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

搜索文档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上海证券报· 2025-08-06 13:22
2025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 - 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共有7位科学家获奖,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领域 [1][3] - 单项奖金约720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旨在表彰重大科研成果 [1] - 该奖项是中国首个民间科学大奖,被《自然》杂志称为"中国诺贝尔奖" [3] 获奖者及贡献 - 生命科学奖授予季强、徐星、周忠和,表彰其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3] - 物质科学奖授予方忠、戴希、丁洪,表彰其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及实验实现方面的贡献 [3]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卢志远,表彰其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领域的发明和引领 [3] 奖项发展历程 - 自2016年创立至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已评选出46位获奖者 [3] - 2025年是该奖项创立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3] - 获奖科学家均来自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和重大国际影响 [3] 奖项理念与愿景 - 奖项名称中的"未来"体现对开创性科学成就的期待和对科学家引领未来的信心 [4] - 设立奖项旨在树立科学家榜样,激发社会特别是下一代的科学探索精神 [4][5] - 科学委员会认为科学家展现的人性闪光点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4] 后续活动安排 - 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将于10月22日至26日在香港举行 [5] - 颁奖典礼定于10月2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 [5]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券商中国· 2025-08-06 12:57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 - 生命科学奖授予季强、徐星、周忠和,表彰其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1] - 物质科学奖授予方忠、戴希、丁洪,表彰其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及实验实现方面的贡献 [1]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卢志远,表彰其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 [1] 未来科学大奖背景信息 - 奖项成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旨在奖励中国地区杰出科学成果 [3] - 采用定向邀约提名方式,由科学家组成委员会进行专业评审 [3] - 目前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 [3] - 截至评奖时已组织10次评奖,累计46人获奖 [3]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格隆汇· 2025-08-06 12:13
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 - 生命科学奖授予季强、徐星、周忠和,表彰其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1] - 物质科学奖授予方忠、戴希、丁洪,表彰其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及实验实现的贡献 [1]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卢志远,表彰其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 [1]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人民日报· 2025-08-06 11:23
www.futureprize.org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 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 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贡献;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以表彰他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 发明和引领的贡献。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奖励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取得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以创新模 式带动更多民间资金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研究,促进科学事业发展。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 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截至目前,未来科学大奖共组织 10次评奖,共46人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2025 未来科学大奖2025 未来科学大奖2 FUTURE SCIENCE PRIZE FUTURE SCIENCE PRIZE FUTURE SCIENCE PI IL ...
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揭晓: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奖
新浪科技· 2025-08-06 10:26
活动概况 - 2025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共同举办 正式揭晓生命科学奖 物质科学奖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 [1] 获奖者信息 -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季强 徐星 周忠和 [1] - 获奖理由为表彰他们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1] 组织机构 - 活动由未来论坛FutureForum主办 [3] - 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为www.futureprize.org [3]
颠覆未来20年的科技是什么?“中国诺奖”得主们这样说
第一财经· 2025-07-10 10:01
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 - 16位"未来科学大奖"历年得主齐聚上海北外滩,共话推动人类未来发展的颠覆性科学技术 [1] - 未来科学大奖由民间公益组织颁发,设有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1] - 过去十年来已有39位科学家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1] 生物医学领域突破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进入相互融合、协同发展阶段 [2] - 基因编辑疗法有望一针预防心脏病或治愈肿瘤 [2] - 西湖大学管坤良教授提到mTORC1蛋白激酶复合体在增加健康寿命方面具有潜力 [2] 能源技术发展 - 可控热核聚变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效、最清洁、最安全的途径 [3] - 上海交通大学张杰团队提出的双锥对撞点火方案(DCI)提高了激光能量到燃料内能的转换效率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表示室温超导的实现可能有助于可控核聚变的发展 [4] 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 - 人工智能技术对生物医学领域产生影响,AI在衰老机制研究和预测方面具有潜力 [6] - 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院士认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叠加量子纠缠有望创造颠覆性新体系 [7] -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表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将重塑未来科学发展 [8] 科研资助与人才培养 - 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计划10年投入100亿元,为200位中国杰出科学家提供资助 [10] - 实验类科学家每人每年可获得最高500万元资金奖励,理论类每人每年最高300万元 [10] - 施一公表示要支持"雄心勃勃、年富力强、敢于担当"的科学家 [11]
颠覆未来20年的科技是什么?“中国诺奖”得主们这样说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48
未来科学大奖与民间科研资助 -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十周年 已累计有39位科学家获奖 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 [1] - 奖项设置包括生命科学奖 物质科学奖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类别 旨在表彰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1] - 腾讯发起"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计划10年投入100亿元 资助200位中国科学家 实验类最高每人每年500万元 理论类300万元 连续资助5年 [9] - 民间科研资助更关注科学家未来发展计划和研究创新性 与传统以科研成果为评判标准不同 [9] 生物医学前沿研究 - 生物医学领域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 进入协同发展阶段 [1] - 基因编辑疗法等颠覆性技术有望实现一针预防心脏病或治愈肿瘤 [1]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强调需要更多医生科学家架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 [2] - 西湖大学教授管坤良指出mTORC1蛋白激酶复合体可能成为延缓衰老的"不老药" [2] 能源技术突破 - 可控热核聚变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最有效 最清洁 最安全的途径 [4] - 上海交大张杰团队提出双锥对撞点火方案 过去6年完成10轮大型试验 提高激光能量转换效率 [4][5] - 中国科大陈仙辉认为室温超导若实现 可为可控核聚变提供支撑 并在电力 交通 量子计算等领域广泛应用 [5] 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 - 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影响科研 在基因检测中AI有望突破衰老机制研究和预测 [8] - 南科大校长薛其坤提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叠加量子纠缠"可能创造颠覆性新算法体系 [8] - 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表示AI预测蛋白质结构不会取代科学家 其实验室已转型研究蛋白质结构差异与疾病机理 [8] 数学与基础研究 -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夏志宏倡导"AI for math math for AI" 用抽象数学解决AI能耗瓶颈 [6] - 浙大励建书指出数学探索和证明无法被AI替代 除非计算机集成框架技术发生根本改变 [9] - 普林斯顿许晨阳认为数学家工作依赖人类大脑灵感和创新 目前AI无法替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