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买菜
搜索文档
这十年,拼多多和她的消费者
搜狐财经· 2025-10-23 10:06
公司发展历程与用户增长 - 公司App于2016年1月28日上线,至2023年已运营十年[2][3] - 平台年活跃用户从2016年6个月后超过1亿,增长至2019年的5亿,并在约两年半后接近9亿,目前年活跃用户已逾9亿[6] - 活跃商家数量达到上千万[2] 商业模式创新与核心特点 - 公司早期通过创新的拼单模式,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实现产消直连[3] - 购物模式为由熟人推荐、多人拼团,区别于传统搜索式购物,可在微信内快速下单支付[3] - 平台坚持让利普惠,专注电商赛道,通过“百亿补贴”等策略吸引用户[6][11] 市场扩张与地域渗透 - 公司通过“西进行动”等举措,促使西部地区包裹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推动电商服务向偏远地区辐射[8] - 在青海夏吾特村,每日进入快递驿站的包裹超过100件,旅游旺季接近200件,其中超八成来自该平台[8] - 在四川凉山美姑县,多多买菜业务解决了当地吃鲜难的问题,站点仅鸡蛋一天就送出上万个[10] 产品品类与消费场景拓展 - 平台商品覆盖从农产品、生活日百到家电数码、潮流奢品等,满足用户从日常用品到大型家电的多元需求[1][11] - 用户可通过平台购买到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如鲈鱼、螃蟹)以及以往在偏远地区难以获取的商品(如新鲜榴莲)[2][10] - 在多多买菜业务中,约100元出头可买足一家七口的火锅菜品[10] 物流与履约能力提升 - 平台物流时效显著提升,从早期用户拼单失败或物流缓慢,发展为次日发货、3-4天送达,甚至当天发货很快收到[6] - 在内蒙古根河市等偏远地区,大家电等商品也可实现四五天包邮送上门[1] - 平台提供包邮服务和运费险,解决了偏远地区“不包邮”、“退货难”的问题[5][8] 社会影响与用户行为改变 - 电商服务成为全民共享的“基础主食”,改变了偏远地区的消费习惯,村民从“县”购和网购之间选择不消费转变为普遍网购[5][6] - 平台工具(如GPS、无人机)赋能用户生产与生活,例如帮助牧民管理羊群、记录传统节日[6] - 平台成为乡村老年人的重要购物渠道,满足了其对商品实惠、质量可靠且免邮费的核心需求[11]
行业观察|这十年,拼多多和她的消费者们
搜狐财经· 2025-10-22 00:4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5年4G网络大规模铺开时创立,通过创新的拼单模式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直连源头[3][5] - 公司App于2016年1月28日正式上线,上线第三个月用户开始通过熟人推荐、多人拼团方式购物[5] - 2016年3月平台拼单仍可能因人数不足失败,但6个月后年活跃买家已超过1亿[8] - 2019年在"百亿补贴"带动下,平台年活跃买家达到5亿,两年半后该数字接近9亿[8] - 十年来公司从后起之秀成长为年活跃用户逾9亿、活跃商家数上千万的国民级电商平台[3][14] 业务模式创新 - 首创不同于搜索式购物的拼团模式,通过微信内快速下单支付,实现产消直连[5] - 从农产品到生活日百,通过直连田间地头或源头工厂让消费变得实惠有趣[5] - 2020年起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多多买菜业务,解决偏远地区吃鲜难问题[13] - 2022年发起"西进行动",通过模式创新和物流补贴大幅降低西部包裹物流成本[9] - 始终专注电商赛道,坚持让利普惠,满足用户对实惠、质量和免邮费的核心需求[14] 市场扩张与渗透 - 公司业务辐射范围从城市扩展到偏远地区,包括内蒙古根河市等全年封冻期210天的地区[3] - 在青海夏吾特村,通过快递驿站建设,每日包裹量从十几个增长到超过100件,其中超八成来自公司[9] - 在四川凉山美姑县,多多买菜站点开设后,当地鸡蛋一天送出上万个,100元能买足一家七口火锅菜品[13] - 电商西进让草原地区享受包邮服务,村里15元的棉线手套平台价格不到10元,地板革价格仅为县城一半[7] - 平台成为连接村外世界与村里人的纽带,在平均年龄60岁以上村庄教会老人自主网购[14] 用户行为变化 - 用户从最初需要凑够人数拼单,发展到拼手机膜秒成功、拼无人机轻松成功的体验升级[8] - 用户购物范围从小件日用品扩展到千元大家电,如洗衣机四五天包邮上门[1] - 内蒙古牧民通过平台购买GPS装在领头羊上实时监控羊群位置,减轻放牧压力[8] - 四川凉山用户从过去网购收货需一周,转变为能次日获取阳光玫瑰、鲜活鲈鱼等生鲜[13] - 用户购物习惯从跨平台货比三家转变为专注单一平台,因价格实惠且懂当地需求[15] 社会影响与价值创造 - 公司让东北林区用上性价比家电,西北高原吃到鲜活螃蟹,西南山区买到新鲜榴莲[4] - 在内蒙古草原地区,用户通过平台购买民宿用品开办蒙古包民宿,盛夏两个月收入最高达10万[8] - 青海村级CBD通过平台"进货"拖鞋、雨伞等生活用品,县城130元插排平台30元包邮送达[9] - 每省下100元能为孩子多买学习用品,甚至相当于有些家庭一周生活费[14] - 公司不只成为电商平台,更成为一种让实惠抵达更远地方的基础设施[13]
这十年,拼多多和她的消费者们
国际金融报· 2025-10-21 14:38
公司发展历程与用户增长 - 公司App于2016年1月28日上线,在第三个月获得早期用户[3] - 上线6个月后,平台年活跃买家超过1亿[6] - 2019年在"百亿补贴"带动下,平台年活跃买家达到5亿[6] - 2021年,平台年活跃买家数接近9亿,成为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密不可分的购物平台[6] - 十年后,平台年活跃用户已逾9亿,活跃商家数上千万[2] 商业模式与核心策略 - 公司通过创新的拼单模式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实现产消直连[4] - 不同于当时电商主流的搜索式购物,公司采用由熟人推荐、多人拼团的新型购物方式[3] - 公司坚持让利普惠,专注电商赛道,坚持消费者导向,尊重消费者的每一分钱[11][12] - 平台业务从纯粹的拼团延伸到社区团购、跨境网购等更多生活角落[12] 市场渗透与地域扩张 - 公司辐射范围越来越广,遥远的边疆和幽深的村落都有了其身影[7] - 2022年起,公司发起"西进行动",通过模式创新和物流补贴,促使西行包裹物流成本大幅下降[7] - 在青海夏吾特村,每天进入乡村驿站的包裹超过100件,旅游旺季接近200件,其中超八成来自该平台[7] - 在四川凉山美姑县,社区团购业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吃鲜难的问题,站点仅鸡蛋一天就送出上万个[8][9] 物流与服务能力提升 - 物流时效显著提升,从早期拼单失败或耗时较长,发展为次日发货、3天送达,甚至当天发货[6] - 在偏远地区如内蒙古根河市,大家电也能实现四五天包邮送上门[1] - 社区团购业务让"次日达"成为日常,例如凉山美姑县可在下单次日收到鲜活鲈鱼等商品[8][12] - 服务更完善,从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到售后主动适时介入,且很多商品提供包邮和运费险[7][12] 商品品类扩张与价格优势 - 商品从最初的拼单爆款,扩展到涵盖衣食住行全品类,包括珠宝服饰、家电数码、潮流奢品[11][12] - 平台提供极具价格优势的商品,例如县城130元的插排平台30元就能买到,县城单价40元/平方米的地板革平台价格只要一半[5][7] - 在平台上,100元出头能买足一家七口的火锅菜品[9] 社会影响与用户行为改变 - 平台将互联网消费从一道"尝鲜甜点"变成了全民共享的"基础主食"[2] - 在偏远村庄,老年人的休闲方式从聊天、嗑瓜子变成了看剧、拼单,分享网购商品[7] - 平台成为用户创业的工具,例如有用户通过购买灯具、地板革等用品办起蒙古包民宿,盛夏两个月收入最高能达到10万元[6] - 平台深刻融入用户生活,成为异乡打拼者记录十年生活的载体,甚至小孩都知道买玩具上该平台[11]
拼多多是个INTJ?
乱翻书· 2025-10-21 12:57
核心观点 - 拼多多的核心战略是极度专注,将全部力量押注在“省”这一零售业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上,通过构建高效、简单的系统实现惊人的人效和商业规模 [1][2] - 公司仅用沃尔玛1%的员工,在第一个十年就达成5万亿商业规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快达到此规模的零售企业 [1] -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可被视为一种“终极模式”,其核心护城河源于极致的简单和专注,而非业务多元化或复杂运营 [2][46] 战略专注与业务边界 - 面对外卖大战和AI概念炒作等市场热点,公司选择按兵不动,将管理精力集中于海外市场和核心电商业务,体现出战略上的极度专注 [6][7][26][27] - 公司的业务边界清晰,主要优势在于功能性、标准化的“卖得更便宜的商品”,而在需要情感、创意和体验的“应该卖得更贵的商品”领域存在硬边界 [48] - 即时零售对于拼多多而言被视为一种“扰动”,因其与传统电商的人群延展性和复用性较弱,且与公司T+1/T+2的计划性业务逻辑不符 [7][8] 极致人效与组织模式 - 公司通过构建高效、自治的系统而非依赖人海战术实现极致人效,例如买药团队仅十余人创造巨大GMV,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需数千人达成类似规模 [1][21] - 拼多多国内主站业务团队不到1万人,远少于美团、腾讯等十几万人的规模,践行“60分万岁”原则,追求组织的自动化和简单,避免因过度优化导致系统复杂化 [21][22][23] - “简单”被视为公司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人少使得组织问题更少,长期来看是更优的系统模式 [23][24] 低价护城河与供给侧升级 - “省”在零售“多快好省”四要素中被认为占据七八十的重要性,是所有零售巨头起家的共同原因 [8][9][10] - 拼多多的低价护城河源于多个环节的极致简化:直连产地砍掉流通环节、无需复杂投流玩法、店铺运营简单、需求集中喂饱工厂、公司自身人效和运营费用最低 [45] - 公司战略正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通过规则和算法引导优质商品“涌现”,而非采用Costco式的买手“控制”模式,旨在从“极致低价”升级为“极致低价好货” [33][35][37][38] 全球化机遇与差异化路径 - Temu在海外一年做到了阿里巴巴和希音十年达成的用户规模等指标,利用“时间机器”效应,将国内“五环外”的成功路径复制到全球市场 [13][14] - 亚马逊全球MAU仅3.1亿,全球70-80亿人口中仍有巨大未覆盖市场,为Temu提供了广阔空间 [14] - 中美市场存在根本差异,中国产能过剩而美国供给有限,且美国履约成本占比极高(端到端约8美金),因此业务模式需差异化适应 [15][39] 买菜业务的战略取舍 - 在美团优选退出后,多多买菜作为市场第一,有机会接收优质供给、团队和团长,并沿计划性逻辑向T+0拓展,而非转向即时性业务 [16][17] - 公司选择不提供分拣上门等体验优化服务,因为对大部分用户而言“便宜最重要”,体现了服务核心需求而非优化少数人体验的INTJ特质 [1][18][19] - 买菜业务巩固了核心人群,预计市场规模可能从300亿快速达到2000亿 [17]
拼多多十年,那些变与不变
券商中国· 2025-10-16 09:15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十年前的9月3日上线,首款产品为一包售价9.9元的薯片,初心是凝聚更多人的力量实现低价优质购物[2] - 公司已聚集超千万活跃商家和逾9亿活跃用户,依托主站和多多买菜两大国内业务深入日常生活[2] - 公司作为电商行业后起之秀,在行业激荡二十余载的"下半场"入局,但通过"百亿补贴"等创新机制重塑了电商生态[2] 商业模式与战略聚焦 - 公司不盲目追逐风口,聚焦电商主航道做深做透,反对价格跑在品质前面,主张消费升级普惠化[2] - 公司提出商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优先于平台利益,甘于牺牲短期利润搭建共赢生态[2] - 公司严守业务边界,坚持核心业务逻辑,聚焦农产品上行与制造业供应链优化等优势领域[11] 用户增长与消费行为变化 - 用户规模从"1亿人都在拼"快速增长至逾9亿人,增速快得连广告语都跟不上[5] - 百亿补贴频道显著改变消费行为,例如典型用户林静怡在百亿补贴频道确认收货227单,总收货442次中九成以上来自该频道[5] - 极简UI设计和一键拼单功能让银发族"无痛"融入数字生活,偏远地区包邮政策公平分享发展红利[7] 商家生态与产业带动效应 - 丝飘集团在平台经历三次发展节点,产值从几千万上升至2019年3.5亿元,产能实现18倍增长(从不足1万吨/年至近18万吨/年)[8] - 甘肃环县新农人刘国宁通过平台销售羊肉,2019年销售13000只羊收入超2000万元,2023年团队每半小时卖出四头羊,全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10] - 公司直连超1000个农产区,带动超1600万农户参与数字经济,2020-2024年间合作农户人均收入增幅达18.2%[10] 平台政策与资源投入 - 2025年4月启动"千亿扶持"计划,三年内投入超1000亿元资源加码高质量生态建设,导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14] - 过去一年"百亿减免"为商家节省海量经营成本,仅推广服务费退返就超过上百亿元[14] - 湖北天门女装商家张扬通过平台减免和政策优惠,综合运营成本较过去降低30%,将资金投入新款设计等价值提升领域[15] 社会影响与产业变革 - 在重庆云阳县,返乡年轻人办"夕阳红培训班"教老人使用拼多多,帮助银发族体验现代生活便利[7] - 天门服装产业近3年回流人口8.4万,直接带动16万人实现本地就业,平台成为产业回流的重要催化剂和承接平台[17] - 公司通过"电商西进"等举措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如四川凉山地区通过多多买菜解决吃鲜难问题[13]
拼多多十年 那些变与不变
环球网· 2025-10-15 15:02
原标题:拼多多十年,那些变与不变 如果不是十周年大促,许多人或许不会意识到,拼多多这个电商行业的后起之秀已经走完了第一个 十年。不过,这也符合拼多多的风格: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利促销的契机,致力于让每一天都成为消费者 的11.11、618。 十年前的9月3日,拼多多上线第一款产品——一包售价9.9元的薯片,也借机阐述了自己的初心: 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的东西;同时,让每个有优质商品的人都能到平台开店,提 供给互联网上的消费者。 在成为自己的十年里,拼多多聚集起了超千万活跃商家,以及逾9亿活跃用户,依托主站和多多买 菜两大国内业务,进入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电商激荡二十余载,拼多多直到"下半场"才迅速入 局,但其推出的"百亿补贴"等创新机制,不仅被同行广泛效仿,更深刻重塑了电商生态与逻辑。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回望:拼多多不盲目追逐风口,聚焦电商主航道做深、做透;它反对价格跑在品 质前面,主张将消费升级从精英视角解放出来,归还给最广泛的普通人;它提出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 要优先于平台利益,甘于牺牲短期利润,搭建共赢生态。 作为十年来电商格局中显著的变量,拼多多如何坚守自己的战略,又如何具体地改变无 ...
普惠与聚焦,拼多多十年穿越周期的增长哲学
经济观察网· 2025-10-15 12:36
如果不是十周年大促,许多人或许不会意识到,拼多多这个电商行业的后起之秀已经走完了第一个十年。不过,这也符合拼多多的风格:不放过 任何一个让利促销的契机,致力于让每一天都成为消费者的11.11、618。 十年前的9月3日,拼多多上线第一款产品——一包售价9.9元的薯片,也借机阐述了自己的初心: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的东 西;同时,让每个有优质商品的人都能到平台开店,提供给互联网上的消费者。 在成为自己的十年里,拼多多聚集起了超千万活跃商家,以及逾9亿活跃用户,依托主站和多多买菜两大国内业务,进入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 生活。电商激荡二十余载,拼多多直到"下半场"才迅速入局,但其推出的"百亿补贴"等创新机制,不仅被同行广泛效仿,更深刻重塑了电商生态 与逻辑。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回望:拼多多不盲目追逐风口,聚焦电商主航道做深、做透;它反对价格跑在品质前面,主张将消费升级从精英视角解放出 来,归还给最广泛的普通人;它提出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要优先于平台利益,甘于牺牲短期利润,搭建共赢生态。 作为十年来电商格局中显著的变量,拼多多如何坚守自己的战略,又如何具体地改变无数人的生活与生意?在这些买与卖的故事里, ...
拼多多十年,那些变与不变
环球网· 2025-10-15 11:31
如果不是十周年大促,许多人或许不会意识到,拼多多这个电商行业的后起之秀已经走完了第一个十年。不过,这也符合拼多多的风格:不放过任何一个让 利促销的契机,致力于让每一天都成为消费者的11.11、618。 十年前的9月3日,拼多多上线第一款产品——一包售价9.9元的薯片,也借机阐述了自己的初心: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的东西;同 时,让每个有优质商品的人都能到平台开店,提供给互联网上的消费者。 普惠与聚焦,拼多多十年穿越周期的增长哲学 在成为自己的十年里,拼多多聚集起了超千万活跃商家,以及逾9亿活跃用户,依托主站和多多买菜两大国内业务,进入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电商 激荡二十余载,拼多多直到"下半场"才迅速入局,但其推出的"百亿补贴"等创新机制,不仅被同行广泛效仿,更深刻重塑了电商生态与逻辑。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回望:拼多多不盲目追逐风口,聚焦电商主航道做深、做透;它反对价格跑在品质前面,主张将消费升级从精英视角解放出来,归还给最 广泛的普通人;它提出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要优先于平台利益,甘于牺牲短期利润,搭建共赢生态。 作为十年来电商格局中显著的变量,拼多多如何坚守自己的战略,又如何具体地改变无 ...
不做什么,才是拼多多
搜狐财经· 2025-09-22 12:53
核心战略:深耕核心电商与差异化路径 - 公司专注于核心电商生态建设和海外扩张,而非参与即时零售和AI通用大模型的激烈竞争 [2][12] - 公司的商业哲学是“把虚做实”,将战略口号转化为实际业务,例如农业电商和电商西进 [6][10] - 公司遵循“本分”哲学,一以贯之地专注于核心业务,不追逐与自身能力和基因不符的热点 [13][17] 农业业务的战略地位与成果 - 农业是写入公司基因的核心业务,而非慈善口号或企业社会责任,是电商业务的自然延伸 [4][7] - “多多买菜”业务已在全国70%的行政村布局超200万个自提点,建立了高效的农产品分销网络 [3][7] - 公司跑通了“农产品上行”模式,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激活区域经济,并奠定了平台的性价比优势 [7] 电商西进战略的具体举措与成效 - 公司2022年首创“中转集运”模式,将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等偏远地区纳入包邮区 [8] - 2024年平台推出物流中转费减免政策,并于今年4月再推“千亿扶持”计划,加码偏远地区电商生态 [8] - 过去一年,公司西部地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潮玩周边、宠物用品订单量增长近60% [9] - 平台商家“栗汀”发往偏远地区订单同比增长60%,西部地区订单占比已达10%,物流成本差距从18元缩小至5元 [9] 对AI技术的务实态度 - 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对AI只字未提,与频繁提及AI的同行形成对比 [12] - 公司将AI视作电商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技术必须服务于业务本质,策略是All in电商而非All in AI [12]
即时零售巨头鏖战,抖音旁观?
36氪· 2025-09-01 16:28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即时零售渗透率快速提升 GMV同比增长19.5% 增速是同期网络零售的3倍[1] - 竞争进入体系化阶段 平台深度介入或自建线下基础设施[1] - 供应链整合成为降本增效关键 平台通过投资/并购/自建强化核心品类控制力[7] - 商品丰富度以68%选择率超越61%配送速度成为消费者决策首要因素[7] 主要参与者战略布局 - 美团闪购日订单量突破1.5亿单 以3万个闪电仓构建平台生态[4]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达8000万 通过生态协同与流量支持实现增长[4] - 京东推出"秒送仓"模式 结合供应链与达达配送优势[5] - 拼多多买菜在2025年落地"1小时达"即时配送服务[6] - 快手新增独立外卖入口 主要依托美团进行商品供应与履约[5] 抖音差异化发展路径 - 将即时零售业务划分为"小时达"与"次日达"两个板块[8] - 小时达覆盖医药/鲜花/3C/母婴等高时效需求品类[8] - 次日达依托快递网络将覆盖范围扩展至区域甚至全国[8] - 持续搭建生态基础:建立专属达人池/深化服务商合作/接入多家物流企业[8] - 缺乏自建物流体系 小时达业务依赖第三方配送导致履约成本高企[9] - 流量分发逻辑与即时零售存在本质差异 中心化模式难以支撑网格化网络[9][10] - 用户对平台预期不同 更适合"逛"出来的消费而非"找"出来的急单[10] 抖音战略选择与定位 - 采取"避短扬长、顺势而为"策略 先以内容生态赋能线下零售[11] - 将即时零售视为"电商履约效率的升级"而非独立赛道[12] - 不做"送外卖的抖音"而做"更快电商的抖音"[12] - 更愿将资源投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而非单纯补贴用户订单[12] - 通过"次日达"模式卡位"快速电商"避开正面交锋[12] - 目标服务"看到就想买并希望更快收到"的内容激发型消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