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搜索文档
赣江南昌段水域水体泛绿有异味 水利局:蓝藻繁殖所致 正处置
新京报· 2025-09-05 13:07
9月5日,江西南昌多位网民发布视频称,赣江南昌段水域出现绿色水体并伴有异味。南昌市水利局回应 称,水体泛绿系蓝藻繁殖所致,并非水体受到其他污染,目前已在处理此事且事发水域状况"有很明显 好转"。南昌市水利局表示,蓝藻繁殖与近期天气有关,相关处置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中。 ...
以人工智能促公共治理 长沙积极打造便民利企样板
长沙晚报· 2025-09-03 10:09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 要让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的长沙,正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场景 落地为核心,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创新实践,致力于构建"智能、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新 生态,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民生服务水平。 2019年起,长沙前瞻布局"城市超级大脑"建设,打造覆盖全市的AI中台。目前,该中台可对外提供50余 种AI共性能力,全面覆盖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文字识别、图片识别及人脸识别等五大核心领域,为 全市各级各部门提供标准化、集约化的"技术工具箱",有效破解技术分散、重复建设等难题,为人工智 能在政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依托这一坚实基础,长沙不断挖掘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实现多个领域的"人工智能+"突破。 在智慧水利领域,水库智能安全监测系统构建起洪水"预警-预报-预案"三级管理体系,全方位为城市安 全保驾护航。 在智慧产业领域,马栏山音视频新基建项目基于音视频大模型技术,构建通用音视频算法引擎,为文创 产业注入全新AI动能。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兴起,长沙加快推动AI从 ...
紧盯关键环节 扛牢安全责任
辽宁日报· 2025-08-30 08:47
防汛组织与责任落实 - 省属企业和驻辽央企强化组织领导并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 各级防汛责任人靠前指挥 相关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1] - 辽水集团明确防汛三级责任人72名和其他防汛责任人601名 修订完善防汛方案预案92个 开展防汛实战演练49次[1] - 建立69支应急抢险队伍和82支地区联防抢险队伍 实施水库防汛地区联防机制和下游河道预警联络机制[1] 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 辽水集团调度中心24小时不间断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 严格执行汛期信息报送制度[1] - 按照气象数值预报结果进行洪水预报及调度演算 滚动编制62个洪水预报调度方案[1] - 国铁沈阳局建立"一雨一案"应急响应机制 加强铁路防洪重点处所巡守监护[2] 基础设施巡查与抢险准备 - 省交投集团部署67支防汛队伍1285名防汛人员385台车辆机械 采用人工加视频巡查机制重点监测易积水路段和桥梁[2] - 累计投入抢险作业人员6510人次 机械设备1426台次 出动巡查人员1.4万人次 巡查车辆0.7万台次[2] - 国铁沈阳局累计出动巡检人员7.3万人次 组织十余支抢险队伍待命 协调安排1000余台大型抢修机械[2] 水库运营与洪水调控 - 省属9座大型水库流域平均降雨量435.31毫米 达多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108.2%[1] - 水库总蓄水量42.11亿立方米 累计预泄水量6.97亿立方米 主要拦蓄6次洪水总量8.19亿立方米[1] - 辽水集团加密穿河管线巡查频次 按需储备防汛物资保障安全度汛[1]
市应安委办召开全市防汛抗旱会商调度会,部署防汛抗旱应对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8-29 11:21
降水与旱情现状 - 截至8月28日8时全市累计降水量921.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24.5% [2] - 8月1日以来河道来水量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三至八成 [2] - 未来一段时期高温少雨天气仍将持续,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2] 抗旱应对措施 - 6月以来全市水库(山塘)增加蓄水1.4亿立方米 [2] - 浏阳河、捞刀河等河流干流增加河道库容约830万立方米 [2] - 累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98轮次以缓解局部旱情 [3] - 全市981口抗旱井及1004台抽水泵等物资已就位 [2] -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24小时监视云层发展 [3] 水资源调度目标 - 确保中等干旱时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 [2] - 确保严重干旱时生活用水基本有保障 [2] - 强化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为决策提供支撑 [2] - 重点保障城乡群众生活用水并开辟新水源 [2] 汛旱统筹管理 - 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2] - 高度警惕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 [2] - 6月连续两次组织研究防汛抗旱工作 [2]
2025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国家统计局· 2025-08-25 15:43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 - 2025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8229亿元 同比增长1.6% [1]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 [1] - 7月单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63% [1] 按产业类型划分 - 第一产业投资5646亿元 同比增长5.6% [3] - 第二产业投资104455亿元 增长8.9% [3] - 第三产业投资178128亿元 下降2.3% [3] 工业投资细分领域 - 工业投资整体增长9.0% [3] - 采矿业投资增长3.0% [3] - 制造业投资增长6.2% [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21.5% [3] 基础设施投资表现 - 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3.2% [3] - 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18.9% [3] -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3] - 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9% [3] 地区投资差异 - 东部地区投资下降2.4% [3] - 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2% [3] - 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6% [3] - 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0% [3] 企业类型投资对比 - 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 [4] - 港澳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 [4] - 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7% [4] 重点行业投资增速 - 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7.8% [5] - 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5.4% [5] - 纺织业投资增长14.1% [5] - 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8% [5] - 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21.7% [5]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3% [5] 投资构成分析 -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下降0.8% [5]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2% [5] - 其他费用投资下降0.2% [5]
中国电建: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月至7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7:22
业务类型经营情况 - 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金额4720.68亿元 同比增长12.94% 其中水电1130.88亿元(增70.03%) 风电1572.26亿元(增68.40%) 抽水蓄能427.69亿元(增3.78%) 太阳能发电1185.09亿元(降29.96%) 火电199.15亿元(降63.82%) 新型储能285.04亿元(无可比数据) [1] - 水资源与环境业务新签合同750.39亿元 同比下降23.31% 其中水利476.34亿元(降23.22%) 水务104.16亿元(增23.28%) 水环境治理53.51亿元(降71.80%) [1] -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业务新签1516.22亿元 同比下降4.82% 其他业务377.05亿元(增22.09%) 其中数字化业务103.37亿元 [1] - 公司新签项目总数5085个 合同总额7361.33亿元 同比增长4.30% [1] 地区分布情况 - 境内市场新签合同5800.50亿元 同比增长0.61% 境外市场1560.83亿元 同比增长20.78% [2] - 境外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境内 境外占比约21.2% [2] 重大签约项目 - 呼伦贝尔阿荣旗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2] - 盐池县耀泰275MW/1100MWh储能发电项目总承包合同 [2] - 华能塔城50万千瓦风电项目施工设备采购合同 [3] - 吴忠聚能300兆瓦/6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及330千伏输变电EPC项目 [4] - 伊宁市卓浩200MW/800MWh升压储能EPC总承包合同 [4] - 国家电投塔城250兆瓦/1000兆瓦时储能配套800兆瓦风电PC承包合同 [4]
有钱有力!“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03:37
重大项目投资加速推进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各地重大工程项目进度条不断刷新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 预计未来重大项目投资将进一步增加 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资金支持范围继续聚焦两重建设以及新质生产力培育等相关领域 [1] - 资金支持侧重加大对5G/6G 算力中心等新基建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 [1]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国家电网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 [1] - 该工程直流线路全长1616公里 途经6省区 总投资281亿元 [1] - 上半年全国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 [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 渝昆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炳辉隧道顺利贯通 全长21.17公里 [2]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钢桁梁合龙 标志全线桥隧主体工程完工 [2] - 阜淮铁路颍河特大桥主桥合龙 长春东南湖大路实现全线通车 持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2] 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 辽宁辽阳灌区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保障10万多亩农田灌溉 年增节水能力超900万立方米 [4]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总进度完成近90% 计划9月底下闸蓄水 [4] 投资数据与政策支持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两重建设安排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459个项目 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4] - 国务院提出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4] 资金供给展望 - 预计明年将继续加大资金供给 通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专项债 加大财政预算内支出等渠道提供财政资金 [5] - 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继续加码至1.5万亿元以上 [5] - 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PSL 支持国企信贷与债券融资等渠道提供资金 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5]
宜春市铜鼓县:以工代赈“四维发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8-21 12:33
项目储备机制 - 建立县发改委牵头、行业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的三级联动项目储备机制 围绕农村交通、水利、生产生活设施等重点领域开展全域摸排和精准筛选 [2] - 2023-2024年累计储备项目20个 总投资达9000万元 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动态管理模式 [2] - 开展靶向培训覆盖全县乡镇业务骨干 重点解读政策要求、申报流程及实施要点 推动项目储备质量与申报效率双提升 [2] 项目实施模式 - 创新群众自建加多方监管机制 由村委会牵头组建村民理事会全程参与原材料采购和务工组织 建立主管部门、乡镇、监理、群众四级监督体系 [3] - 该模式节约招投标及耗材费用约20万元 推动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达预算内资金的40% 直接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 [3] - 全县推广村集体承接加群众参与建设模式 实现项目实施与村民务工增收双向奔赴 [3] 项目开工效率 - 推行政策服务与前期手续双线并行 整合政策解读、流程图、申报模板等资料定向推送 让基层申报要求一目了然 [4] - 创新预审批加预施工机制 允许项目单位在资金下达前完成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 资金到位后同步开展财审与施工方确定 [4] - 通过预合同机制实现开工即加速 2024年以来全县以工代赈项目平均开工周期缩短30% [4] 资金与验收管理 - 将劳务报酬发放、务工培训、项目进度等纳入拨付审核硬指标 要求项目单位提交务工台账、报酬发放明细及培训记录 未达标项目暂缓拨付 [5] - 2024年全县项目劳务报酬发放率达100% [5] - 严格执行施工自验、业主初验、部门联验三级验收制度 重点核查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及惠民成效 [5]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兴水利民!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推进
新华网· 2025-08-17 00:3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速 开工12.9万项水利工程 [1][2] - 2022至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三年突破1万亿元 [2] - 大藤峡水利枢纽累计发电量超200亿千瓦时 实现防洪航运发电等多重效益 [2]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800亿立方米 受益人口超1.5亿 [3] - 截至2024年底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5% [3] 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 "十四五"以来水利工程成功抗御54次大江大河编号洪水 [2] - 2022至2024年水利建设共吸纳就业超过840万人 [2] - 近5年实施约1.8万座水库除险加固 2022至2024年连续三年水库无一垮坝 [5] - 浙江开化水库70米升鱼机助力鱼群越坝洄游 黄藏寺水利枢纽发挥生态调度作用 [6] 水利现代化发展 - 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完成顶层设计 包括流域水网工程三部分 [5] - 天津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五大水系数字化智能化处理 [5] - 智能生态安全成为水利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三大关键词 [6] - 水利部提出要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提升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6] 水利投融资改革 - "十四五"以来全国水利建设落实社会资本4999亿元 [7] - 黄茅峡水库工程作为水利基础设施REITs试点 通过公募吸引社会资本 [7] - 全国首单水利基础设施REITs落地 多项工程引入募投建管一体化模式 [7] - 水利投融资形成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格局 [7] - 专家建议分类确定项目投融资模式 建立公平市场竞争机制 [8]
兼评7月经济数据和个人消费贷贴息:内需放缓,个人消费贷贴息或提振社零0.2个百分点
开源证券· 2025-08-16 15:49
消费 - 7月社零同比下滑1.1个百分点至3.7%,其中家电贡献放缓0.1个百分点,汽车负贡献加深0.6个百分点[3] - 2024年居民贷款消费率持续低位,中枢约2.5%[3] - 个人消费贷贴息预计提振社零0.2个百分点,幅度高于2023年的0.1个百分点[4] - 四川三轮消费贷贴息累计支持72亿元,年均拉动社零0.2个百分点[4] 生产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滑1.1个百分点至5.7%,环比0.38%为年内次低[5] - 服务业生产同比走弱0.2个百分点至5.8%,金融业改善1.4个百分点[5] 固投 - 7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至-12.0%,当月同比-17.0%[6] - 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至6.2%,连续4个月放缓[6] - 基建投资2021年以来首次转负,广义基建当月同比-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