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拍卖

搜索文档
三位数买高奢?中产把「海关拍卖」蹲成捡漏圣地
36氪· 2025-05-04 22:09
海关拍卖市场现象 - 海关拍卖中出现735件迪士尼周边玩偶 起拍价32480元 最终以280480元成交 溢价近9倍 [8][10] - 拍卖焦点集中在271只被误传为稀缺款"草莓贝"的玩偶 实际为普通款杰拉多尼 单价仅100元 [18] - 139名竞拍者参与出价 超6万人围观 反映二次元周边在拍卖市场的热度 [17] 谷子经济与走私动态 - 海关查获商品类型呈现年轻化趋势 包括迪士尼玩偶 泡泡玛特 labubu chiikawa 球星卡等潮玩IP [20][24][26] - 2025年2月谷子类商品6次登上海关新闻 显示该品类走私活动频繁 [27] - 代购利用5000元自用物品免税政策逃税 商业代购行为需全额缴税 [21] 奢侈品拍卖捡漏模式 - 中产通过海关拍卖以三位数价格获取奢牌 如1038件三宅一生服饰均价低于700元 [33][35] - 始祖鸟成为代购重点走私商品 催生拆标 吊牌买卖等灰色产业链 [36] - 富士拍立得等电子复古产品成为新兴走私品类 反映消费市场怀旧潮流 [38] 拍卖市场运作机制 - 走私商品需经完整司法程序才能拍卖 部分案件处理周期长达数年 [41] - 海关提供线下看样环节 但真假贝儿拍卖无人实地查验 [43] - 拍卖平台不提供售后保障 商品真实性依赖海关前期价格评估流程 [42][43] 灰色产业链乱象 - 社交平台出现假冒"海关货"销售群 宣称1折出售奢牌 实际为诈骗行为 [45] - 海关明确表示罚没物品仅通过正规渠道拍卖 不存在内部销售渠道 [45] - 代购行业根据海关罚没品类调整走私方向 形成"IP晴雨表"现象 [23][24]
三位数买高奢,中产都在海关拍卖捡漏?
虎嗅APP· 2025-05-02 22:06
海关拍卖市场现象 - 735件迪士尼周边玩偶在海关拍卖中以32480元起拍,最终成交价达280480元,溢价近9倍 [3][5] - 拍卖过程中因社交平台传闻包含271只"绿色贝儿"(实际为草莓贝),引发139人报名竞拍和超6万人围观 [8][12][13] - 草莓贝作为东京迪士尼限定款,市场价格从500元飙升至四位数,位列"迪圈四大贝王" [9][11] 潮玩IP市场动态 - 迪士尼玩偶、泡泡玛特Labubu等潮玩IP成为海关查获高频商品,反映其市场热度 [21][24] - 海关查获商品类型呈现明显代际特征,从早年潮鞋转向当前热门IP周边 [20] - 泡泡玛特Labubu玩偶全球热销,单次查获量达318只,仿品Ladudu同时出现 [21] 奢侈品拍卖行情 - 海关拍卖的1038件三宅一生服饰起拍价77万元,折合单价低于700元 [29] - 始祖鸟因中产需求旺盛成为"代购快乐衣",催生拆标、吊牌买卖等灰色产业链 [30] - 奢牌包袋拍卖价仅为市场价1-3折,形成"海关货"特殊市场 [29][36] 拍卖市场运作机制 - 海关拍卖商品需完成司法程序后方可上架,周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32] - 拍卖前设置线下看样环节但参与度低,如迪士尼玩偶拍卖无人到场查验 [34] - 正品鉴定主要依赖海关价格评估和代购来源证明,而非专业鉴定 [34] 灰色产业链现状 - 代购利用5000元自用物品免税政策进行商业走私,单案逃税超10万将面临刑责 [17][19][20] - 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假冒"海关货"销售群,商品折扣低至1折但多为仿品 [36][37] - 海关明确表示罚没物品不会通过私人渠道销售,相关宣传均属虚假 [37]
三位数买高奢,中产都在海关拍卖捡漏?
虎嗅· 2025-05-02 18:32
迪士尼玩偶拍卖事件 - 上海迪士尼735件海关罚没周边(含653只玩偶)以32,480元起拍,最终以280,480元成交,溢价达9倍 [8][10][13] - 拍卖关键转折点在于社交平台传言含271只"绿色贝儿"(实际为杰拉多尼猫玩偶),刺激60次竞价和超6万人围观 [14][18][21] - 玲娜贝儿衍生品"草莓贝"二手价从500元飙升至四位数,成为"迪圈四大贝王"之一 [15][17] 海关罚没潮玩市场观察 - 2025年海关频繁查获潮玩:2月厦门查扣70只泡泡玛特、4月长沙查获318只、上海查获600只仿Labubu玩偶 [25][26] - 代购利用5000元自用免税政策走私,球星卡/迪士尼限定/Chiikawa等IP商品成海关常客 [23][29][31] - 海关拍卖周期长(部分案件需数年),正品概率较高但无售后保障,2024年9月大连曾罚没215只迪士尼限定 [22][45][50] 奢侈品走私拍卖生态 - 哈尔滨海关罚没1124件服装含1038件三宅一生,起拍价77万(均价<700元/件) [35][36] - 始祖鸟代购形成拆标/吊牌交易产业链,单人单次走私达18件 [38] - 中产热衷海关拍卖奢品,但平台仅提供塑料袋包装照片,无瑕疵担保 [46][48] 灰色产业链与市场乱象 - 社交平台涌现假冒"海关货"群,宣称1折售奢牌包袋,实际为诈骗 [53][54] - 代购行业随需求变迁:从香港手机/日本药转向潮玩/奢牌,形成全球扫货网络 [39][56][58] - 海关缉私数据显示,2025年2月单月谷子类商品至少6次登上海关新闻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