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单桩
icon
搜索文档
海力风电(301155):Q3业绩不及市场预期,看好深远海及出口业务中期量利弹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31 20: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受天气影响交付节奏及减值拖累 [3] - 看好公司中期量利弹性,源于国内深远海项目稳步推进及海外出口业务预计在2026年初实现突破 [3] -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深远海和出口项目单吨净利较高,预计将驱动未来盈利增长 [3] - 公司生产基地布局完善,拥有多个已投产及规划中的基地,以保障海风产品交付能力 [3] - 基于短期因素,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亿元、9.90亿元、13.47亿元 [3]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6.71亿元,同比增长246.01%;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299.36% [2][3]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6.41亿元,同比增长134.73%;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779.32% [3]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5.22%,同比提升7.07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37个百分点 [3] - 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672.7%),2026年9.90亿元(同比增长93.8%),2027年13.47亿元(同比增长36.0%) [2][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2.35元、4.56元、6.20元 [2][3] - 预计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37倍、19倍、14倍 [3] 业务运营分析 - 第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主因:天气影响海工产品交付节奏,部分导管架交付延迟至第四季度 [3] -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因素:启东一期转固导致折旧摊销费用提升,以及赶工期增加费用 [3] - 第三季度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2,668.40万元,对短期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3] - 公司生产基地网络广泛,包括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海力风能、山东东营、威海乳山、江苏启东(一期)等 [3] - 江苏滨海基地、浙江温州基地、广东湛江基地、江苏启东(二期)等新基地在规划建设中 [3] 估值比较 - 公司当前市盈率(2025E)为37倍,低于可比公司东方电缆(28倍)但高于大金重工(20倍) [4] - 公司2025-2027年两年PEG为0.60,低于可比公司均值0.93,显示其成长性相对于估值更具吸引力 [4]
海力风电(301155):Q3业绩不及市场预期 看好深远海及出口业务中期量利弹性
新浪财经· 2025-10-31 20:5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6.71亿元,同比增长246.01%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299.36% [1]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6.41亿元,同比增长134.7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779.32% [1] - 第三季度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1] 业绩影响因素 - 第三季度天气影响海工产品交付节奏,部分导管架交付延迟至第四季度 [1] - 启东一期转固导致折旧摊销费用提升,以及赶工期增加费用,使导管架产品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5.22%,同比提升7.0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7个百分点 [1] - 第三季度进行坏账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2,668.40万元,影响短期业绩 [1] 未来业务展望 - 国内深远海风电项目稳步推进 [2] - 公司正跟踪多个海外导管架、单桩项目,预计2026年初实现落地突破 [2] - 深远海和出口项目单吨净利较高,有望带来量利弹性 [2] 生产基地布局 - 公司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海力风能、山东东营、威海乳山、江苏启东(一期)等多个生产基地 [2] - 江苏滨海基地、浙江温州基地、广东湛江基地、江苏启东(二期)在规划建设中,以保障海风产品交付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亿元、9.90亿元、13.47亿元 [2] - 原预测值为7.25亿元、11.09亿元、14.26亿元 [2] - 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35元、4.56元、6.20元 [2]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7倍、19倍、14倍 [2]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
海力风电20251027
2025-10-27 23:22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海力风电 专注于风电设备制造[1]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6.4亿元 净利润1.41亿元 同比增长779% 环比增长299%[4] * 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 同比增长712% 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增长271%[4] * 三季度出货量20.3万吨 工厂投资收益310万元 但坏账计提高达2,668万元[2][4] * 公司计划转让5个风场 预计带来9-10亿元现金流 但手续完成时间可能延至明年[3][24] * 考虑启动融资计划 以满足启东二期 湛江基地建设及深远海订单交付的资金需求[3][26] 产品结构与成本分析 * 2025年1-3季度产品出货结构:单桩占比67.8% 塔筒占比29% 导管架占比较小[2][8][17] * 第三季度出货量20.3万吨 其中导管架占比14%[19] * 预计2026年导管架占比将显著提升至40%-50%[2][8] * 塔筒和单桩成本构成相似:原材料占比约75%-80% 其他费用占比5%-10%[5] * 导管架原材料成本占比略低 为60%-70% 人工工时费用较高 占总成本约15%左右 不超过20%[5] 产能布局与规划 * 当前在手订单总量约68.9万吨 包含深远海项目[2][20] * 2025年预计出货量60-70万吨 2026年出货量预计略高于今年 但产品结构调整后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2][23] * 导管架最大产能约为30万吨(启东一期+通州湾配合)[2][13] * 启东二期及湛江基地设计产能各为25-30万吨 针对国内市场 仅做深远海大导管架和换流站产品[16] * 湛江基地计划于2027年第一或第二季度完成建设[7] * 当前塔筒总产能约25-30万吨(东营10万吨 小洋口15万吨 大丰5万吨) 单桩总产能约42万吨(通州湾 启东 小洋口 山东)[16] 市场与行业展望 * 行业预计明年装机容量可达12GW以上 基础类别开工量应大于并网装机容量30%左右[9] * 深远海项目政策落地概率较高 已有四个项目完成审批 包括浙江V15项目(200MW) 青岛三峡项目(300MW) 大唐汕头项目(300MW)和中海油海南项目[10][11] * 江苏滨海4.4GW项目已提交 预计年底前批复 总计超过10个项目计划[11] * 国内多个项目将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启动招标 包括山东 浙江 江苏等地的大量项目[22] 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战略[6] * 英国A27项目验厂已通过 处于领先位置 预计2026年一季度宣布结果 并于同年一或二季度签订合同[2][6][21] * 还在跟进其他国外项目 预计2026年取得成果[6][21][27] * 单桩海外市场进展相对导管架更快 因制作周期较短[27][28] 盈利能力与风险因素 * 导管架盈利受折旧摊销影响大 产能利用率提升后盈利将恢复正常水平[2][12][15] * 近海导管架吨净利恢复正常后预计在1,000元以上 优于单桩[15] * 四季度导管架盈利能力与三季度相近 折旧压力依然存在[15] * 坏账计提规则:销售规模增加 一年以内坏账需提5% 老项目质保金超出3年需多提30%(原提50% 现提80%)[14] * 截至目前坏账已计提4.5亿元 三季度冲回约3,500万元 但计提金额更大 痛点在于竣工结算和出质保时间被拉长导致账龄拉长[14] * 计划明年全面启动催收退款程序 实现坏账的大面积冲回[14]
风能展解读及十五五风电展望
2025-10-22 22:5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风电行业,包括风电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海上风电、设备出口等细分领域 [1] * 提及的公司包括整机企业(如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三一重工)、零部件企业(如中材科技、时代新材、大金重工、天能重工)以及已退出的企业(联合动力、许继泰动)[2][5][13][14][24][3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阶段与竞争格局 * 风电整机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策略趋于稳健,不再大规模展示大部件 [1][2] * 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联合动力、许继泰动等企业退出后,短期内市场不会出现大规模淘汰 [1][5] 风机价格与成本 * 风机价格稳步增长,国家电投中标结果显示,6-8兆瓦产品同比涨幅200-300元/千瓦 [1][5] * 受原材料上涨和大型化影响,大幅降价可能性小 [1][5] * 6.25兆瓦混塔风机价格约2,100-2,200元/千瓦,钢塔约1,900-2,000元/千瓦,裸机价约1,600元/千瓦 [11] * 10兆瓦风机裸机价约1,200元/千瓦 [11] * 12-16兆瓦海上风机价格约2,800元/千瓦 [12] 装机量预测 * 预计2025年吊装交付规模120-130GW,海上约10GW [1][9] * 预计2026年整体交付水平可能调整至100-110GW,海上约12-15GW [1][9] * 明年陆地装机会下降,主要受三北大基地项目遗留及部分地区(如山东、东北、河北)竞配规模较高影响 [10] 设备出口前景 * 预计2026年中国风电设备出口将迎来显著增长,设备交付量将大幅增加 [1][6] * 中国陆上风电设备出口售价约为国内两倍,每千瓦净利润可达1,000元 [12] * 海上风电定价策略相对保守,项目周期长(3-5年),风险较高 [12] 海外市场策略与挑战 * 中国企业采取本地化制造应对贸易壁垒,虽人工成本增加,但毛利率仍可保持20%-30% [13] * 大型零部件(如叶片)未来将更倾向于本地化制造以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 [14] * 技术要求高且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零部件(如齿轮箱、轴承)不太可能进行本地化生产 [14] 海上风电发展 * 浙江、山东海上风电发展领先,广东、辽宁、河北等地将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15] * 预计沿海省份10%电力需求将来自海上风电 [16] * 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27年底前实现大风机和漂浮式风机商业化应用,2028年达到大规模开发水平 [18] * 军事和航道问题是主要限制因素,但示范项目(如阳江)正逐步解决 [19] * 增值税退税对企业现金流影响大,相当于变相提升电价,有助于企业优化技术、扩大规模 [20][21] 技术创新与零部件 * 关键部件(叶片、齿轮箱、轴承)质量问题逐步解决,推动12-15兆瓦及以上海上风机应用 [7][8] * 技术创新集中在滑动轴承、新材料应用(如碳纤维)及国产化轴承等方面 [23] * 高塔架技术(如钢管混凝土格构塔)备受关注 [23] 其他重要内容 * 行业呈现"源网荷储、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的绿色能源产业战略趋势 [3] * 国内大兆瓦风机及零部件(塔筒、管桩)产能充足,不会出现短缺 [25] * 国内导管架价格约1.1万-1.5万元/吨,单桩约1.2万-1.3万元/吨 [26] * 零碳工厂可满足ESG要求、获得预证补贴并降低运营成本,商业模式可带来可观收益 [30] * 漂浮式风电的竞争力取决于系泊系统,预计2028年可进入小规模商业化应用 [31] * 明阳智能在漂浮式风电领域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度最高;金风科技相对保守 [32]
风电大爆发、总经理持股浮盈超数十年工资,大金重工计划投资百亿元拓展业务
搜狐财经· 2025-10-22 19:52
公司近期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41亿元,同比增长109.48% [7]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5.47亿元,同比增长214.32% [7]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50% [2] - 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主要得益于产品毛利率上升和汇兑收入大幅增加 [7][8] - 2025年上半年风电装备产品收入为26.8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94.54% [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带来1.54亿元收入,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超1.7亿元 [11] - 经营性现金流强劲,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流入金额分别为1.12亿元、8.09亿元、10.83亿元、2.38亿元 [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达33.41亿元,其中美元存款1.62亿美元(折合11.62亿元人民币),欧元存款1.23亿欧元(折合10.36亿元人民币) [15] 公司业务与市场分析 -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55.9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8.95% [9] - 2025年上半年风电装备产品毛利率为25.53%,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近3个百分点 [9] - 公司在手海外海工订单累计总金额超1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未来两年交付 [7] - 公司计划通过港交所IPO募资在欧洲建设总装基地,以进一步拓展欧洲业务 [2] - 公司业务正拓展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造船行业,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业务已带来1.25亿元收入 [18] 行业发展趋势 - 2020年至2024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量从95.3GW增长至117.0GW,年复合增长率为5.3% [3] - 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量将达到196.7GW,年复合增长率达9% [3] - 2024年至2030年,海上风电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28.9% [4] 公司战略与资本开支 - 公司正在建设的项目多达14个,预计总投入资金达102.48亿元 [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部分项目投资进度较低,如曹妃甸风电母港项目一期累计投入2.35亿元(占预算9.4%),唐山丰南风电项目仅投资200多万元(占预算0.23%) [18] - 不考虑新增项目,公司仍需投入超90亿元以完成所有在建项目 [18] - 为支持扩张,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长期借款超10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各项有息负债超13亿元,而2024年同期有息负债不到1亿元 [16] 公司股权与高管动态 - 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金鑫直接及通过控股公司合计持有大金重工股份市值近120亿元 [11] - 公司总经理孙晓乐持有136万股,按当前股价计算价值超6000万元,其通过增持和股权激励累计浮盈超7500万元 [13] - 2021年至2023年期间,包括原财务总监、原董事在内的多位高管进行了减持套现,累计金额达数千万元 [15]
天能重工(300569) - 300569天能重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0
2025-09-10 15:5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人民币145,813.54万元,同比增长25.15%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6,924.26万元,同比增长6.43% [3] - 上半年出货量约21万吨,其中海塔、单桩及海上光伏支架出货量7万余吨 [3] 订单情况 - 截至6月30日在手订单约70余万吨,其中海外订单约9万吨 [3] 行业与市场状况 - 上半年交付订单中约80%为去年"价格战"期间签订的低价订单 [3] - 行业自律公约推动价格回升,下半年低价订单影响减弱 [3] - 风电装机容量快速扩张,部分消纳能力滞后地区限电率攀升 [3] - 电价市场化改革深化导致电价阶段性下行 [3] 战略措施 - 推进降本控费,预计下半年风塔毛利率逐步上升 [3] - 对投资储备项目实施严格筛选与优中选优 [4] - 积极探索储能、绿证交易等新兴业务布局 [4] - 重点推动自主运维团队搭建与专业能力提升 [4]
9月5日涨停分析:大金重工——斩获百亿欧洲订单,海风龙头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9-07 19:36
公司概况 - 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中国风电塔桩首家上市公司,专注于风电设备制造十余载,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主要产品涵盖常规陆塔、大直径分片式陆塔、低风速柔性高塔、海塔、单桩、群桩、导管架、海上升压站等风电设备及相关零部件[3] - 公司是亚太区唯一实现海工产品交付欧洲市场的风电装备制造商,凭借领先的"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生态模式在全球海上风电领域发展,已成为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企业[3] - 公司发展历程是中国风电装备企业出海的典范,从10年前蓬莱海工基地建设开始积极推动海外海上风电装备作为"第二增长曲线",2019年率先成功开拓欧洲海风市场实现从0到1突破,2022年开始连续斩获多个海外项目订单[3] 市场拓展与战略布局 - 2024年公司全面进入欧洲海风市场,成功通过绝大多数欧洲头部业主的合格供应商体系认证,作为"一供"或"主供"形成实质性业务合作,覆盖欧洲海风市场头部前五大业主[4] - 公司年初以来累计签单近30亿元,在手海外海工订单超100亿元,项目集中于欧洲北海、波罗的海,并锁定至2030年40万吨长期产能[9] - 公司签署首个海外重型甲板运输船建造合同,金额约3亿元,2027年交付,标志着全球物流体系布局取得突破,将进一步降低出口成本[9] - 公司前瞻布局浮式基础市场,组建欧洲浮式基础团队,与国际头部浮式基础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依托国内制造基地和供应链体系降低浮式风电综合成本[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7.80亿元,同比下降12.61%,但归母净利润达到4.74亿元,同比增长11.46%[6] - 2024年海外收入17.33亿元,占风电装备板块收入比重近50%,毛利率29.83%同比提升6.59个百分点,净利率12.54%同比提升2.71个百分点[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41亿元同比增长146.36%,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335.91%[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加109.48%,归母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加214.32%,出口海工发运量同比翻番,出口收入占比高达78.95%[6] 股价与市场表现 - 9月5日公司股价触及涨停板,收盘价39.78元涨幅10.01%,总市值253.70亿元,成交额15.04亿元[6] - 当日开盘价36.30元,最高价39.78元,最低价36.30元,昨收价36.16元,换手率6.27%,市盈率(TTM)29.97[7] - 均线指标显示MA5:33.7元、MA10:33.22元、MA20:32.81元[7] 行业前景与业绩预期 - 风电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大部分环节存货及合同负债位于历史较高水平,预计下半年行业装机需求有望延续高增[9] - 天风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0.5亿元、13.7亿元、17.6亿元,同比增加122%、30%、28%[9]
海上风电产业成新“风口”
齐鲁晚报· 2025-09-05 16:18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山东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已投入运行 海风中蕴含的能量被转化为电并输送到陆地[1] - 乳山海上风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和山东省现代海洋特色产业聚集区[3] - 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771万千瓦 占比73.48% 稳居全省前列[4] 产业链布局与企业集聚 - 乳山港周边集聚风电装备制造企业100余家 覆盖主机 塔筒 单桩 海缆等核心零部件生产[3] - 已引进各类风电装备制造业项目36个 形成集储能 实训 运维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3] - 海力风电生产1400吨单桩产品 所有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三期项目正在推进[1] 龙头企业投资与产能 - 海力 豪迈 明阳 中车同力等头部企业纷纷入驻乳山 形成强大磁场效应[3][6] - 朗盛新能源科技生产120多米长风机叶片 具备生产+运输一体化优势[3] - 预计2024年底乳山市海上风电年产值将突破150亿元[3] 核电产业发展配套 - 依托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4] - 已招引核电配套企业12家 40家本地企业加入核电辅导企业培育名录[4] - 建设前沿核电技术创新基地和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4]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采用全产业链视野发展 跳出单点招商局限 向核心零部件制造延伸[6] - 利用物流优势吸引头部企业持续增资扩产 带动产业迭代升级[6] - 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增强将吸引更多高端产品与创新要素聚集[6]
“山东造”大风车转出百亿大产业!海上“电风扇”半数来自这座城
齐鲁晚报· 2025-08-20 11:25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乳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配套率超过50% 涵盖主机 塔筒 单桩 海缆等核心设备生产[1] - 基地内海力风电生产1400吨单桩产品 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行 三期项目推进海上升压站模块生产[1] - 豪迈集团第三期年产1.5万吨高端海工油气特材管路项目于2024年7月投产 实现连续三年三投[1] - 产业集群集聚100余家企业 构建上游风场开发 中游装备制造 下游施工运维的全产业链模式[2] 产业规模与目标 - 乳山海上风电年产值预计2024年底突破150亿元[2] - 新能源产业2024年产值达112亿元 未来5年目标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4] - 已引进风电装备制造项目36个 拉动光伏 抽水蓄能 氢能等多领域协同发展[4] 战略布局与招商成果 - 乳山2021年跻身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布局四大功能片区[3] - 引进远景零碳产业园和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整机制造龙头项目[3] - 系统梳理15条产业链144家上下游企业 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3] - 推动渔光互补 抽水蓄能 绿电制氢等未来产业 创建省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4]
加码海上风电,欧洲启动“超密集建设期”!亚太地区唯一入局者,业绩能翻倍?
市值风云· 2025-08-08 18:13
欧洲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 英国政府宣布海上风电将进入"超密集建设期",目标2030年前实现43-50GW装机容量,2050年或突破100GW [4] - 德国计划2035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GW,2045年达到70GW [4] - 2024年末全欧累计装机容量仅为37GW,市场认为欧洲将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行业的下一个景气高地 [5] 欧洲本土制造能力不足 - 欧洲本土制造能力无法支撑其宏大的海上风电规划 [6] - 中信建投测算显示,2026年后欧洲单桩产能将出现显著缺口,2027年缺口达50万吨以上,2029年或超100万吨 [6] 中国企业潜在机会 - 历史经验表明,欧洲产能不足时中国企业可能介入并获取商业机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