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麻竹笋
icon
搜索文档
务工不再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10-24 08:50
产业发展模式 - 麻竹笋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1] - 产业基地建在村头 将工作岗位送到家门口 [1] - 形成产业带动就业 就业促进产业的双向奔赴良性循环 [1] 社会经济效益 - 产业发展使村民实现守着家、顾着娃 还能学技术、挣到钱 [1] - 改变了以往村里生计少 村民只能外出务工的局面 [1] - 以产业旺带动乡村兴 印证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
脱贫户家门口就业收入更稳(迈向“十五五”的民生图景)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57
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加大欠薪整治 力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就近有活干,顾家又挣钱。康复后,我决定不再外出,在村里当个弄竹郎。"覃继棉说,他每月能挣 4000元,手头不再拮据。 "老覃在麻竹笋产业基地就近务工,收入稳定。2024年,经过村两委评估,返贫风险消除。"戚海军说。 霜降的秋风一吹,麻竹笋又蹿高了半寸。57岁的覃继棉扛着锄头,背着大麻袋,大步迈向麻竹笋产业基 地。 基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的雷山农文旅产业园。覃继棉从家出发,走路10分 钟就到了。 "山间竹笋嫩又多,挖了一袋又一袋。"覃继棉哼着小曲,手脚麻利,"现在是收获期,早点来竹园挖竹 笋,多挖多得。工钱按斤算,两毛一斤。不下雨的话,我每天能挖1000斤!" 在产业园里挖笋,对脱贫户覃继棉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工作。 "以前我在广州、深圳、东莞打工,干过钢筋工、砌砖工,生活成本高,攒不下多少钱。"覃继棉说。 后来,他回到广西,在南宁城里务工,"还是在工地,生活不规律。前年生了病,更出 ...
粤林迎丰收!广东经济林金秋消费季10月16日清远佛冈启幕
南方农村报· 2025-10-15 17:03
活动概况 - 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省第三届经济林金秋消费季活动于10月16日在清远市佛冈县开启 [2][3] - 活动旨在展示木本粮油、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等森林食物发展成果,并促进消费与农民收入提高 [4][5][6] 产业成果展示 - 活动是全省经济林产业的集中检阅,汇聚了来自广州、韶关、梅州、清远等21个地市的林业龙头企业与林下经济基地 [11][16] - 清远佛冈县依托林业资源优势,深耕魔芋、益肾子、山苍子等特色林下作物全产业链发展,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与产学研创新中心 [12][13][14] - 佛冈本地魔芋系列深加工产品是展示亮点,从新鲜块茎到即食食品全产业链产品集中亮相 [26][27] 区域特色产品 - 粤北深山展示野生灵芝、铁皮石斛,珠三角展示特色花卉苗木,粤西展示油茶、肉桂,粤东展示巴戟天、五指毛桃等南药 [17][18][20][21] - 清远展区重点呈现全市林业产业布局,包括连山林下养殖和英德生态茶园等多元价值 [24][25] 消费促进举措 - 活动设置广东特色经济林果产品展示展销、林下经济特色美食品尝及选购活动 [41][42] - 现场推出多重消费优惠,参展企业针对部分产品推出“丰收价”及相关优惠活动 [44][45] 林业产业规模与模式 - 广东省积极打造油茶、竹、森林药材等八大林业产业集群,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94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35][36][38] - 截至2024年,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9416亿元,约占全国十分之一 [55] - 全省已形成18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94个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75家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等高质量载体 [56][57] 生态价值转化案例 - 韶关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实现每亩林地年增收8000元 [50][51] - 梅州通过“林药套种”模式培育巴戟天,年带动超2万林农就业 [52] - 肇庆以“经济林+文旅”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线路,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林产品销售额增长35% [53][54]
经营权流转、产权活化,这一改革正逐渐“唤醒”广东林业资源
南方都市报· 2025-10-09 14:35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正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将碎片化的林业资源转化为可抵押融资的“活资本” 推动林业产业从传统木材生产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生态产业转型升级 目标是到2025年底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2][6][8] 改革关键举措与现状 - 改革核心是推进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放活经营权 鼓励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 推动资源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 [2] - 佛山市高明区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流转林地约1.2万亩发展澳洲坚果产业 其中裕明农业科技公司建立5700亩基地 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250万元 提供稳定就业超60个 农户月收入达4000-5000元 [2][3] - 多地探索不同发展模式 茂名市国有荷塘林场采用“油茶+N”复合套种 亩均利润超千元 河源连平县由县属国企收储林地发展油茶 广州从化区引入大型项目发展森林旅游康养 带动周边6个村经济发展 [3] 产权活化与金融创新突破 - 改革重心从“明晰产权”深化到“活化产权” 使林业资源成为可抵押、融资、流通的“活资本” [6] - 韶关翁源县发放全省首批林业经营收益权证 5家企业获银行授信1100万元 肇庆封开县发放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将林下经济、碳汇等非木质收益权变为可质押的法定权益凭证 [5][6] - 探索林票运行机制、林业碳普惠机制、碳票制度等 构建林业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的完整路径 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 [7] 产业转型升级与未来挑战 - 广东林业产业正从传统木材生产转向多元化生态产品供给 全力打造油茶、竹、森林康养等八大产业集群 [8] - 当前瓶颈在于林业资源价值难以精确量化 碳汇领域缺乏高精度碳储量监测技术 精深加工领域对林产物化学组分利用效率低 [9] - 突破关键在于融合遥感、AI与生物技术 构建林业资源“数字孪生”平台 实现林木生长、碳汇能力的实时感知与预测 驱动产业向数据和创新驱动跃迁 [10]
用数字活水润乡土,共创乡村新天地
环球网· 2025-09-30 11:12
节目聚焦与背景 - 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于9月28日在CCTV-1播出,聚焦龙华村梅子寨的“共富乡村”实践 [1] - 梅子寨的改变是在广东省委办公厅帮扶指导及腾讯公司等社会力量支持下,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积极探索 [1] 人才振兴战略 - 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面向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进行赋能培训,以形成人才集聚新格局 [3] - “乡村CEO”的引入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和主人翁意识 [3] - 青年人才通过创新包装、开发新产品(如油柑果、花生)和业态(如咖啡厅),为乡村发掘出农文旅新价值 [3] 业态创新与经济效益 - 项目带动附近村民就业30多人,组建10人乡村运营团队和40多人的农民施工队 [5] - 累计发放工资150多万元,村集体和周边村民进一步创收经营性收入20多万元 [5] - 将闲置旧瓦房改造为民宿、咖啡厅、研学基地等多元业态,形成“一房一特色”的乡村微度假综合体 [5] 数字工具应用 - 村民通过直播推销当地特产麻竹笋,使千里之外的消费者可在线购买英德红茶、笋壳画等衍生好物 [7] - 腾讯集团副总裁表示“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体现了数字工具对乡村建设的支持 [7]
校企深度合作,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助力龙颈镇乡村产业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9-03 09:09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 龙颈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是滨江地区南大门 以鸡心黄皮和麻竹笋等优质农产品著称[1] - 当地制定万亩鸡心黄皮产业发展规划 核心产区位于龙北村 产品具有错峰上市优势且甜中带微酸 深受消费者欢迎[6] - 通过引入多家农业企业 建立南药和茶叶种植基地 区域优质农业品牌正逐步形成[1] 校企合作与科研平台建设 - 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尚品德茗公司共建麻竹笋和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与敬农农业服务公司共建水果和麻竹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3] - 团队开展鸡心黄皮果综合开发利用及麻竹笋鲜嫩度与成分特征关联性分析 已完成鸡心黄皮蜜饯和茶醋产品加工工艺研发并制备样品[3] - 与尚品德茗公司共建中药材与特色植物种植实训基地 开展多形式产业帮扶工作[3] 新项目引进与产业链拓展 - 团队在广西贺州调研广地龙养殖经验后 于尚品德茗公司清新龙颈基地建立5亩广地龙养殖基地 已完成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铺设[4][5] - 联合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申报科技成果入县达镇项目 开展桑果新品种引种栽培及桑叶原料饲料开发[5] - 探索茶园地广地龙养殖模式 旨在提升茶叶种植综合效益[5] 技术培训与服务推广 - 针对鸡心黄皮产业举办高效种植技术讲座 介绍林下种植中药材等多模式经营方案 提高种植综合效益[6] - 针对麻竹笋产业举办栽培技术讲座 重点推广头巾村骆坑笋品牌 该产品以肉厚爽甜、鲜嫩味美享誉中外[8] - 通过技术培训鼓励农户开展多模式经营 促进当地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8]
清远:“五大百亿”领航,千亿集群扬帆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4:36
清远市农业产业发展战略 - 提出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五大百亿级产业 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目标 [13][14] - 制定"五大产业十项措施" 围绕规模化、集聚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五化"发展 推动全产业链提升 [16][17] - 形成"春茶、夏笋、秋米、冬菜 一年四季都有鸡"的产业发展布局 [21] 产业发展成果与数据 - 截至2024年底五大农业产业综合产值超400亿元 连续2年增长超30% [18] - 清远鸡、麻竹笋率先突破百亿产值 英德红茶品牌价值登全国红茶类榜首 2025年有望成为第三个百亿产业 [19][20] - 成功引进京东、拼多多、省盐业、丰农等龙头企业 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22] 市场拓展与品牌影响力 - 清远鸡年销香港超千万只 英德红茶受北方消费者喜爱 麻竹笋即食产品在南非成为爆品 [27][28] - 连州菜心在深圳农批市场上架即售空 丝苗米产品在上海市场广受好评 [29][30][31] - 推动"清字号"农产品走进大湾区并畅销海内外 [71] 产业升级关键举措 - 重点推进农业机械化 针对丘陵山地地形推广适用农机 实施"粤强农装"工程提升智能化水平 [36][37][38][39] - 加强种业建设:清远鸡现有原种场2家、祖代场5家、父母代场9家 其中国家级省级保种场3家 [44] - 乌鬃鹅纳入"五大百亿+"产业规划 麻竹笋开展基因测序和品系优选 建成标准化苗圃基地 [45][46][47]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聚焦精深加工和预制菜高地建设 推动产品标准化高端化 完善技术研发和质量追溯 [50][51] - 促进加工与文旅、康养等业态融合 提升产业附加值 [52] - 发展"五大百亿+"产业 孵化更多百亿级特色产业 打造千亿级现代农业集群 [56][57] 新兴项目与创新实践 - 英德肉鸽屠宰中心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 每6只广东鸽就有1只来自英德 [58][62][63] - "清新桂花鱼"跻身国家地理标志 与黄山臭鳜鱼形成南北联动 [59] - 阳山旱地西洋菜推出AI数字人"菜小西" 提供种植历史、营养价值和农情资讯服务 [60][61]
科贸青年直播助农,逐梦连江口
南方农村报· 2025-07-23 09:33
乡村振兴实践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实践团深入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开展多维度社会实践,包括产业调研、直播助农、美育浸润行动和资助政策下乡 [4][5] - 实践团通过"百千万校地通"平台与共青团连江口镇委员会结对共建,服务下步村及周边社区 [3][4] 产业调研发现 - 连江口镇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包括红茶、麻竹笋、灵芝等,但存在产业资源分散、品牌建设落后、线上营销平台建设缓慢、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 [12][13] - 实践团发挥食品类专业优势,提供产品开发方案和校企合作研发新产品,为当地特色产业赋能 [14][15] 电商赋能措施 - 实践团制定电商赋能培训方案和从"选品"到"销售"的全方位推广计划,重点针对麻竹笋产业,同时覆盖灵芝、牛大力、五指毛桃等产业 [18][19] - 通过直播方式展示农产品品质与优势,提升销量与知名度,并为商户建立社群营销、短视频拍摄模板等推广工具 [20][21] 政策宣传 - 实践队员开展国家资助与助学政策入户宣传,讲解"奖、助、贷、勤、补、免"政策细则,推动政策落地 [24][25]
清远英德林改提速!采伐审批"日办结" ,释放林下经济新动能
南方农村报· 2025-07-07 15:35
林权改革核心措施 - 英德市深化林权改革,开展简化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将小额林木采伐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 [4][5][16][17] - 针对林农个人申请采伐人工商品林30立方米(含)以下的情况,审批权全面下放乡镇,取消公示环节,并实施“告知承诺制” [18][19] - 对蓄积量在120立方米以下的桉树林审批,流程从“每月一批”压缩至“每周一批”,公示时间由7天缩短到3个工作日 [24] 审批效率提升 - 小额采伐审批时间从过去耗时长达30多天缩短至如今可实现当天申请、当天下证 [4][21][23] - 改革后,小额采伐审批时间平均缩短90% [25] - 通过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林权数据互联互通,系统直接联网核查林权证状态,替代了过去需人工发函核查的低效方式 [61][64][66] 林农成本节约与经济激励 - 改革后对小额采伐,林农无须再提交采伐设计材料,为林农节省了以往几亩林地就需支付大几百元的设计费 [26][27][28] - 审批流程简化显著提升了林农的采伐意愿,使林地资源得以盘活,例如林户林乙有可及时获取采伐许可证 [31][32] - 灵活的审批使林农能根据市场价格及时申请采伐,避免错过市场高价期,保障收入 [49][50] 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影响 - 改革激发了林地经营灵活性,助力林农调整种植结构,例如林户黄亚灶计划将杂木林采伐后改种麻竹笋 [41][42][43] - 麻竹笋是清远市重点打造的五大百亿产业之一,英德市累计种植面积达85.91万亩,2024年鲜笋产量超141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1.57亿元 [44][45][46] - 政策在9月开学季等采伐小高峰前出台,旨在解决林农急需资金的实际困难 [52][53][55][56] 数据整合与金融支持 -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与林权综合监管系统的对接,为林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等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69][70][71][72] - 信息互通后,林地流转、办证、抵押贷款等业务全面提速,促进了林权要素的顺畅流动 [72][73]
清远英德推出“英德智造 匠心争锋”技能人才月活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5-09 14:33
活动概述 - 英德市推出"英德智造 匠心争锋"技能人才月活动,旨在巩固制造业技能工匠培育成果,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5][6] - 活动由清远市、英德市领导、广东省职教城10所高校师生及技能人才代表参与[2][3] - 系列活动将持续一个月,为技能人才了解英德、服务英德提供平台[7][8] 高校合作与人才引进 - 广东省职教城10所高校教师代表接受授旗,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高校英德行"研学活动[10] - 首批100名师生参观英德红茶产业、制造业企业及城市规划馆,了解产业紧缺技能岗位[11][12] - 计划组织1000名师生分批参观重点产业企业,举办5场专场招聘会[20][21] - 高校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19][22] 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 - 活动包含5项职业技能大赛,覆盖农业、制造业、旅游业三大领域[24][25] - 英德市制造业"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5年,成为本地技能人才培养品牌[27][28] - 电商技能大赛吸引近百名互联网营销师参与直播带货角逐[31][33] - 通过竞赛促进技能人才切磋技艺、提升能力[23][26] 政策支持与平台建设 - 英德市制造业技能"工匠"培育孵化工程获清远市200万元支持,已培养大批技能工匠[50][51] - 为首批8个"英德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授牌[53] - 举办1场招聘集市、5项产业竞赛、4场沙龙讲座、2项康养活动,打造人才交流盛会[55][56] - 活动传递政府尊重、关爱和渴望人才的诚意[58] 人才成果与产业影响 -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英德市已引育技能人才4168人次[63] - 技能人才代表分享创业故事,从茶行业"小白"成长为全省茶叶加工技能大赛冠军[42][43] - 活动将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英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