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次日达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优选突发大面积关仓
第一财经· 2025-06-23 19:02
2025.06. 23 本文字数:67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据齐鲁晚报,6月23日,有网友反映称,美团优选小程序无法下单,系统提示为"由于业务局部调 整,您所在的区域自6月23日起将暂停接单。" 对外投资信息显示,该公司直接对外投资2家企业,分别为广州天池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八方 顺供应链有限公司,目前均为开业状态。分支机构信息显示,该公司已设立24家分支机构,目前均 已注销。值得一提的是,变更记录显示,2025年5月,邓仁健卸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职 务,李侃卸任监事职务,由高雨龙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经理职务。 官方发布的"繁忙公告"提到,若账号中还有未完结订单,美团优选将妥善处理在本次调整中遇到的 任何问题。 有消费者在网络社交平台表示, 23号早上美团优选突然全国大面积关仓,只有广东部分城市保留业 务。 23日,据界面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美团发布内部通知称,美团优选决定进行战略转型升级, 继 续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和社区零售新业态,同时退出部分亏损区域。公司承诺所有优选的正式员 工不裁员。 爱企查App显示,美团优选关联公司深圳美团优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 高 ...
美团新调整,社区电商业务暂停
搜狐财经· 2025-06-23 17:15
美团优选业务调整 - 美团优选陆续关仓并暂停业务,多位接近美团人士称暂停原因是该业务长期无法盈利 [2] - 美团官方公告称将利用现有供应链及仓配网络,集中资源聚焦优势地区,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和社区零售新业态 [4] - 美团创始人王兴表示美团优选是整体生鲜战略的一部分,用于测试市场潜力和验证商业模式,将继续专注于测试模式并验证经济可行性而非扩大规模 [7] 美团优选财务表现 - 2020年四季度美团优选带来约30亿元经营亏损 [8] - 2023年全年美团新业务(包括优选)共计亏损202亿元,同比减亏29% [8] - 2024年三季度美团新业务经营亏损约10亿元,同比减亏79.9%,但高盛测算美团优选单季度亏损约17亿元 [8][9] - 2024年三季度除美团优选外,其他新业务均实现整体盈利 [9] 美团优选战略意义 - 帮助美团触达下沉市场,上线三年后为美团新增超过1亿新用户 [10] - 王兴提到美团优选总亏损额度可控,相信提升供应链能力和改善低线城市用户体验具有潜力 [7][8]
打不过就换概念,抖音已把“次日达”纳入即时零售
36氪· 2025-05-14 11:09
即时零售行业现状 - 即时零售作为零售业的第五次革命,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人货场",实现1小时乃至30分钟内的极速履约,2023年被中央一号文件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1] - 行业目前由美团闪购、京东秒送、淘宝闪购&饿了么三大平台主导,美团闪购凭借成熟的物流网络和外卖配送能力构建护城河 [1] - 抖音未直接参与即时零售竞争,而是通过"次日达"模式曲线介入,形成"小时达+次日达"双轨战略 [1] 抖音小时达业务的挑战 - 物流基建缺陷:依赖第三方配送导致履约成本高(配送起步价2公里5.6元),时效稳定性不足,缺乏前置仓布局 [4] - 品类与用户心智冲突:即时零售核心品类(生鲜、药品、日用品)与抖音内容生态适合的高毛利非标品(服饰、美妆)存在根本差异 [4] - 商家生态矛盾:70%入驻商家为直播能力强的连锁品牌,普通实体店因流量门槛高难以参与 [4] - 组织架构摇摆:业务频繁调整归属部门,资源分配混乱,内部重视度不足 [5] 抖音次日达的战略考量 - 规避物流短板:放宽配送时间至24小时,通过区域仓或卫星仓发货,物流成本比小时达降低30%以上 [6] - 重构消费场景:通过短视频种草将即时零售延伸至"兴趣驱动型消费",形成"内容-转化-履约"闭环 [6] - 降低商家门槛:采用"快递+仓储"模式,中小商家无需自建物流,更注重供应链效率和商品性价比 [6] 抖音次日达的竞争优势 - 流量分发精准性:基于地理位置和消费偏好定向推送,自然流量占比超70%,商家获客成本降低40% [7] - 内容营销场景化:将商品与节日、季节等场景深度绑定,如母亲节"水果礼盒+温情短视频"组合推动销量 [8] - 供应链弹性化:"共享仓+云仓"模式整合中小商家仓储资源,实现库存共享和动态调配 [8] - 平台政策倾斜:新入驻品牌直营商家可享受2025年零佣金优惠,特定类目商家免佣 [8]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抖音试图将即时零售标准从"小时级"扩展至"日级",争夺"时间定义权",市场空间或从千亿级扩展至万亿级 [7][9] - 抖音次日达重点吸引供应链能力强但缺乏线下门店的品牌商,与美团闪购的供给结构形成本质差异 [7] - 竞争核心在于通过内容生态重塑消费场景,将"即时性"从物理时间竞赛转化为心理预期博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