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安全保障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陕西完成水利投资1900余亿元
陕西日报· 2025-08-11 06:42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水利厅积极与多个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在项目审批、资金 保障等要素保障方面协同发力,为水利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共同推进全省水利重大项目建设。 (记者 吴莎莎) "十四五"以来,全省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屡创新高。陕西抢抓国家"两重"项目重大政策机遇,多渠道 筹措建设资金,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省级资金支持水利建设。陕西积极推动央 企、民企进陕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水利投资。省政府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 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广"公益性建设+"三种投融资模式。省水利厅连续4年召开"政金企"融资对接地市行 活动,获得金融机构授信超2000亿元。陕西落实政策性资金106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和市场化融资506 亿元,有力保障了重大水利项目资金需求。 目前,陕西已开工建设引汉济渭二期、东庄水利枢纽、延安王瑶水库扩容工程、蒋家窑则水库等一 大批惠及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引汉济渭三期、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工程、汉中焦岩水库等项目 前期工作,全面提升我省水安全保障水平,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8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截至6月底,陕西在"十四五"期间累 ...
库容翻倍!新疆这项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5-07-01 17:28
工程进展 - 由中国能建承建的新疆精河县沙尔托海水利枢纽二期工程大坝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工程取得阶段性突破 [1] - 二期工程通过坝体加高、溢洪道改造、新建放水隧洞等措施实现水库调蓄能力跨越式提升 [1] - 工程为《黄河流域(片)"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双重点项目 [1] 工程规模 - 水库总库容将由一期的998万立方米扩容至2193万立方米,增加的蓄水量相当于一个西湖 [1] - 改建后坝顶高程620.5米,正常蓄水位618米,设计洪水位617.92米 [1] - 工程将有力控制周边20.85万亩农田的灌溉 [2] 工程效益 - 大幅提高防洪能力,为下游地区提供安全屏障 [1] - 有效破解大河沿子灌区季节性缺水难题,提升灌区灌溉保证率 [2] - 为当地现代农业提质、生态环境优化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 工程背景 - 一期工程自2011年开建、2013年投运,已成为区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枢纽 [1] - 工程坐落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 [1]
中办、国办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6-26 18:47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3] -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 [3] - 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3] 全力保障江河安澜 - 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科学确定防洪减灾思路举措,优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布局,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抢险救灾能力 [4] -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健全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水库建设,加快中小河流系统治理 [4] - 构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精准度 [5] - 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构建科学专业的决策支持机制,健全权威统一的调度指挥机制,完善流域洪水防御方案和调度方案 [6] - 强化洪涝灾害风险防控,加强流域洪涝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系统评估,完善洪水风险图和洪水风险区划,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向洪水低风险区迁移 [6]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完善水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7] - 全方位提升节水水平,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强非常规水利用 [7] - 科学配置江河流域水资源,加强河湖水资源动态监测分析,推行优水优用、分质供水,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8] - 增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城市供水网络,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9] - 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 [9] 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 - 强化江河流域生态功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形成以江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为骨架的江河生态保护带 [10] -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北方地区以解决河流断流、湖泊萎缩为重点,南方地区以改善水动力条件为重点 [10] - 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加大对江河源头、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11] - 建设江河绿色生态廊道,推进河湖库岸线和滩区生态整治,严格河湖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11] - 推进河口及三角洲生态保护,强化大江大河入海河口管理,加强河口及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11] 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 -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重大引调水工程输水沿线、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监测和保护 [12] - 加强江河水环境治理,完善全国地表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深入推进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 [12] 保护水文化遗产 - 传承弘扬以江河为纽带的水文化,加强水利遗产保护,推进长江、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 [13] - 传播水文化,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培育水文化品牌,推出一批江河旅游产品 [13] 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 - 进一步强化全流域管理,完善江河保护治理规划体系,实行流域骨干水工程联合调度 [14] -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发挥省级总河长牵头抓总作用,完善流域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 [14] -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用水权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健全江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14] - 强化法治保障,推动完善涉水法律法规制度,全面实施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15] - 强化科技赋能,加强江河保护治理重大问题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人才培养 [15] 加强组织领导 - 坚持和加强党对江河保护治理的全面领导,健全中央统筹、流域协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16] -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水利、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