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改造
icon
搜索文档
本土资本为何频频买入在华 “洋品牌”?
证券时报网· 2025-11-06 23:49
交易案例概述 - 星巴克正式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1] - 哈根达斯母公司亦传出拟出售中国门店业务、引入本土投资者的消息 [1] - 此前已有中信资本收购麦当劳中国、春华资本战略投资百胜中国等案例 [1] 资本方特征 - 布局消费并购的主体多为中国本土顶级PE,且以财务投资者为主 [1] - 这些资本具备强劲的募资能力,以及运营重构、资源整合与跨境监管应对的综合实力 [1] - 以博裕资本为例,其投资了蜜雪冰城、海天味业、华润饮料、极兔速递等企业,并收购北京SKP约42%-45%的股权 [1] 标的资产选择逻辑 - 资本青睐标的为外资餐饮巨头在华运营多年的业务板块,而非新兴品牌 [2] - 选择逻辑之一是品牌稀缺性与不可复制性,如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正统地位 [2] - 选择逻辑之二是稳健的基本盘与现金流,例如星巴克中国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5%以下,但仍有30亿美元左右规模 [2] - 选择逻辑之三是明确的改造空间与价值洼地,成熟品牌存在决策机制僵化、数字化滞后等短板 [3] 并购时机与风险考量 - 被收购品牌面临激烈竞争和增长困境,如星巴克中国营收仅增长5%,而同期瑞幸咖啡二季度增速高达47%,营收是星巴克中国的2倍 [4] - 业绩放缓期是资本出手的好时机,消费赛道品牌依赖性强,对核心技术依赖度低,降低了并购风险 [4] - 在业绩预期不利时,价格谈判空间更大,资本能以合理价格切入 [5] - 财务投资者的核心逻辑是通过财务优化、战略重构等手段提升资产价值,形成收购—优化—退出的闭环 [5] 并购后价值创造路径 - 资本介入后,本土团队将获得更强激励与更大决策自主权,创新速度加快 [6][8] - 效率提升将传导至供应链层面,增强本土管理优势,优化供应链效率 [6][8] - 成功案例如中信资本联手凯雷收购麦当劳中国后,凯雷于2023年退出,6年间投资收益超12亿美元,收益率高达200% [7] - 百胜中国、麦当劳中国被收购后,通过数字化改造提高坪效,通过本土化采购降低成本,推出本土化产品线改善经营效益 [7] 行业趋势展望 - 未来出售部分股权的外资消费品牌将越来越多,因外资品牌母公司面临在华增长乏力及被本土品牌赶超的双重焦虑 [7] - 中国市场规模大潜力足,完全退出不现实,出售部分股权、引入本土资本联合运营成为最优解 [8] - 这类并购案增多将推动资源向优质运营主体集中,促进整个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8]
微短剧出海,中国原创叙事的价值突围挑战
腾讯研究院· 2025-09-30 15:33
微短剧出海市场现状与表现 - 微短剧出海正从局部市场突破走向更广范围扩散,在东南亚、中东、北美等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其中美国市场表现最为亮眼[2][4] - 2024年中国短剧APP海外收入达12亿美元,其中60%的收入来自美国[4] - 北美市场因互联网用户基础庞大、流媒体用户消费习惯成熟且付费能力强,成为短剧出海的关键市场[4] - 目前北美短剧市场以爱情题材为主导,霸道总裁、甜宠、复仇等"爽点"剧情最受欢迎,女性用户是绝对消费主力,25-54岁为核心年龄段[5] - 海外市场短剧供给约90%是译制剧,但占比10%的本土剧却贡献了主要的内购收入[7] 微短剧内容特征与用户吸引力 - 短剧具有快节奏叙事、多反转悬念、强情绪刺激等特征,为观众带来极高的情绪与娱乐价值[5] - 其轻便的单集体量适配移动用户碎片化、轻量化的媒介使用习惯,满足通勤、休息等场景的时间消磨需求[5] - 每集都以强大的内容钩子(如关键情节处戛然而止)吸引用户付费解锁,被称为"TikTok时代的肥皂剧"[6] - 受欢迎的内容题材(浪漫恋爱、打脸复仇、身份翻转等)的人性内核无分国界,但需进行本土化再创造,如融入狼人吸血鬼、牛仔、消防员等欧美熟悉元素[6] 微短剧出海商业模式与成功案例 - 短剧出海采用"译制剧与本土剧"双模式并行,译制剧通过翻译、配音方式推向海外,本土剧则由中国公司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与本地团队合作生产[7] - ReelShort采用"应用内广告+应用内购买"的混合付费模式,用户可免费观看前几集,在剧情高潮处需以金币解锁后续内容,金币可通过内购或广告观看、签到等方式获取[12] - ReelShort在北美市场依托Facebook、Instagram与TikTok等平台进行定向广告投放,以情节片段与情绪钩子吸引潜在用户点击与下载[12] - ReelShort基于母公司积累的优质IP与用户偏好数据,将经过市场验证的网文IP快速转化为短剧内容,提升爆款成功率[11] 微短剧产业影响与生产模式 - 短剧在美国的兴起为当地演员与创作者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在美国专业招聘平台Backstage上关于短剧的招募信息已超半数[13] - 短剧体现出有别于好莱坞的"轻工业化"内容模式,通常在8天内完成40-50集拍摄,3个月内完成从开发到上线全流程,单部剧集成本控制在30万美元左右[14] - 短剧依托数据化运营机制,将用户付费人数、付费节点等作为反馈依据,实现快速市场验证与迭代更新,形成批量复制与资本快速回笼机制[14] - 一些好莱坞传统影视公司如狮门影业以及日本、韩国的影视产业也开始关注并尝试开发短剧形态[15] 微短剧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短剧面临内容同质化与本土化问题,以"百亿丈夫""千亿丈夫"等类型化叙事为代表的爆款复制逻辑导致观众审美疲劳[18] - 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在竞争加剧背景下用户付费空间可能受挤压,平台投放成本可能持续上升推高获客成本[18] - AI技术已渗透至IP评估、剧本生成、视频剪辑等全流程环节,为短剧的精细化、高效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支持[19] - 微短剧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既保留中国短剧特有的叙事节奏与情绪表达,又实现本地化创新与长期生态构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