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月球氧化反应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解谜、突破、首次,振奋人心!中国“硬核”科技成果不断“上新”
央视网· 2025-11-17 10:45
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国多个科技创新项目迎来阶段性成果,涉及天文、航天、军事等多个领域,它们正在或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 改变。 探索宇宙未解之谜 中国科学院11月16日发布消息,依托大科学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我国科研团队发现银河系内五个由黑洞与伴星组成的天体可 发出超高能量的粒子流,该研究对人类认识黑洞及宇宙线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解开了近70年的未解之谜 在广阔的宇宙中,无数以近光速飞行的微观粒子穿梭不息,我们称之为宇宙线。宇宙线自从被发现以来,通过空间和地面的实验探测,科 学家们绘制出了宇宙线全粒子能谱。在能谱上有一个独特的拐折结构,因其形似人的膝盖,所以被称为"膝"结构。这一现象其实已经被发现近 70年,但是其物理成因一直是未解之谜。 直到近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臻院士科研团队依托大科学装置"拉索"的超高灵敏度,发现银河系内存在五个具有强大粒子加速 能力的微类星体。这些微类星体是由黑洞和正在被黑洞吸积的恒星组成。黑洞利用其强大的吸积作用,不断吞噬着它旁边的恒星,与此同时, 黑洞中还不断释放出高能量的粒子喷流,其每秒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400万亿颗地球上最大威力氢弹的能量。 中国科学院 ...
【科技日报】嫦娥六号样品揭示全新月球氧化反应机制
科技日报· 2025-11-17 10:41
记者16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回的 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 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5-11-17 01版) 嫦娥六号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岩石质天体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其形成 时的撞击规模远超月球其他区域,为探索特殊地质过程提供了独特场景。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成功从南 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此次突破性发现创造了前提。 该研究成果由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共同完 成,得到国家航天局月球样品的支持,并发表在国际综合性期刊《科学进展》上,将为后续月球科学研 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深化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且缺乏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整体处于"还原环境",缺少氧化作用的关键 证据,特别是赤铁矿等高价态铁氧化物。此次,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赤铁矿和磁赤铁 矿矿物,并联用微区电子显微谱学、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 ...
月球科研重大突破!
中国能源报· 2025-11-16 10:42
月球科研重大突破!嫦娥六号"土特产"中发现"铁锈"意味着什么? 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极-艾特 等强氧化性物质,揭示了月球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磁异常成因。 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综合性期刊《Sc i enc e Advanc e s》, 将为后续月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深化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 研究提出,赤铁矿的形成可能与月球历史上的大型撞击事件密切相关。大型撞击形成瞬时高氧逸度气相环境的同时,铁元素在高氧逸度 环境中被氧化,使陨硫铁发生了脱硫反应,经气相沉积过程形成微米级晶质赤铁矿颗粒。值得关注的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为具有磁性 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可能是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磁异常的矿物载体。该研究首次利用样品证实了在超还原背景下月球表面存在赤铁矿 肯盆地月球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 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 2O3)和磁赤铁矿(γ -Fe 2O3)晶 嫦娥六号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岩 ...
月球科研,重大突破!
上海证券报· 2025-11-16 09:50
月球也会"生锈"?嫦娥六号月背样品研究成果再上新。 月球也会"生锈"?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 嫦娥六号样品中发现的铁氧化物成因示意图。(受访单位供图)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成功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回样品,为本次科学发现创造了前提。嫦娥六号着陆的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岩石质天体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其形成时的撞击规模远超月球其他区 域,为探索特殊地质过程提供了独特场景。 本次研究成果由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得到国家 航天局月球样品的支持。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将为后续月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 据,深化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 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公布,我国科研团队近日通过分析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回的样品,首次 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通俗地讲就是"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也会'生锈'"。同时 确认了月球的"铁锈",即原生赤铁矿颗粒的晶格结构以及独特的产状特征,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 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地球由于富含 ...
月球也会“生锈”?
财联社· 2025-11-16 08:51
据央视新闻,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 极-艾特肯盆地月球样品, 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晶体, 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通俗地讲就是"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也会'生锈'"。 下载财联社APP获取更多资讯 准确 快速 权威 专业 7x24h电报 头条新闻 VIP资讯 实时盯盘 研究提出,赤铁矿的形成可能与月球历史上的大型撞击事件密切相关。 大型撞击形成瞬时高氧逸度气相环境的同时,铁元素在高氧逸度环境中 被氧化,使陨硫铁发生了脱硫反应,经气相沉积过程形成微米级晶质赤铁矿颗粒。值得关注的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为具有磁性的磁铁矿和 磁赤铁矿,可能是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磁异常的矿物载体。该研究首次利用样品证实了在超还原背景下月球表面存在赤铁矿等强氧化性物 质, 揭示了月球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磁异常成因。 嫦娥六号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岩石质天体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其形成时 ...
科学与健康|月球也会“生锈”?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
新华社· 2025-11-16 08:06
科学发现核心观点 - 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即月球也会“生锈”[2] - 确认了月球原生赤铁矿颗粒的晶格结构及独特产状特征,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2] - 该发现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2] 月球赤铁矿特征与成因 - 月球赤铁矿成分与地球相同,均为三氧化二铁,但成因存在明显差异[4] - 其形成与月球历史上大型撞击事件密切相关,撞击形成瞬时高氧逸度气相环境,铁元素被氧化[4] - 该过程使陨硫铁等矿物发生脱硫反应,经气相沉积形成微米级晶质赤铁矿颗粒[4] 研究意义与影响 - 反应中间产物为具有磁性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可能是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磁异常的矿物载体[5] - 首次利用样品证实了在超还原背景下月球表面存在赤铁矿等强氧化性物质,揭示了月球的氧化还原状态及磁异常成因[5]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将为后续月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深化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7] 任务背景与样品来源 - 嫦娥六号任务于2024年成功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回样品[7] -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岩石质天体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其形成时的撞击规模远超月球其他区域[7] - 该盆地为探索特殊地质过程提供了独特场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