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9-12 08:09
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经核实,2024年,新增用海面积比上年增长 15.6%,有效保障油气、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用海需求,海洋空间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加强;海上风 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近30%,海洋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 发的《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海洋能规模化利用,促进海洋能新技术、新 模式发展,推动海洋能与各类海上生产活动融合发展,拓展海洋能应用场景,提高海洋能开发利用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海洋能是重要绿色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海洋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环节,为提高新质生产 力提供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海洋能资源利用技术实现快速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我国首台兆瓦级潮 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成功投运,截至目前,新机组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创我国单机发电量新 高。波浪能利用取得新突破,在海岛能源保障、深水养殖、海上设备供电等多个领域开展了示范应用, 创造多项"全球首次"。我国先后布局实施一批潮流能、波浪能规模化示范工程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 工程技术经验。 不过,也要看到,海洋能规模化利用装备亟需迭代 ...
海浪变身“移动充电宝”:走近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人民日报· 2025-08-13 18:00
波浪能发电技术发展 - 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达1万千瓦时,可满足1500户家庭一天用电需求 [1] - 装置采用三角形设计,能量捕捉效率达28%,具备自适应波浪发电技术,能根据波浪大小自动调节发电机组 [2] - 装置通过船舶标准防腐设计,可抵御5.5米巨浪,已成功经受多次台风考验 [2] 海洋能资源潜力 - 全球海洋波浪能可开发量达20亿至30亿千瓦,相当于100个三峡水电站 [1] - 中国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运行装机规模分别居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 [2] - 海洋能装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已积累丰富工程技术经验 [2] 政策支持与规划 - 国家提出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目标为40万千瓦 [3] - 将推动海上风电与波浪能同场开发,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率 [3] - 计划开展海洋能资源普查并在全国沿海推广试点经验 [3] 技术挑战与突破 - 波浪能发电需经过三级能量转换,此前装置容量仅几百千瓦 [1] - "南鲲号"通过下潜模式抵御台风,实现稳定发电 [2] - 中国已掌握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关键工程技术 [2]
海浪变身“移动充电宝”
人民网· 2025-08-13 06:24
波浪能发电技术 - 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由我国自主研发,高27米,重6000吨,平面面积超3500平方米,相当于8个篮球场大小 [1] - "南鲲号"日均发电量达1万千瓦时,可满足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1] - 装置采用三角形设计提高波浪吸收效率,并配备自适应波浪发电技术,能量捕捉效率达28%,国际领先 [2] - 通过一键入水模式抵御台风,可扛住5.5米巨浪,已成功经历多次台风考验 [2] 波浪能资源潜力 - 全球海洋波浪能可开发量达20亿至30亿千瓦,接近或超过100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1] - 我国海岸线长,海洋国土面积大,波浪能资源丰富,可减少海岛柴油发电依赖 [1] - 波浪能发电装置为远海岛礁提供"移动充电宝"功能,解决电网距离远导致的供电成本高问题 [1] 海洋能发展现状与政策 - 我国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运行装机规模分别居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2] - 《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目标为40万千瓦 [3] - 政策支持试点工程建设,推动海上风电与波浪能同场开发,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率 [3] - 国家将开展沿海地区资源普查,加强政策引导以加速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3] 技术挑战与突破 - 波浪能发电需经过三级能量转换(波浪能→机械能→电能),此前装置容量仅几百千瓦 [1] - "南鲲号"通过自适应调节发电机组实现电流稳定输出,解决了波浪不连续性问题 [2] - 设备防腐设计符合船舶标准,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确保长期可靠作业 [2]
走近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海浪变身“移动充电宝”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09
技术突破 - 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达1万千瓦时 可满足1500户家庭日用电需求[1] - 装置采用三角形设计及自适应波浪发电技术 能量捕捉效率达28% 实现国际领先水平[2] - 通过一键下潜模式抵御台风侵袭 可承受5.5米巨浪 并通过中国船级社防腐认证[2] 资源潜力 - 全球海洋波浪能可开发量达20亿至30亿千瓦 相当于100个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 - 中国海岸线长且海洋国土面积大 波浪能资源丰富 可减少海岛柴油发电依赖[1] - 中国波浪能 潮流能 潮汐能运行装机规模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和第三[2] 政策规划 - 国家能源局提出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40万千瓦目标[3] - 将推动海上风电与波浪能同场开发 提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3] - 计划开展沿海地区海洋能资源普查并推广试点经验[3]
智研咨询发布:海洋经济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19 10:54
核心观点 - 海洋经济产业2024年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达10.5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2] - 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2][4] - 行业面临技术、资金及市场资源三重壁垒 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0][11][12][13] - 政策持续推动海洋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6][7] 定义及分类 -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的生产活动 包括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 [2][4] - 主要产业分类涵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2][4] 行业政策 - 2024年8月海南省提出推动海洋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建设绿色低碳临港产业园 [6][7] - 2025年2月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鼓励沿海省份发展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 [6][7] - 2022年三亚市提出构建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推动海洋经济向深海远洋延伸 [7] - 2024年浙江省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 打造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基地 [7] 发展历程 -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洋经济以渔业和运输业为主 改革开放后产业门类逐步齐全 [8] - 快速发展阶段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沿海省份将海洋经济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8] - 转型发展阶段推进海洋强国战略 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 [8]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涉及深海勘探、海洋工程等高技术领域 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 [10][11] - 资金壁垒: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前期投入巨大且回报周期长 例如装备制造和海上风电项目 [12] - 市场资源壁垒:市场格局集中 优质资源开发权由地方政府或大型企业掌控 [13] 产业链 - 上游为涉海设备制造和材料制造 [14] - 中游包括海洋渔业、油气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 [14] - 下游涵盖涉海产品再加工、批发零售及经营服务 [14] 行业现状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达10.5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2] - 海域要素供给保障有力 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资源供给能力提升 [2] 发展因素(机遇) - 可再生能源开发:政策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6][7] -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代渔业发展被列为重点方向 [7] - 绿色转型升级: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和低碳化发展 [6][7] 发展因素(挑战)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7] - 技术和人才瓶颈:高技术领域存在人才短缺问题 [10][11] 发展趋势 - 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6][7] - 拓展海洋能应用场景 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 [8] - 推动陆海经济一体化 优化海洋空间布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