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湖长制
icon
搜索文档
【咸阳】深化河湖长制推进渭河综合治理
陕西日报· 2025-11-05 07:10
10月27日,在咸阳渭河渭柳湿地,芦苇摇曳、流水潺潺,秋色宜人,市民或散步赏景、或驻足远 眺,静静享受着这份惬意与美好。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是咸阳市渭城区深入推进河湖长 制,建设幸福河湖的生动体现。 渭河咸阳市渭城区段河堤长6.15公里,西起咸阳湖统一广场秦渭交界处,东至上林大桥。自河湖长 制全面推行以来,渭城区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遵循,通过"一河一策"织密治水网 络,构建起三级河长联动、智慧监管赋能、全民参与护河的格局,为河道安澜与生态提升打下了基础。 "以前巡查全靠脚力,现在有了无人机'空中助力',隐蔽处的问题也能一目了然。"咸阳市渭城区农 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水利科科长王照荣介绍,如今,"空中巡查+地面徒步"联动,使巡查效率和精准度 大幅提升。 今年汛期,该体系的实战效能凸显。10月12日21时06分,渭河咸阳水文站监测到最大流量达3370立 方米/秒,超过警戒线。工作人员通过全覆盖摄像头实时追踪水情,同步开展河道巡查与流域隐患排 查;同时,堤防巡查员与社区干部联动收集、研判水情信息,通过扩音喇叭循环播报避险提示。各部门 紧密协作,最终平稳处置此次险情。"你看这些救生圈,每月都 ...
水利部举办强化河湖长制专题研究班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08:56
人民财讯10月28日电,10月20—24日,受中央组织部委托,水利部在浙江省委党校举办地方党政领导干 部强化河湖长制专题研究班。本次专题研究班突出政治性、专业性、针对性,课程设置兼具理论高度与 实践深度,紧扣河湖管理保护实践需求,采用"专题授课+案例教学+交流互动+现场教学+结构化讨 论"模式,进一步强化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河湖长"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关键作 用,全面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 ...
浙江“治水”升级:发力全域幸福河湖,水旅IP带富百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2:01
幸福河湖建设目标与愿景 - 幸福河湖的核心愿景是实现“水安人聚、水秀景美、水活业兴、水润民富”,具体标准包括防洪安全、水质达标、生态良好、风景秀美、功能多元及带动产业发展 [1] - 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使80%以上的县达到建成全域幸福河湖目标,到2030年使95%的县建成幸福河湖 [2] - 具体建设指标包括在2027年前完成90个县(市、区)的幸福母亲河建设,建成1000个高品质水美乡村,15分钟亲水圈覆盖1.8万个社区和村庄 [2] 重点任务与实施原则 - 实施方案提出十方面重点任务,涵盖规划引领、河湖长制作用发挥、河湖安全提升、空间管控、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水文旅融合、航运发展、滨水运动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2] - 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遵循六大原则:以人为本、保护与利用并重、建管并重、协同融合、精打细算和因地制宜 [2] - 河湖长制通过多方协同、责任落实和问题导向发挥作用,将“部门负责”转变为“首长负责、部门共治”,2023年全省近5万名河湖长协调解决了26.5万个河湖问题 [3][4] 地方实践与产业融合案例 - 衢州市将治水与产业结合,发展原水、重水、滨水产业,具体举措包括开发高品质矿泉水、健康饮品,集群式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重水产业,以及发展洁水渔业和滨水旅游 [6] - 天台县建成6300亩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和超1000个生态滨水节点,2024年全县涉水旅游总收入达49.5亿元,并通过孵化水文旅IP(如始丰湖夜游项目)和打造“水利+”复合型价值载体促进消费 [7] - 浦江县大畈乡通过打造7个特色亲水圈和三条滨水产业带,2024年滨水旅游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万元,带动沿河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50万元,并发展44家滨水民宿,年均吸引游客超210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8]
襄阳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河湖
中国环境报· 2025-10-09 15:09
水资源禀赋与治理背景 - 襄阳水资源丰富,拥有1154座水库和985条河流,形成“一江为干、九河为支、百河纵横、千库星布”的水网格局 [1]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深化河湖长制改革的关键年,目标是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1] 水安全保障措施 -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防洪达标率90%以上,并推进河库“清四乱”工作常态化 [1] - 确保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优良,当前15个国控断面和28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1] -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 水资源管理与节水成效 -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24年全市年度用水总量和万元GDP用水量低于省定控制指标 [2] - 2024年呈现“两低四高”特点,包括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等指标优于省定目标 [2] 水环境建设与农村治理 - 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完成18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3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及3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2] - 实施小微水体河湖长制,建设便民亲水设施和滨水休闲空间,使美丽河湖建设成果惠及民众 [2] 水生态修复与文化融合 - 开展水生态修复行动,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要求 [2] - 修复襄水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串联习家池、襄阳古城等景点,形成“15分钟文化旅游圈”以弘扬水文化 [3]
我国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0
水利建设投资与工程进展 -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达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 [5] - “十四五”时期预计总投资达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5] - 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 [5] - 国家水网建设加快,预计到2025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6] - 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6] 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水源 [6] -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6] - 预计到“十四五”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8] - 有效应对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保障旱区群众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用水 [5] 水资源节约与效率提升 - 在经济总量和粮食产量增长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7]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6% [7] - 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 [7] - 非常规水利用量达251亿立方米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预计“十四五”末达10.9亿亩 [7] 防洪减灾与安全保障 - 洪涝灾害损失占GDP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十四五”的0.18% [5] - 水库防洪库容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 [5] - 战胜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河流为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5] - 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 [5] 生态保护与河湖治理 - 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京杭大运河、西辽河、永定河等断流河流全线贯通 [10]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 [10] - 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回升3.29米,深层地下水回升7.67米,102眼干涸泉眼复涌 [10]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一半 [11] - “十四五”以来新建淤地坝3879座、旱作梯田400万亩,淤地坝新增拦截入黄泥沙能力超12亿吨 [11] - 预计“十四五”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10]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水利部门这么干!
新华社· 2025-09-29 19:14
河湖生态修复成果 - 河湖生态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7] - 实施退圩还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洪湖等湖泊恢复水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3] - 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断流27年的西辽河、断流26年的永定河等一批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7] 河湖建设举措 - 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和幸福河湖 [1] - 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河湖水系的连通和生态补水,大批断流多年河流实现全线贯通、全线有水 [3] - 支持地方实施122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建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 [5] 生态与经济效益转化 - 生态好水正在加速转化为"经济活水" [5] - 水利部门以强化河湖长制为抓手,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1] - 开展河湖健康评价 [3]
练江“蝶变”提供了水污染治理的成功样本
南方都市报· 2025-09-23 13:47
治理成效与现状 - 广东练江从过去水体黑臭、污染严重的状态转变为今天的生态河,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 [1][2] - 练江污染最严重时水质连续多年劣于五类标准,部分河段甚至失去水体功能,鱼虾绝迹 [2] - 污染问题积重难返,经历了长达20年的黑历史,当地群众一度对治理失去希望 [2] 污染成因与历史背景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岸纺织、印染等产业快速集聚,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江 [2] - 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导致练江生态系统迅速崩溃 [2] - 母亲河成为黑臭河,河流污染防治被视为全球性难题 [2] 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 - 治理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了省、市、县、镇、村5级河长体系 [2] - 河湖长制使治水从纸上责任变为肩上重任,有效解决了多头治水、责任虚化的难题 [3] - 坚持系统治理的科学思维,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模式 [4] 具体治理措施 - 治理措施包括关停污染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4] - 不仅治理干流,还整治支流和排污口,同时修复生态,重建河流生态系统 [4]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过督察反馈、整改督办、跟踪问效等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外部推力 [4] 发展理念转变与影响 - 练江流域实现了从重发展轻环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转变 [5] - 环境改善带动了区域价值提升,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5] - 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并进 [5] 经验总结与样本意义 - 治理经验表明生态环境保护需压实责任,久久为功,才能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6] - 广东治水的经验为全国水污染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6]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利剑作用将持续推动各地守住生态底线 [6]
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治理者说)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52
河湖长制实施背景与成效 -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重大决策,陕西石泉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使命 [1] - 自2017年创新工作模式以来,汉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及以上,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1] - 石泉境内有大小河流456条,过去面临"九龙治水"和"独木难支"的管理困境 [1] 组织与责任体系建设 - 建立组织、责任、保障"三个体系",分级分段明确河长,确保每条河流都有专门责任人员 [2] - 逐级落实县镇村河长职责分工、任务清单和考评办法,配备财政经费和公益性岗位保障运行 [2] - 通过确定"谁来干"、明晰"干什么"、解决"靠啥干",使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变为"有能有效" [2] 协同治理与执法创新 - 采取县镇村一体化监管执法和夜间执法,形成上下贯通的管护责任链 [2] - 公安、水利、环保、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实现迅速取证处置 [2] - 创新建立"河长+警长+四员"工作运行机制和"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衔接机制,打破部门壁垒 [2] 公众参与与长效治理 - 通过深化"创建幸福河湖三年行动"、实施农村户厕改造和污水治理等工程,激发群众参与 [3] - "汉江清音"志愿服务队开展沿河垃圾清理,以"志愿红"守护"汉水绿",实现水环境治理常态化 [3] - 党政引领、爱心人士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打通巡河护河"最后一公里" [3] 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 - 形成"一河一风景、一湖一景区、处处皆水景"的大美河湖新格局,喜河镇雁山瀑布成为避暑胜地 [3] - 后柳镇后柳水乡年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美丽河湖润泽出绿色产业的丰硕果实 [3] - 以美丽河湖串起美丽乡村,激发经济动能、赋能美好生活 [3]
陈刚:干一年想三年看十年,扎实推动交通水利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日报· 2025-08-09 09:38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广西高速公路快速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 - 加快推进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建设 打造江海联动 海铁联运 水陆并进 空港衔接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2] - 强化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科技创新赋能 加快智慧交通建设[2] 水利事业发展 - 系统谋划水资源保护 水污染防治 水环境治理 水生态修复[3] -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畅通毛细血管 打通最后一公里[3] - 健全叫响叫应机制 积极应对干旱 洪涝和极端恶劣天气[3] 气象服务提升 - 完善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4] - 为防灾减灾 农业生产 文旅发展 生态环保等提供气象服务[4] - 开展面向东盟的气象合作 提供精细化 数智化气象服务[4] 政府工作方向 - 统筹建设政治生态 自然生态两个生态[1] - 坚持实干为要 创新为魂 用业绩说话 让人民评价[1] - 干一年 想三年 看十年 推动交通运输 水利 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1]
陕西省水利厅召开全省河湖管理工作会暨河湖复苏生态工程调度会
水利部网站· 2025-08-04 09:53
河湖管理工作成效与部署 - 全省河湖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河湖长制管护体系持续完善 水域岸线管控更加严格有序 河湖库清四乱成效显著 河湖管理基础工作有力推进 幸福河湖建设稳步扎实前行[1] - 会议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河湖管理工作会议及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精神 安排部署河湖管理及河湖复苏生态重点工作[1] 河湖治理政策与目标 - 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和六部局《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 坚持流域加区域系统治理 规划加计划有序落实[1] - 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 打造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以高品质河湖生态环境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 河湖长制体系完善措施 - 持续完善河湖长制体系 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任务落实 持续健全河湖长加及河长办加工作机制 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 推进部门协同配合[2] - 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联合执法联合治理 聚焦阻水片林高秆作物围堤等妨碍河道行洪及侵占水库库容突出问题 持续推进四乱问题清理整治[2] 涉河建设项目与采砂管理 - 严格落实《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推动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法治化 认真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与处置的意见》 强化全链条跟踪问效[2] - 持续规范河道采砂管理 严格落实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 严格年度实施方案审批许可 以全省亮剑护河2025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 保持高压严打态势[2] 幸福河湖建设与生态工程 - 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 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 选择自然禀赋条件好的河湖水系 通过水生态效益激发农业服务业生态休闲旅游等活力[2] - 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持续加快河湖复苏生态工程实施 对照年度重点任务推动水资源调度生态流量管控水土保持等目标如期完成 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的河湖生态保障体系[2] 会议交流与实地观摩 - 会议对抗震减灾河道防溺水等工作进行专题部署 西安市宝鸡市延安市汉中市等4市作发言交流 与会代表实地观摩宝鸡市幸福河湖建设成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