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打造完整链条
经济日报· 2025-09-25 06:46
行业资源与项目进展 - 海南海上风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海上风电开发的黄金场域,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1] - 目前风电总装机达到217万千瓦,2025年计划总投资超795亿元 [1] - 华能临高CZ1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6个月,每年预计可提供绿电约18.5亿千瓦时 [1] - 儋州的大唐海南与申能海上风电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约74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1] 产业链构建与发展模式 - 东方、儋州、临高等地积极引入叶片、塔筒、海缆、储能装备、海上施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 - 东方市依托产业基地实现大兆瓦风机主机和叶片本地化生产,初步构建本地生产就近使用的产业链闭环 [2] - 行业通过风电+模式构建多能互补体系,拓展绿色能源应用场景,如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正在推进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需加大资源集约规划开发力度,通过扩大产业规模降低风电成本以形成价格竞争力 [3] - 推动柔性直流输电、大容量风机叶片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 - 发展面临生态保护压力与成本电价矛盾,项目选址需平衡开发与保护,同时电力市场规模小导致企业盈利压力较大 [2]
政策暖风频吹促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速
证券日报· 2025-09-16 00:08
政策推动与规划 - 福建省加快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并稳妥推进闽南海上风电基地开发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方案推进海上风电发展 [2] - 广东省明确海上风电项目机制电价执行期限为14年 大连市提出2030年前实施海上风电二期项目 [2] 技术突破与产业进展 - 中国华能研制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17兆瓦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 中国东方电气研制全球最大26兆瓦级机组 [1] - 海上风电行业形成政策、市场、产业良性互动 长链条特性带动上游钢铁和高端材料需求 下游与海洋牧场、储能结合创造新业态 [3] - 中国已形成支撑每年新增千万千瓦装机的完整产业链 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产能占全球市场比重超60% [4] 装机规模与资源基础 - 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139万千瓦 其中海上风电249万千瓦 [2] - 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5.73亿千瓦 同比增长22.7% 其中海上风电4420万千瓦 [2] - 丰富海上风能资源是支撑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核心基础 [2] 企业布局与项目落地 - 运达能源在大连太平湾和温州洞头投资建设海上风电总装基地 形成南北布局 并在浙江省内谋划近远海风电项目 [4] - 大金重工参与多个海上风电项目装备制造 并布局曹妃甸全球深远海海工基地 [5] - 北京海兰信水下数据中心业务与海上风电场融合的商业模式在上海临港全面开工 [5] 供应链与产品应用 - 北京博科测试的伺服测试设备可应用于海上风电领域 湖南飞沃新能源的紧固件产品已用于海上风电项目 [5] - 产业链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漂浮式风电等前沿技术 优化产业链协同并开拓海外市场 [5]
“山东造”大风车转出百亿大产业!海上“电风扇”半数来自这座城
齐鲁晚报· 2025-08-20 11:25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乳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配套率超过50% 涵盖主机 塔筒 单桩 海缆等核心设备生产[1] - 基地内海力风电生产1400吨单桩产品 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行 三期项目推进海上升压站模块生产[1] - 豪迈集团第三期年产1.5万吨高端海工油气特材管路项目于2024年7月投产 实现连续三年三投[1] - 产业集群集聚100余家企业 构建上游风场开发 中游装备制造 下游施工运维的全产业链模式[2] 产业规模与目标 - 乳山海上风电年产值预计2024年底突破150亿元[2] - 新能源产业2024年产值达112亿元 未来5年目标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4] - 已引进风电装备制造项目36个 拉动光伏 抽水蓄能 氢能等多领域协同发展[4] 战略布局与招商成果 - 乳山2021年跻身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布局四大功能片区[3] - 引进远景零碳产业园和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整机制造龙头项目[3] - 系统梳理15条产业链144家上下游企业 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3] - 推动渔光互补 抽水蓄能 绿电制氢等未来产业 创建省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