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标准化工作
icon
搜索文档
李强总理:标准是重要基础性制度,把标准升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仪器信息网· 2025-10-16 17:06
摘要 : 强化标准实施,坚持严格监督和优化服务并举,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责任清单,注重在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引用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10月15日,国务院以 "强化标准引领保障作用,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进行第十六次专题学习。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标准 化工作改革创新,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升级,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李强指出,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部门顶层 设计和规范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产业联盟等市场力量在标准研制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处理好国家层面标准和地方标准 的关系, 加快破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标准障碍 。要处理好标准管理和行业治理的关系,推动形成标准化工作 改革合力。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作讲解。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张国清、刘国中作交流发言。 李强在听取讲解和交流发言后指出,标准是重要基础性制度,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 ...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次专题学习
证监会发布· 2025-10-15 21:16
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定位与目标 - 标准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 [2] - 标准化工作需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以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升级和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为核心目标 [2] - 当前标准覆盖范围加快拓展、水平持续提升,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将标准升级摆在更突出位置 [2] 标准体系的优化与实施 - 优化标准供给需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急用先行、有序提升,并逐行逐业梳理需求 [3] - 强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标准制定修订的赋能作用 [3] - 强化标准实施需结合严格监督和优化服务,利用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手段,并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责任清单 [3] - 在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引用推荐性标准,以引导企业执行高水平标准 [3] 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 - 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标准总体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效能 [3] -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政府部门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产业联盟等市场力量在标准研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3] - 处理好国家与地方标准关系,厘清各级标准定位,精简层级,破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标准障碍 [3] - 完善统筹组织、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标准化工作改革合力 [3] 标准的国际化发展 -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深化标准国际合作交流 [3] - 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3]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次专题学习
券商中国· 2025-10-15 20:00
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定位与现状 - 标准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 [1] - 近年来中国标准化工作取得很大进步,标准覆盖范围加快拓展、水平持续提升,但仍存在薄弱环节 [1] - 需把标准升级摆在更突出位置,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 [1] 标准供给与实施的具体路径 - 优化标准供给需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急用先行、有序提升,并强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 [2] - 强化标准实施需用好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手段,并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责任清单 [2] - 在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引用推荐性标准,可引导企业执行高水平标准 [2] 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 - 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政府部门顶层设计作用,同时支持企业、产业联盟等市场力量在标准研制上发挥更大作用 [2] - 需处理好国家层面标准和地方标准关系,厘清各级标准定位,精简标准层级以破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标准障碍 [2] - 需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深化标准国际合作交流,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2]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次专题学习:强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系统推进标准制定修订
华尔街见闻· 2025-10-15 19:36
标准化工作优化 - 优化标准供给 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坚持急用先行和有序提升 逐行逐业梳理标准需求 强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 系统推进标准制定修订 [1] - 强化标准实施 坚持严格监督和优化服务并举 运用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手段推动标准实施 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责任清单 [1] - 在产业政策、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引用推荐性标准 引导企业执行高水平标准 [1] 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 -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 提升标准总体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效能 [1] - 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发挥政府部门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作用 支持企业和产业联盟等市场力量在标准研制上发挥更大作用 促进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健康发展 [1] - 处理国家层面标准和地方标准关系 厘清各级标准定位 精简标准层级 破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标准障碍 形成国家统一规则和地方特色补充的格局 [1] 标准国际化与合作 -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深化标准国际合作交流 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1] - 处理标准管理和行业治理关系 完善统筹组织和分工负责及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形成标准化工作改革合力 [1]
市场监管总局赴浦口区调研标准化工作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14
标准化工作调研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处长许建军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赴南京市浦口区调研标准化相关工作 [1] -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孙健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董晓燕 浦口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毛如虎等陪同调研 [1] - 调研组参观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 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 了解区域特色产业及重点企业在标准方面的现状和需求 [3] 浦口区标准化建设成果 - 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汇报近些年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 取得的成果及下一步规划 [3] - 浦口区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 深入开展标准监督检查 持续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创新作用 [6] - 围绕设区市地方标准改革 服务产业发展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 [3] 企业标准化实践案例 - 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蜂王浆生产规范》等国际标准2项 [8] - 南京审计大学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审计数据采集》 [8] - 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国家标准《L波段75kW连续波磁控管技术要求》 [8] 标准化项目进展 -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并成功立项 [8] - 星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项目通过省级标准化试点验收 [8] - 中路交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高韧性树脂材料及铺装技术》项目通过省级标准化试点验收 [8]
中国中检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5 16:56
标准化工作进展 - 公司上半年牵头或参与制定发布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6项,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1] - 公司持续加强标准化平台建设、国际合作及工作体系完善,提升标准创新能力[1] 国际标准突破 - 公司所属中国汽研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IEEE Std 3328—2025发布,规范轮式机器人在变电站巡检的应用,推动电力巡检智能化[1] - 该标准已应用于石油、轨道交通等领域,成为工业4.0时代关键基础设施运维的通用范式[1] 国家标准发布(2月) - 公司所属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30785—2025发布,统一饮食加工设备术语,完善产品标准体系[2] - 同期发布的GB/T 45445—2025明确电商平台适老化五大原则,旨在缩小代际数字鸿沟[2] 国家标准发布(3月) - 公司所属中国汽研凯瑞机器人牵头制定的GB/T 45509—2025填补工业机器人动态稳定性测试标准空白,解决性能衰减等测评难题[3] - 公司广西公司牵头制定的GB/T 8152.6—2025提供三种铋量测定方法,覆盖0.010%~10.00%含量范围[3] 国家标准发布(4月及6月) - 公司所属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制定的GB/T 45656—2025填补二手电子产品分级标准空白,优化回收端分拣效率[4] - GB/T 45814—2025通过规范电商商品质量追溯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能力[4]
陕西省标准化条例
陕西日报· 2025-05-08 06:57
标准化工作总体原则 - 标准化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协同推进的原则 [4] - 县级以上政府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并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 - 建立标准化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参与标准化工作,对效益显著的标准化项目给予补助 [7] 标准制定机制 - 制定标准需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政府主导的地方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协同发展 [10] - 禁止利用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11] - 省级和设区的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制定地方标准,需经必要性、可行性论证评估 [11][12][13] - 地方标准起草需公开征求意见不少于30日,并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 [16][18] 标准实施与监督 -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或提供 [28] - 推荐性标准在特定情形下应当执行,如被强制性标准引用或合同约定采用 [20] - 企业需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执行标准的编号及名称,未达标的需明示 [24] - 电子商务平台需明示商品或服务执行的标准编号,鼓励平台对标准编号实施监测 [31] 标准复审与更新 - 地方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关键技术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复审 [32][25] - 复审结果分为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需向社会公布或重新立项修订 [33] -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处理标准间重复交叉或不衔接的问题 [34] 标准化国际合作与创新 -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国际标准组织、"一带一路"国家及主要贸易伙伴开展标准化交流合作 [9] - 推动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 [26] - 建立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协同机制,将标准产出纳入科技项目立项和验收指标 [25] 监督管理机制 - 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7] - 建设全省统一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便利的查询服务 [38] - 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开受理渠道,对实名举报人告知处理结果 [41][29]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三方面推动《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落实落地
中证网· 2025-04-22 09:58
政策修订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修订《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 新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1] - 修订主要聚焦三方面 厘清所采用国际标准及采标主体范围 明确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全过程管理 强化遵守版权政策要求[1] - 修订背景包括《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2025年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量化目标 以及国际标准组织强化版权保护义务要求[2] 采用国际标准的范围与主体 - 明确采用国际标准范围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2] - 规定采标主体范围 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内容等同或修改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2] - 在确有需要但国际标准组织尚未制定或标准不适用时 可以采用其他国际国外组织发布的标准[2][4] 管理与实施机制 - 明确采用国际标准管理职责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指导本部门行业工作[3] - 规定采用国际标准原则 应结合我国国情 与国际标准体系相协调 优先采用基础性标准 减小与国际标准差异[3] - 明确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全过程管理制度要求 增设对国际标准动态跟踪 适用性分析 验证等预研工作[3] 政策落实与支持 - 市场监管总局将从三方面推动落实 强化对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采标工作监督 推动各部门在政策经费人才方面加大支持 系统开展宣贯培训[1] - 新办法明确缩短采标国家标准制定周期 加强采标国家标准统计分析 实施效果评估 更新等内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