中北方传统豪华品牌燃油车有一定市场,预计203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插电混动汽车市占率约39%,燃油车占比约14% [74] - 技术变革对插电混动未来需求的影响,电池技术变革、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和V2G反向充电技术应用可能改变插混和纯电的经济性平衡,充电网络建设对插混影响较小 [76][80] 全球插电混合动力汽车长期市场预测 - 欧洲车企预计将重启插电混动车型研发,欧洲市场最初插混汽车为应对排放法规,2015年大众柴油门丑闻后放弃深入研发,随着中国市场成功实践,欧洲车企开始重启研发,预计未来数年销量快速增长 [82][83] - 美国市场插电混动车型竞争力不及油电混动,美国插电混动产品定义受政策干扰,用车环境使插电混动充电优势被稀释,油电混动在成本和产业链成熟度上优势明显,插电混动车型未来发展前景有限 [87][89] - 2030年不同动力总成汽车全球市场预测,假设2030年前后新技术有突破进展,纯电动汽车将替代插电混动需求,预计2025 - 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0万辆增长至4165万辆,动力电池出货量从1097GWh提升至2590GWh [93]
近期智驾观点及调研汇报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自动驾驶行业、减刃器行业、转向器行业 - **公司**:小鹏、广丰、日产、蔚来、华为、地平线、特斯拉、文远、小马、罗罗快跑、滴滴、一空、西迪、浴室科技、YN科技、宁波高发、万能科技、长城汽车、北极软骨、比亚迪、吉利、理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观点 - **价格竞争**:科技掀起新一轮汽车价格竞争,如长安、比亚迪、吉利等车企推出优惠活动,原因是供应链成熟,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以在长期发展中存活[1]。 - **市场影响**:价格竞争带来销量数据变化,汽车板块和产业链股价表现低迷,但长期看价格变化会带来销量回补和竞争上升,目前是车企实现差异化的关键时期,打造差异化客户群体和产品可避免价格内卷[3][4]。 - **自动驾驶行业前景**:关注三个方向,一是自驾渗透率提升带来整车和零部件机遇,如中低阶自驾功能渗透速度快,消费者对高阶自驾接受度高;二是高阶自驾性能上限突破推动行业落地,今年三季度左右自驾体验或上台阶,算法和硬件层面有革新;三是无人驾驶Robotaxi发展,马斯克将发布特斯拉Robotics,国内玩家也在关注,商用车无人驾驶领域机会多[5][8][16]。 公司观点 - **YN科技**:三个核心增长逻辑,一是新客户与新业务扩展迅猛,进入新车型供应链,新增两轮车ABS业务和电业转向系统业务;二是副车架业务是核心驱动力,产品量价提升,采用硬体成型空间技术,降低成本;三是作为商用车自动领域优势企业,将受益于AEB强制前装政策[31][32][34]。 - **宁波高发**:在传统优势领域做到绝对融合地位,正迈向全球核心供应链新阶段,在新势力和国际巨头方面有良好卡位,产品升级带来结构升级和价值量提升机会,加大对过往份额不高客户的深耕力度[35][36][37]。 - **万能科技**:拥有稳固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长,基本盘扎实,传统业务构筑深厚护城河,技术地位高,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实现产业革新,有成本和技术优势,新业务有望成为增长引擎[38][39]。 - **长城汽车**:旗下哈佛、坦克、欧拉等车型后续将增加自驾功能;受欧洲市场收紧和俄罗斯市场销量承压影响,但预计5月开始销量环比提升;二季度预计销量增长15% - 20%,通过推出高端车提升毛利率,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2][45][46][51][52][53]。 - **北极软骨**:通过缩减量、提升高端车型占比、推进价格优化、探索新盈利生态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部分车型降价增配,预计部分车型月销和年销有提升,设立产业品牌专属销售区域,门店预计最多100家[55][56][58]。 - **比亚迪**:短期面临竞争压力,尤其是GP针对其爆款车型推出低价竞品[66]。 - **吉利**:银河系列采用降价增配打法,受益对标比亚迪打法,销售情况较好[7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小鹏车型**:消费者对高阶自驾接受度高,小鹏用户群体偏向年轻化,如某车型约83%用户选购麦克版,大定两万左右时订购麦克版用户占比达50% - 60%[7]。 - **转向器公司**:浙江世宝在转向领域传统布局,20%产品为商用车循环球转向器,80%为乘用车产品,包括CPSR、EPS、DEP EPS等,新拓展PDP的ZPS产品,拿到RCS产品定点,未来将放量[27][28]。 - **长城汽车海外市场**:在俄罗斯有基本产能,预计7 - 8月87工厂投产,拓展南美市场,后续拓展南欧市场并引入川淮车型[48]。 - **比亚迪环保问题**:全新车型逐步切换到高压油箱,环保问题合法合规[70]。
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北京商报· 2025-07-03 22:22
头部车企销量竞争 -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214.6万辆稳居榜首 同比增长208.64% [1][2] -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205.3万辆 同比增长12.35% [2]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 同比增长47% [3] - 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135.5万辆 同比增长1.59% [3] - 奇瑞集团上半年销量126万辆 [3] - 一汽集团上半年销量157.1万辆 同比增长6.1%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比亚迪通过王朝 海洋网 腾势 仰望等多品牌战略占领市场份额 [2] - 长安汽车推出阿维塔06车型杀入30万元以内市场 对标比亚迪汉 [4] - 吉利汽车发布银河星耀8和银河A7车型 扩充10万元级别车型阵容 [4]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系统 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 [5] - 奇瑞集团发布"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 覆盖全品牌全系车型 [6] - 吉利发布"千里浩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包含五个不同层级 [6] 海外市场拓展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 同比增长229.8% [7] - 比亚迪在巴西建设生产基地 总投资55亿雷亚尔 [7] - 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49.4万辆 同比增长1.27% [8] - 奇瑞集团上半年出口55万辆 占总销量44% [8] - 比亚迪CKD出口占比达11% 转向海外本地化生产 [7] - 上汽集团发布"Glocal战略" 计划三年推出17款海外车型 [8]
车企半年考|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北京商报· 2025-07-03 22:00
头部车企销量竞争 - 比亚迪以214.6万辆稳居2023年上半年销量榜首,同比增长显著[2][3] - 上汽集团以205.3万辆位列亚军,同比增长12.35%,其中合资品牌贡献超124万辆[3] - 一汽集团销量157.1万辆,同比增长6.1%,自主品牌占比28.6%[3] - 吉利汽车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纯电动车型占比36.2%[4] - 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同比增长1.59%,自主品牌占比85%[4] - 奇瑞集团销量126万辆,跻身"百万辆俱乐部"[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比亚迪通过王朝、海洋网、腾势与仰望等多品牌战略快速占领市场份额[3] - 长安汽车推出阿维塔06车型切入30万元以内市场,对标比亚迪汉[5] - 吉利汽车发布银河星耀8(11.58万元起)和银河A7,强化10万元级产品矩阵[5] -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系统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引发行业智驾军备竞赛[6] -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系统,覆盖全品牌全动力车型[6] - 吉利推出"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包含5个层级满足差异化需求[6] 海外市场拓展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6月单月同比增长229.8%,巴西工厂首车下线[8] - 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49.4万辆,MG品牌全球累计销量超500万辆[9] - 奇瑞上半年出口55万辆,占总销量44%,业务覆盖110多国[10] - 比亚迪在巴西市占率达9.7%,CKD出口占比11%[8] - 上汽发布"Glocal战略",计划三年推出17款海外专属车型[9][10] 市场趋势分析 - 6万-30万元价格区间成为车企主战场,B级/A级电动车批发量持续增长[5][6] - 经济型电动车普及被视为拉动市场增量的关键因素[6] - 智能化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考量指标,推动车企技术升级[7] - 头部车企从整车出口转向CKD模式及本地化生产体系建设[8]
车上点烟器没人用?车企为啥还不取消它
36氪· 2025-07-03 21:32
点烟器接口的原始功能 - 车载点烟器是汽车电源扩展设备,通过分接原车点烟器接口提供多个电源插口,主要用于车载电子设备供电及安全取电场景 [7] - 电源通常为直流12V(货车为24V),中心触点为正极,两侧卡扣为负极,与车载电池直接连接 [8] - 早期专门用于连接点烟器,通过12V电源加热电热丝几秒后即可点燃香烟,曾有效避免车内打火机爆炸风险 [11] 点烟器接口的现代意义 - 12V电压可支持行车记录仪、车载冰箱等设备,而USB接口的5V电压难以满足需求 [16] - 配置车载逆变器后可转换为220V/50Hz交流电,支持车载咖啡机、电饭煲、吸尘器等电器 [18][19] - 特殊场景下可为充气泵、氧气机、除颤仪供电,成为拓展出行场景的关键接口 [21][22][24] 车企对点烟器接口的改进 - 部分车企保留接口形状但去掉加热功能,更名为"车载电源接口"(如比亚迪汉的智能电源) [33] - 特斯拉Model Y简化充电接口后对大功率电器支持不足,凸显传统设计的实用性 [33] - 整车电路重新设计成本过高,目前接口仍被主流车企保留以平衡兼容性与用户成本 [32][33] 安全使用规范 - 需选择带过载保护的充电器,避免烧保险丝或线路冒烟 [27] - 不使用时建议插防尘塞,长时间停车应断开大功率电器以防电瓶亏电 [28][29] - 总电流和功率不可超过插座最大值,否则可能烧毁插孔或频繁熔断保险丝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