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产业内卷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迭代过快下的市场焦虑
新浪财经· 2025-11-11 17:4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车市呈现“金九银十”态势,9月有近80款新车发布,10月多家新能源车企交付量创新高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3年的1.75万辆/1.76万辆,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年度1000万辆 [2] - 2025年1-9月,中国贡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373万辆增量中的68%,近年来贡献了全球约8成的增量 [4][5] 产品迭代速度 - 国内车企在过去5年中平均每年推出新车迭代数量达1158款,日均迭代3.2款 [2] - 2024年1-4月新车迭代约430款,而仅2025年9月单月就发布近80款产品 [3] - 产品迭代周期从过去的“3年一改款,5年大换代”进化到“半年一改款,1年一换代” [3] - 例如极氪001在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历了3次改款 [5] 市场竞争与同质化 - 行业竞争白热化,车企需快速迭代以保持竞争力,否则可能被市场抛弃 [8] - 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从设计、车型到营销均出现“什么火做什么”的现象 [8] - 2024年中国上市约710款新车,但月销量能过5000辆的仅69款(约占10%),月销过万的爆款更少 [9] 企业盈利能力 - 2025年1-9月,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5%,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 [9] - 多家新能源车企盈利困难: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233.3亿元(同比下降7.6%),理想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7.43亿元(同比微增2.82%),但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大幅下滑94.2%-93%至1.62亿-2亿元 [9] - 零跑汽车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00万元,小鹏汽车上半年净亏损11.4亿元,蔚来上半年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20.3亿元 [9] 产品质量与安全隐患 - 快速迭代导致研发周期从燃油车时代的36-48个月缩短至12-18个月,甚至有的企业试图在10个月内完成 [10] - J.D. Power调研显示,新能源汽车长期可靠性问题抱怨数为244个PP100,明显高于燃油车 [7] - 近期发生多起安全事故,如理想MEGA自燃并召回,小米汽车召回超11万辆SU7标准版 [7] 行业前景与政策导向 - 随着补贴退坡和市占率超过50%,预计2026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将趋缓,但市场竞争可能更激烈 [11] -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12] -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产业发展将回归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12]
中国汽车产业究竟该怎么“卷”| 说商道市
长沙晚报· 2025-06-09 13:09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业内担忧过度低层次内卷可能损害产业健康发展[1] - 价格战主要由成熟车型推动,其开发成本通过量产摊薄(例如5亿元开发成本在销售10万台后摊薄至5000元/台),使车企具备降价实力[2] - 行业认为合理利润前提下的充分竞争有益无害,有助于提升全球竞争力[3] 技术发展与成本优化 - 中国汽车产业通过20年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类比福特T型车通过流水线降低成本的工业化路径[1] - 量产规模效应不仅摊薄整车开发成本,还同步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形成良性循环[2] 海外市场表现 - 中国在2023年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且领先优势有望扩大[3] - 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品牌在欧美、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市场实现2-3倍于国内的溢价销售(如比亚迪元凭借智能化、续航优势维持高价)[3] 产业升级路径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产品力竞争,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差异化(如智能化、续航)突破国际高端市场[3] - 中国汽车产业需平衡国内红海竞争与国际蓝海开拓,通过产品力和品牌力持续升级实现全球突破[3]
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破浪前行更需警惕“内卷”陷阱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2 16:55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 - 2024年中国整车出口量达641万辆,同比增长23% [2] - 2024年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2] - 比亚迪、长城、零跑等品牌在全球市场表现亮眼 [2] - 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投产,上汽集团发布海外3.0战略 [2] - 奇瑞集团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 [2] 行业转型与挑战 - 中国汽车出海正经历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的质变 [2] - 需警惕将国内市场的内卷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 [2] - 国内市场价格战、配置战导致利润空间被挤压,研发受限 [2] -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可能影响海外长期发展 [2] 海外市场特点 - 欧洲市场对品质、安全、环保要求严苛,品牌忠诚度高 [3] - 低价策略可能引发"廉价低质"标签和贸易保护措施 [3] - 欧盟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 [3] - 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曾因忽视质量导致口碑崩塌 [3] 国际经验借鉴 - 丰田通过精益生产和"质量过剩"策略在美国市场成功 [4] - 日产在欧洲用GT-R车型树立技术图腾,实现性能溢价 [4] - 日系品牌通过联盟战略在供应链、技术标准等方面合作 [4] - 日系车在海外市场保持15%以上利润率 [4] 竞争策略建议 - 应追求公平竞争、合理竞争与共同发展 [5] - 技术竞争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5] - 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 [6] - 营销思路需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 [6] 产业生态建设 - 应开展与国际车企、供应商、科研机构的全方位合作 [7] - 本地化生产可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并创造就业 [7] - 长安泰国工厂实施"中国标准+本地化创新"模式 [7] - 上汽印尼CKD工厂带动30家零部件企业出海 [7] 社会责任履行 - 需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以树立良好形象 [8] - 加强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减少污染 [8] - 可通过教育援助、医疗救助改善当地生活条件 [8]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汽车出海进入深水区,需坚持长期主义 [8] - 正在探索超越内卷的全球化新路 [8] - 目标是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 [8] - 长城建厂、比亚迪技术输出、吉利雷诺合作展现新路径 [8]
汽车产业共探破局之道 告别内卷激发创新动能丨全国两会热点前瞻
证券时报· 2025-03-01 08:35
行业表现与数据 - 2024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连续16年全球第一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00万辆,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 [1] - 具备高阶智驾功能的新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望2025年突破65% [1]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滑8% [1] - 超200款新车型卷入降价潮,单车平均降价幅度达9.2% [1]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6%,汽车行业仅4.3% [6] 政策支持与引导 - 2024年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免等政策促进消费复苏 [3]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汽车产业提供近年来最宽松政策环境 [3] - 预期差异化以旧换新政策将引导消费向数智化、绿色化产品倾斜 [3] - 工信部2025年将启动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探索汽车碳排放管理 [3] - 国家鼓励汽车企业及产业链创新项目,后续将有更多支持政策 [4]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价格战导致全产业链利润空间受挤压,4000家4S店2024年退网 [6] - 地方政府建议优化补贴政策避免过度补贴加重内卷 [7] - 专家建议通过法治化管理减缓内卷,严格执行反垄断法等法规 [7] - 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信用评级 [7] 全球化发展与质量提升 - 2025年是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需提升对"质"的关注 [9] - 安徽省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支持龙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9] - 广东省扩大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拓展新兴市场潜力 [9] - 需完善汽车产业出海行业协会体系,建立车企与供应链协调机制 [9] - 构建海外市场在地服务体系,强化车企集体对外合作能力 [10] 技术创新与领先优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世界3~5年 [4] - 开放创新有助于让世界感受中国产品优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