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反内卷

搜索文档
车企承诺 “60天内付款” 满期调查:兑现有限,压力仍在转移
晚点LatePost· 2025-08-15 18:57
车企账期调整 - 17家车企承诺将零部件账期缩短至60天,但大部分供应商60天内只能拿到承兑汇票或单据而非现金 [4][5] - 比亚迪对中小微供应商实行60天现金支付,吉利采用承兑汇票方式,广汽5%使用银行承兑结算 [7][8] - 大型供应商账期未明显改善,部分车企甚至要求延长大供应商支付周期以"劫富济贫" [5][9] 供应链博弈现状 - 行业平均账期原高于150天,新规执行后中小供应商60天内可获支付凭证但需等待1-6个月兑现 [7][8] - 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商可要求预付款,多数供应商需承受车企通过验收节点、审批流程等环节拖延付款 [11][12] - 车企频繁要求降价(幅度达10-15%)并重新招标已量产零部件,供应商被迫虚报成本数据应对 [13] 反内卷政策效果 - 工信部禁止"一口价"卖车,但车企通过增配(快充/激光雷达下放)变相维持价格战 [15] - 日本经验显示产业政策需配合技术标准升级(如环保要求)才能有效促进行业出清 [17] -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停滞在52%近20周,2026年购置税优惠退坡将加剧竞争 [17] 行业动态数据 - 碳酸锂价格3个月内从5.8万元/吨涨至8.2万元/吨,因亏损锂矿停产导致供应收缩 [1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业产值利润率仅5%,3000万辆利润不及丰田900万辆 [15] - 日本1970年代车企年降本要求达5-8%,零部件企业利润率被压至3%以下 [17]
车企承诺 “60天内付款” 满期调查:兑现有限,压力仍在转移
晚点Auto· 2025-08-15 18:17
账期调整现状 - 17家车企承诺缩短账期至60天后,大部分供应商收到的是承兑汇票或单据而非现金[4] - 年营收4亿元以下中小供应商账期正逐步缩减至60天现金支付,比亚迪已开始执行该政策[4] - 市值近千亿的大型供应商账期未明显改善,部分车企甚至要求其延长支付周期[4][8] - 广汽集团对中小企业5%使用银行承兑结算并贴息,一汽集团改为全额现金支付[6] - 丰田付款周期最短为45天现金,长安/小米/大众合资品牌为60天现金[7] 支付方式差异 - 理想/小鹏将60天账期写入采购合同补充条款[6] - 吉利采用60天内承兑汇票支付,比亚迪提高现金转账比例并下调迪链支付[7] - 3.5%以上的贴息成本存在于部分项目的承兑汇票提前兑现中[7] - 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商要求车企预付保证金并严格限制到款时间[10] 行业监管动态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6月1日施行,禁止对中小企业强制接受商业汇票[7] - 工信部8月11日发布账期调研结果并开通问题反映窗口[7] - 工信部启动汽车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引导价格回归合理区间[14]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额度2026年将减少50%[15] 供应链博弈策略 - 车企通过工程变更谈判拖延合同签署,最长可达10个月[11] - 验收节点差异(生产线接收vs整车下线)导致付款延迟[11] - 部分车企在合同期内重新招标已批量供货的零部件[12] - 供应商在成本明细申报中根据目标价"凑"数据应对压价[12]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业产值利润率仅5%,3000万辆车利润不及丰田900万辆[13] - 碳酸锂价格3个月内从5.8万元涨至8.2万元,锂矿停产加速行业出清[13] - 日本汽车业1970年代通过技术升级将利润率从10%压至4%,零部件企业利润率不足3%[15]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52%徘徊近20周,行业进入深水区[15] 反内卷措施争议 - 60天账期承诺未限定付款方式,存在操作空间[4] - 增加配置替代直接降价成为车企新策略[5][13] - 行业普遍认为仅靠账期调整无法解决内卷问题[9] - 日本经验显示需结合技术标准升级与政策激励才能完成产业出清[15]
利润率不及4%! 汽车业集体“反内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3:39
21君荐读 60亿美元,又一单! 中国创新药"大出海" "苏超"的狂欢:一次扩内需的精彩"进球" 万达再卖广场:悬崖上的求生 出品:财经早察工作室 总统筹:邓红辉 执行统筹:陈晨星 祝乃娟 主播:胡光旗 编辑:洪晓文 曾婷芳 拍摄:罗晶晶 设计:王冰 SFC 本期编辑 金珊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下称 《倡议》),就近期车企之间的无序"价格战",提出严格遵从公平竞争原则、不损害其他经 营者合法权益、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不虚假宣传等四条倡议。 近年来,一些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拼命降价,但行业的利润空间却被越压越薄。数据显 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已从2017年的7.8%降到现在的3.8%,低于工业平均水平。如果 继续这样"内卷",整个行业都可能面临风险。 本期《财经早察》来聊聊汽车业集体"反内卷"的经济逻辑,以及车企如何统筹考虑短期销量 和长期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