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汉
icon
搜索文档
25万级纯电轿车,谁的日子最好过?
车fans· 2025-09-18 09:17
我们邀请了五个品牌的一线销售,分别是智界、小鹏、小米、 极氪、 特斯拉,让大家各自聊聊现在店里的轿车卖得怎么样,主要竞品又是谁。 每天来看这车的客户占比是多少?会提出哪些观点? 买这车的用户,最终看重的是什么? 主要竞品有哪些?哪个最好打,哪个最难打? 目前鸿蒙智行的轿车是智界S7,主销配置是智界S7 M ax,2026款是8月26日上市的。目前属于首销期阶段,最高是53000元购车权益,包含10000元选配 金,20000元ADS高阶辅助驾驶抵扣补贴,10000元的运动套件限时免费,价值9000元的极光绿和幻影紫外观免费选配,4000元的辅助驾驶保险。 以10个进店客户为例,看 S7的 大概占比1-2个,客户主要关注价格政策、智驾软硬件升级。因为相比老款智界S7,新款全系升级高阶辅助驾驶,入门 M ax版本就携带192线激光雷达,也有少部分客户会提及到售后门店相对较少,后期会不会降价等疑惑。 话题拆分: 自家这价位的轿车是哪些?目前主销配置和权益是什么? 其实买纯电轿车的,大部分是个人市区出行代步,而且也是女性客户为主,对于外观有一定的要求,一些科技舒适性配置倒是关注没那么高。能够做到吸引 客户的主要是价格 ...
急了?奔驰设计师狂怼奥迪「过时」,CEO嫌「太卷」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14:33
中国汽车行业在欧洲市场扩张 - 慕尼黑车展中国参展企业数量达116家 较上届增长近50% 位居国际展商首位[1][10] - 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近乎翻倍至5.1% 与奔驰5.2%的市场份额仅差0.1个百分点[2] - 比亚迪计划2025年底覆盖欧洲32国超1000家门店 实施"千店计划"扩张战略[2] 德国豪华车企市场表现 - 奔驰上半年在华销量下降14%至29万辆 奥迪降幅达10.2% BBA三巨头合计销量减少近30万辆[7] - 奔驰税后净利润同比腰斩55.8% 大众集团营业利润下滑32.8%至67亿欧元[7] - 中国90后00后消费群体占比超64% 年轻消费者转向本土新能源品牌[9]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于2025年8月突破55.3%[8] - 比亚迪汉家族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 蔚来ET5起售价29.8万元 比亚迪汉EV创世版26.98万元起[9] - 全球销量排名中比亚迪以33%增速跃居第七 吉利以29%增速位列第八[10] 德系车企战略调整 - 奥迪撤销2033年停售燃油车目标 奔驰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50%[12] - 宝马发布Neue Klasse平台首款量产车iX3 瞄准2026年欧洲市场[13] - 奔驰推出配备39.1英寸巨幕Hyperscreen的纯电GLC EV 大众ID.CROSS概念车量产版将于2026年上市[14] 行业技术发展动向 - 奥迪Concept C内饰被批评设计陈旧 小尺寸屏幕只适合紧凑车型[5] - 宝马押注"满屏时代"技术路线 奥迪选择隐藏屏幕回归驾驶本真[14] - 国际能源署预测欧洲乘用车电动化渗透率到2030年有望接近60%[14]
急了?奔驰设计师狂怼奥迪“过时”,CEO嫌“太卷”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14:25
慕尼黑车展中德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强势登陆慕尼黑车展 参展数量达116家 较上届增长近50% 成为国际展商首位[1][8] - 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上半年份额达5.1% 近乎翻倍 仅次于奔驰的5.2%[1] - 中国汽车注册量年初以来激增91% 展现强劲增长势头[1] 德系车企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BBA在华销量集体下滑 上半年奔驰销量下降14%至29万辆 奥迪降幅达10.2% 三巨头合计减少近30万辆[5] - 奔驰税后净利润大幅下滑55.8% 大众集团营业利润下降32.8%至67亿欧元[5] - 全球销量排名中 比亚迪以33%增速升至第7位 吉利以29%增速升至第8位[7][8] 产品与定价策略对比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5.3% 形成强势竞争格局[6] - 比亚迪汉家族累计交付超100万辆 90后及00后用户占比超64%[7] - 中国车型定价激进 蔚来ET5起价29.8万 比亚迪汉EV创世版26.98万起 部分低于奔驰C级[7] 德系车企战略调整与产品发布 - BBA电动化战略转向油电共存 奥迪撤销2033年停售燃油车目标 奔驰调整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9] - 宝马发布Neue Klasse平台首款量产车iX3 目标2026年欧洲市场[10] - 奔驰推出纯电GLC EV配备39.1英寸Hyperscreen 大众展示ID.CROSS概念车[10][11] 行业竞争与政策环境 - 奔驰高管宣称不惧中国电动车竞争 但现场出现产品故障(电动GLC引擎盖卡死)[3] - 欧盟2035年"禁燃令"遭奔驰CEO批评 国际能源署预测欧洲2030年电动化渗透率近60%[11] - 大众集团反对欧盟与美国"不对称"贸易协议 该协议对欧盟汽车进口征收15%关税[11]
仰望U8L鼎世版起售价128万元,中汽中心推出“氢能技术验证HyTA”项目|一周车闻
第一财经· 2025-09-12 23:40
氢能技术标准建设 -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推出"氢能技术验证HyTA"项目 旨在统一氢能和燃料电池产品测试方法与评价维度 覆盖燃料电池系统 供氢系统 电堆 膜电极等核心部件[1] - 该项目针对行业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 重点解决氢能产品"性能"与"耐久"的客观统一评价需求[1]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展 - 主线科技获数亿元战略融资 由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和国投创益联合投资 资金将用于巩固L4级无人驾驶技术优势并加速全球业务落地[2] - 公司累计交付近千台套智能卡车及智能运输解决方案 智能运输里程累计近亿公里 主要覆盖港口园区 公路货运和城市配送等物流场景[2] - 启辰汽车与哈啰达成战略合作并签订万台启辰VX6订单 车辆将全部投入Robotaxi车队规模化运营 标志着启辰首次规模化切入L4级自动驾驶领域[3] - 西部证券研报显示港口等封闭场景因技术难度低和政策支持等优势 有望率先实现无人驾驶商业闭环[2] 豪华电动车市场竞争 - 仰望U8L鼎世版正式上市 起售价128万元 基于仰望U8加长车身 配备全铝大车架和碳陶刹车盘 首任车主增购或换购可享限时优惠8万元[4] - 仰望品牌通过U7 U8 U9三款车型在D级车市场获得增量 但U8月销量自4月起已跌破100辆[4] 中端SUV市场竞争格局 - 方程豹钛7正式上市 共4个配置版本 售价17 98万元至21 98万元 首批车主权益总价值最高超3 6万元[6] - 该车型采用承载式车身和DM-P平台 瞄准"方盒子"市场 兼顾城市通勤和户外越野需求[6] - 8月方盒子市场23款车型销量超千辆 哈弗大狗以1 4万辆居首 哈弗猛龙PHEV以7404辆位列第三 方程豹钛3销量9081辆位居第二[6] - 前五名中捷途旅行者和iCARV23销量均突破6000辆 与第三名差距不足850辆[6] 插电混动轿车市场动态 - 领克首款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10 EM-P上市 推出4款配置 官方指导价17 38万-21 18万元 限时优惠价16 38万-20 18万元 较预售价下调超2万元[7] - 新车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并搭载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7方案 上市不到一小时大定突破一万辆[7] - 20万-30万元级中大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 已有小鹏P7 岚图追光 比亚迪汉 智界S7等多款车型上市[7]
Model 3上市不足月“闪降”1万元
每日商报· 2025-09-04 06:20
特斯拉降价事件 - 特斯拉中国于9月1日将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下调1万元至25.95万元 距离新车上市不足一个月 并同步提供已下订未提车用户自动享受新价格及叠加5年免息和8000元保险补贴等优惠 [1] - 此次降价是特斯拉在华新车最快的一次官方降价 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并预示2025年"金九银十"价格战提前开启 [1] 降价原因与市场背景 - 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首周订单仅约8000辆 为同期Model Y改款初期订单量的60% 第二周跌出周榜前30名 [2] - 特斯拉8月国产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 前7个月累计零售43.24万辆 同比下滑13.7% [2] - 25万-3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竞争加剧 小米SU7连续六个月月销超2.2万辆 极氪007改款后麒麟电池入门价压至26.99万元 小鹏P7i等竞品将800V高压等技术下放至25万元区间 [2] 特斯拉竞争优势与策略 - 特斯拉二季度整车毛利率保持在17.2% 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 为降价提供缓冲空间 [3] - 公司采用价格手段应对品牌溢价被中国品牌"性价比+生态"组合拳削弱的挑战 [3] - 选择在成都车展期间公布降价 虽未参展但通过"场外抢镜"方式成功吸引市场关注 [4] 市场格局演变 - Model 3从2020年国产初期的35.58万元售价和三个月提车周期 转变为2024年12月被小米SU7以单月销量超越(当月仅售1.46万辆) [4] - 2023年至今Model 3官方指导价历经八次变动 累计最大降幅超7万元 一年期保值率从2022年78%跌至2025年63% 低于同级燃油豪华车平均水平 [4] - 新能源赛道续航、加速、成本已趋同 此次降价预计加剧20万-30万元区间市场竞争 [5] 行业影响与展望 - 特斯拉通过降价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前抢占市场份额 有望刺激短期销量增长 [5] - 长期需应对品牌老化和产品迭代挑战 其他品牌是否跟进降价及特斯拉下一步市场策略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5]
背刺首发大定车主是一种蠢
虎嗅· 2025-09-02 08:47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行业频繁出现价格、技术和品牌背刺现象 尤其对首发大定车主造成严重伤害 这反映出行业定价体系混乱和技术规划不成熟 [1][2][9] - 背刺行为对品牌信任度造成致命打击 导致核心用户转化为负面口碑传播者 社交媒体上约50%的负面内容涉及背刺话题 [5][6][23] - 车企需通过价保机制和模块化升级等方式维护用户权益 否则将面临市场渗透率饱和后的增长困境 [16][19][20] 背刺类型分析 - 价格背刺分为隔代背刺和同代背刺 其中同代背刺对品牌伤害最大 尤其30-50万元车型用户对3-5万元降价极为敏感 [10][12][13] - 技术背刺表现为年度多次硬件更新 极氪曾因频繁更换芯片/雷达等部件引发用户不满 现通过产品规划预先提示缓解矛盾 [18] - 品牌背刺主要指网约车化对品牌形象的损害 除豪华网约车外 普通网约车会导致家用车与运营车辆市场割裂 [21][22] 企业应对策略 - 比亚迪采用隔代背刺策略 小米/问界/特斯拉保持价盘稳定 理想/领克/零跑曾推出90天价保服务但周期过短 [14][16] - 建议价保周期延长至一年 保费控制在1000元以内 模块化可插拔升级将成为下一代竞争核心 [17][19][20] - 需区分网约车市场策略 豪华网约车可提升品牌形象 但普通网约车会导致品牌价值稀释 [22] 用户行为影响 - 首发大定车主作为种子用户价值堪比黄金 承担口碑传播关键节点作用 背刺会导致其转化为品牌黑粉 [3][5][23] - 社交媒体上形成"等等再买"的消费共识 用户购车决策周期延长 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压力 [5][13] - 真爱粉影响力超越KOL 背刺行为导致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阵地同时出现负面传播 [3][4]
最老实的中年男人,只开B级车?
虎嗅· 2025-09-01 09:02
B级车市场定位 - 中型汽车市场以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比亚迪汉和大众帕萨特为代表车型 [1] - 产品均价区间为十几万至二十万人民币 [1] - 车型特征包括中规中矩设计、适中长度及宽敞空间 [1] 目标客群特征 - 核心消费群体为中年男性群体 [1] - 车型满足社会形象需求:驾驶时既不会受到轻视也不会引人注目 [1] - 消费行为体现低调务实倾向,被描述为"厅局风老干部车" [1]
车展季·大咖说丨VLA计划9月“上车” 何小鹏谈与特斯拉市值差距:智能化能力尚未完全体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23:18
全新小鹏P7上市与定位 - 全新小鹏P7推出4款Ultra版本车型,售价区间21.98万~30.18万元,全系无低配配置 [1] - 公司定位P7为图腾车型,目标重回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市场销量前三,与小米SU7、特斯拉Model 3等竞争 [1][2][5] - 上市7分钟内获得超1万辆大定订单,产能爬产节奏为历史最快,已有上千辆车发往全国 [5] 市场竞争与销量目标 - 20万~25万元纯电轿车市场1~7月累计销售34.1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占据79%份额 [2] - 进入细分市场前三需月销达4200辆左右 [5]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季度盈利,P7有望提升整体毛利率 [5] 技术投入与智能化布局 - 全新P7搭载3颗图灵AI芯片,其中2颗用于VLA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计划9月通过OTA上线 [6] - 公司今年在VLA领域投入接近50亿元,预计未来年研发费用达500亿元,其中300多亿元投向AI领域 [10] - 年底VLA更新后辅助驾驶能力预计比现有第一阵营强10倍以上 [7] 战略方向与行业观点 - 公司强化车型颜值与智驾能力,目标覆盖10万~200万元市场,明年后年为新产
品牌在售最贵轿车!全新小鹏P7 21.98万元起售 何小鹏:期待它重新成为小鹏汽车的图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5:20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全新小鹏P7 Ultra版本上市 共4款车型 售价区间21.98万-30.18万元[1] - 该车型成为小鹏汽车在售轿车中起售价最高的产品[1] - 全新P7采用与大众合作开发平台 搭载三轴灵动屏与87英寸AR-HUD系统[4] 技术升级与性能 - 全系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整车算力达2250TOPS[5] - 电机最大功率从230kW提升至437kW 续航从702km增至820km[5] - 升级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快充技术[5] 市场竞争定位 - 目标进入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市场前三 需实现月销4200辆[7] - 当前该细分市场前两位由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占据[7] - 公司期待P7重新成为品牌图腾 回归"三强"阵营[5] 历史表现与市场预期 - P7曾于2020年11月实现累计交付11371辆 为当时新势力最快破万车型[4] - 2024年月均销量降至1400辆 市场对新车预期保守[8] - 摩根士丹利指出激进设计可能带来潜在惊喜表现空间[8] 财务与战略意义 - 新车为品牌在售车型第三贵产品 有望直接提升整体毛利率[8] - 被券商评价为"盈利能力的加速器"[8] - 公司计划在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季度盈利[8]
深度 | 从B端之痛到流量陷阱 谁来“救赎”哪吒汽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6:57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由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立 最初由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通过知合出行控股 成为其出行产业链一环[3] - 2018年控股股东王文学撤资离场 导致公司战略需全盘重建 留下低端创始车型和擅长ToB业务的总裁[4] - 2019年获得江西宜春政府产业基金领投30亿元 开启多轮融资 股东包括多地国资及知名资本[5] - 2022年公司以12.7万辆年销量成为国内新势力销量冠军 但未达年初目标的一半[1] - 2024年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原负责人张磊因销量滑坡被调整职务[1] - 2024年末CEO张勇卸任 创始人方运舟回归 公司十年累计消耗资金228亿元[18] 股权与资本结构 -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分散 最大股东南宁民生新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仅13.162% 另有数十位持股低于2%的小股东[6] - 分散股权导致内部决策困难 曾因股东反对导致2021年科创板上市和2022年赴港上市计划搁浅[6] - 地方国资股东合计持股近50% 投资条件包括在当地建厂 导致产能布局过度分散[7] - 公司拥有三地四厂 合计年产能超30万辆 但历史最高年销量仅约15万辆[7] - 融资模式陷入"资金短缺—地方投资—承诺建厂—再次资金短缺"循环 例如在宜春投资50亿元建厂[8] 产品与市场战略 - 初期聚焦B端市场 2018年获出行公司累计2万辆订单 但多为关联交易[4] - 2022年推出起售价低于7万元的哪吒V 占整体销量七成以上 但单车亏损超4万元[10] - 2022年7月推出定价19.98万至33.88万元的哪吒S 全年销量仅2.4万辆 未达月销1万辆目标[11] - 2023年4月推出双门纯电跑车哪吒GT 年销量仅9000辆 错失中高端SUV市场机会[11][12] - 2024年借助周鸿祎营销推出哪吒L 72小时订单破万 35天累计订单超3万辆 但95%订单针对"红衣版" 因产能和供应链问题导致延期交付和退订[17] 管理层与运营问题 - 管理层频繁变动 导致产品计划常被推翻 内部存在6款车型采用6家智驾供应商方案 无法兼容且成本高[12] - 2024年CEO张勇兼任营销和产品规划 进入"超级集权时代" 但个人决策可能影响公司命运[13][14] - 周鸿祎作为股东参与营销 通过争议性话题获取流量 但品牌形象受损 哪吒L营销费用降至约4000万元 较此前车型下降300%[16][17] 当前状况与潜在价值 - 2024年公司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 需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 已有66位意向方[18] - 尽管债务危机缠身 公司剩余价值仍被市场认为有吸引力[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