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准则
icon
搜索文档
气候准则推进速度超预期,金融机构面临融资排放信披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9:05
气候准则发布加速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共六章47条,聚焦气候风险、机遇及影响披露要求,比原计划2027年提前3年推出 [1] - 气候准则对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提出明确信披规定,尤其对金融企业设定严格的范围3披露规范,但初期实施仍采取自愿原则 [1] - 准则起草遵循四大原则:以基本准则为基础、与国际准则趋同、准则制定和实施分开、兼顾行业应用需要 [1] 准则体系构建进展 - 基本准则出台半年内即推出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推进速度远超原计划的2027年时间表 [2] - 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基本准则为底座,气候准则是首个具体模块,两者在逻辑架构上保持高度一致 [2] - 未来将优先推出气候相关准则后,逐步扩展至生物多样性、乡村振兴等中国特色议题 [3] 国际准则对标与差异 - 气候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S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趋同,采用"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四要素框架 [4] - 根据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新增气候相关影响信息、碳配额交易对财务报表影响等披露要求 [4] - 气候准则尚未纳入ISSB对IFRS S2的最新修订(如豁免非金融企业披露第15类融资排放),未来可能通过行业指南逐步吸收 [7][8] 范围3披露挑战 - 气候准则要求企业分类披露范围1、2、3温室气体绝对排放总量,对金融机构专门规定需披露按行业和资产类别划分的融资排放 [5] - 全球780家供应链主导企业中51%披露范围3排放,其中77%覆盖供应链环节排放 [6] - 金融机构范围3披露滞后主因:被投企业数据不完整(仅28%中国上市公司披露范围1、2数据)和缺乏系统化数据收集机制 [6] 金融行业实施难点 - 金融机构范围3排放高度依赖投融资组合碳足迹测算,当前国内在类别15(投资)核算上普遍滞后 [5] - 数据挑战包括:中小企业碳排放数据碎片化(仅12%供应链企业披露完整数据)、传统人工核算难以应对海量交易对手数据 [6] - 技术挑战包括:多数机构未建立自动化采集与分析系统,仅23%头部银行试点智能碳核算平台 [6] 企业应对建议 - 金融企业应建立中央数据平台整合投融资碳排放数据(目前仅18%机构完成系统建设),开发智能核算系统 [10] - 分阶段推进:初期聚焦高碳行业(煤电、钢铁等占投融资组合45%的领域),逐步扩展至全业务线 [10] - 加强能力建设: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数据验证(目前仅9%金融机构开展独立核查),将数据质量纳入合规考核 [10]
中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5-01 06:00
政策发布 - 中国财政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公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 [1] - 《征求意见稿》共六章47条,包括总则、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附则等 [1] - 第二章为治理,规定了治理披露目标,对需要披露的治理机构或者个人信息、管理层信息、治理信息整合披露,以及第三方鉴证等作出规定 [1] - 第五章为指标和目标,规定了气候相关行业通用指标、行业特定指标、气候相关目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依据等内容 [1] 政策目标 - 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中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准则相继出台 [1] - 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1] - 财政部会同多个部门组织专家对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开展了评估 [1] 实施安排 - 未来正式发布气候准则时将沿用基本准则的安排,在实施范围及实施要求作出规定之前,由企业自愿实施 [2] - 已着手开展电力、钢铁、煤炭、石油、化肥、铝、氢、水泥、汽车等9个行业应用指南的制定工作 [2] - 拟在气候准则出台后适时发布行业应用指南,为特定行业应用基本准则和气候准则提供指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