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四五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社消息丨“十四五”期间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体量全球最大
新华网· 2025-08-25 14:26
新华社国内部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 记者:邹多为、赵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 编导:徐宁 联合制作 ...
“十四五”以来 我国企业净增近2000万户
人民日报· 2025-08-23 06:04
市场准入与监管机制优化 - 市场监管总局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优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1] - 监管机制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1] - 监管机制有效激发经营主体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1] 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 市场准入规范程度显著提升 [1] - 市场退出机制运行更加顺畅 [1] - 企业办事效率实现明显提高 [1] 经营主体增长数据 - "十四五"期间中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 [1] - 同期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1] - 市场主体总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1]
新华社消息|“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
新华网· 2025-08-22 11:45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仅包含记者、编导、制作单位及责任编辑信息,未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新闻内容、数据或事件描述 因此无法提取行业或公司相关的核心观点及具体要点 建议提供包含实质性新闻内容的文档以供分析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行业增长与资产规模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增强 [1] 民生保障与赔付支出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商业医疗险案例:武汉市民获中国人寿赔付20.76万元(总医疗费36万元) [2] - 巨灾保险覆盖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2021-2024年河南、京津冀、湖北等地灾害赔付累计超352亿元 [2] 农业与特色保险创新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湖南油茶天气指数保险案例:低温天气触发赔付减少损失 [3]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持续提升 [3] 实体经济服务与资金运用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4]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 [4] - 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约9万亿元 [4] - 出口信用保险2020年以来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4] 车险改革与重点领域创新 - 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5] - 交强险保额从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5]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8889.5亿元 [5] - 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与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推进 [5] -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速 [5]
对话“十四五”|中国制造,惠及全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12:54
中国制造业"十四五"成就与"十五五"展望 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在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包括国产大型游轮、C919客机、T800航空碳纤维等,打破外国垄断并降低"卡脖子"风险 [1] - 中国制造业研发水平、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等综合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 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工业门类,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具备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 [2] - "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如10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量子计算原型机等为未来经济增添想象力 [3] 制造业全球地位 - 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拖拉机到高铁均能自主生产且质量优异 [2] - 中国制造体系规模大、韧性强,优质工业品不仅改善本国生活,还稳定全球产业链并降低各国发展成本 [2] - 中国制造业发展经验正带动更多经济体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 "十四五"基础与"十五五"方向 - "十四五"在新兴产业、供应链韧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取得成绩,但仍有内外矛盾待解 [3] - 未来需增强三大能力:把握技术变革机遇(如前沿技术研发)、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内涵式增长)、保障产业链安全(构建韧性供应链) [4][5] - 需推动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技术研发转型,并通过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4][5] 技术创新突破 - 多个全球首个/唯一技术成果涌现,如"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东方超环"核聚变装置等 [3] - 技术突破使中国制造业从国际分工跟随者向主导者转变,部分细分领域已居世界最前列 [1]
中国制造,惠及全球(对话“十四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05:50
问:"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在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诞生了多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首个""第 一"。这些"首个""第一"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尽管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发 展并没有放慢脚步。无论是国产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号"下水,还是C919大型客机开始商业飞行,抑或 T800航空碳纤维成功投产,都是在一个个具体领域打破外国垄断,降低了被"卡脖子"的风险。同时,很 多"首个"不仅是国内首个还是全球首个,有些"第一"不仅是国内第一更是全球唯一,这意味着中国制造 业在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上开始走向世界最前列,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由跟随、参与向主导、引领 转变。中国以长期战略性规划发展,有效提升了中短期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看,"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取得的成就,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研发水平、生产效率、工艺水平、管理 水平、市场营销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产业配套能力、劳动力素质等综合竞争优势。这些优势,无疑 将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重要支撑。 问: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220多种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新华社· 2025-08-12 07:22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题: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李延霞 保险,连接各行各业、关系国计民生,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手 段。 为更好应对重大灾害,自去年起,巨灾保险已实现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和最低保障金额翻倍。 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开展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2024年,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6439 万户次居民提供了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从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到薄弱环节,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保险为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提供着 风险保障。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柏家坪镇油茶园里,郁郁葱葱的油茶树硕果累累。"我们为油茶园投保了平安 产险在当地创新推出的油茶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今年2月遭遇低温天气后获赔,有效减少了损失。"湖南 省康德佳林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石峰说。 2024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 68%。"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功 能凸显。 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新华社· 2025-08-12 02:07
保险业整体发展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 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凸显 [1] 民生服务与普惠保险 - 商业保险年金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发展 新业态、新市民保险保障供给优化 [1] - 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 更好服务民生需求 [1] 农业保险发展 - 2021年至2024年农险保费收入从976亿元增长至1483.7亿元 [1]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提升 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持续推广 [1] - 农险数智化水平和投保理赔精准性提高 [1] 监管与未来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与促高质量发展 [1] - 继续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提升保险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准 [1] - 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1]
安融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周沅帆 :支持科创、消费等关键领域 金融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中国经营报· 2025-08-09 14:13
宏观政策方向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 落实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1] - 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 货币政策将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 [4] "十五五"经济预期 - "卡脖子"技术领域将继续成为国家重点攻坚内容 [2] - 在"双循环"背景下 预计会出台更有力举措促进国内需求增长 [2] - 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缩小 农村基础设施 医疗 卫生等领域投资空间明显 [4] - 东部 中部 西部差距也在缩小 [4]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 首次提出"有力 有序 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设定2027年6月时间表 [2] - 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从历史峰值15000多家降至目前3000多家 [2] - 出清不等于退出 需转型升级为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或产业类公司 [2] - 未来大部分平台将剥离非经营性业务 与地方经营性国企合并 [2] 金融发展方向 - 利率市场化将继续坚持市场化导向 [4][5] - 探索贷款证券化 中国有近300万亿元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 [5] - 发展债券资产证券化 ABS REITs等产品 保障房 工业园区可大规模发展REITs市场 [5] 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 为实现全年5.0%目标打下基础 [4] -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特别国债发行置换地方政府债务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4] - 产业政策在新能源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进展 [4]
“十四五”中国税收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中国新闻网· 2025-07-28 18:45
税收营商环境改善 - 税务部门累计为纳税人压减50%的办税资料和25%以上的纸质材料报送 [1] - 97%的税费事项和99%的纳税申报事项可实现"网上办"和"掌上办" [1] - 外资涉税经营主体户数较2020年增长12.7%,外资企业销售收入平稳增长 [1] - 世界银行评估显示中国企业年度纳税时间压缩78.2%,位居全球前列 [1] 对外开放与税收合作 -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成员增至37个国家和地区,观察员增至31个 [2] - 中国税收协定网络覆盖1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9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2] - "十四五"以来累计为中国纳税人避免国际重复征税近百亿元 [2]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推广后,退税效率提升40%以上,上半年离境退税商店超7200家 [2] 税收监管与法治建设 - "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挽回税款损失5710亿元 [2] - 曝光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全社会税法观念显著增强 [2] - 强调法治公平是"最优营商环境",将严打骗取税费优惠政策行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