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康养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洞察: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机器人如何赋能智能康养?
头豹研究院· 2025-06-27 21: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护理员缺口大,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发布推动产业发展,行业处于早期阶段,养老机器人通过多种功能赋能智能康养,市场规模预计快速增长,众多企业入局,但商业化落地面临价格、数据、消费、技术和政策等层面的难点 [2][3][4][11][12][20][25][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Q1:人工智能+康养,养老机器人为何成为时代焦点? - 中国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比2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人,占比15.6%,养老护理员缺口达550万,新增老年护理员流失率为40%至50% [2][5] - 2025年2月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发布,为全球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3] - 中国专注或涉及养老机器人研发、制造的企业约120 - 150家,行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养老机器人分为康复、护理和陪伴型 [4] Q2:养老机器人如何赋能智能康养? - 养老机器人通过信息和数据管理、监测、通信支持、活动支持、行动支持、情感交互等功能赋能智能康养,能提升照护效率,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推动养老模式转型 [11][12] Q3: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有多大? - 2020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38亿元,2024年约79亿元,预计2030年达183亿元,未来5年预计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20] - 2024年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约47.4亿元,护理机器人约26.9亿元,陪伴机器人约4.7亿元,未来护理机器人有望成主力军 [21] Q4:哪些企业入局养老机器人行业? - 中国养老机器人行业涉及核心零部件与技术供应商、养老机器人生产制造商、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供应商 [25] - 列举了沈阳新松、北京大艾、南京埃斯顿等众多入局企业及其相关产品 [26] Q5:养老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尚需解决哪些难点? - 价格层面:成本高,性价比低,如大小便智能自动护理机器人售价近3.5万元等 [28] - 数据层面:深度学习算法需大量高质量数据,存在数据收集困难和企业资金运转问题 [29] - 消费层面:高龄老人消费观念待培育,养老护理员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流动性高带来落地门槛 [30] - 技术层面:人机交互准确率、运动控制精度和多模态环境感知技术成熟度不足 [31] - 政策层面:标准体系缺乏细分标准,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配套措施有限 [32]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522
万和证券· 2025-05-22 10:37
报告核心观点 - 中短期内A股市场指数上下空间不大,投资者风险偏好难快速提升或下降,行业轮动快、赚钱效应不强且缺乏中短期主线,需从景气度变化或长期产业逻辑挖掘机会,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新消费等具备中长期发展逻辑的行业值得持续重视 [7] 国内金融市场 - 上证指数收盘3387.57,涨0.21%;深证成指收盘10294.22,涨0.44%;创业板指收盘2065.39,涨0.83%;上证当月连续收盘2712.60,涨0.46%;沪深当月连续收盘3881.20,涨0.43%;恒生期货指数收盘30480.29,涨0.56% [2] 宏观消息 - 国家发改委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必要时及时出台实施 [4] - 央行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加力支持科技创新等领域 [4] - 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 - 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 [4] 行业最新动态 - 三部门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相关概念股有望站上风口,涉及烽火通信、中兴通讯等个股 [5] - 智能穿戴设备外骨骼机器人分支加速商业落地,涉及翔宇医疗、精工科技等个股 [5] - 四川加快实施省内首例脑机接口手术,行业商业落地前景可期,涉及创新医疗、诚益通等个股 [5] 上市公司聚焦 - 福田汽车与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合作,加速重卡全面电动化 [6] - 创耀科技推动先进通信技术赋能智慧康养,具身智能康养机器人协同发展 [6] - 洲际油气全资子公司香港德瑞拟以680万美元向洲际资源增资 [6] - 九华旅游拟定增募资不超5亿元投建客运索道等项目 [6] 市场回顾及展望 - 5月21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大小指数走势分化,权重股强、中小盘股普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7.8亿,个股跌多涨少,超3600只个股下跌 [7] - 盘面上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大涨、黄金概念股活跃,机器人概念股展开调整 [7] - 公募新规、抢出口等对长期主线带来阶段性冲击,未来公募新规带来的欠配行业交易预计会告一段落,抢出口对实体形成支撑但地产拖累可能加大,降息后国内政策预期下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