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盛1号
icon
搜索文档
海上新广东·新粮仓图集
南方农村报· 2025-09-04 14:33
海上新广东·新 粮仓图集_南方 +_南方plus 蔚蓝海面上,钢 铁平台如巨人般 巍然屹立。台风 来临前,"湛农1 号"工作人员正 抢抓时间投放饲 料,18根深入海 床的桩柱让这座 投资3300万元的 海洋牧场曾成功 抵御17级超强台 风。不远 处,"海威2 号"的三万立方 米水体中,鳘 鱼、军曹鱼等高 端鱼群悠然游 弋;珠海万山群 岛畔,"格盛1 号"刚刚完成首 批章红鱼收获, 智能化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一年四季鱼获不断。(蓝东旭 摄) 广东的目光早已 越过近岸浅滩, 投向浩瀚深蓝。 6517个重力式深 水网箱、15座桁 架类智能网箱星 罗棋布,构建起 全国最大的深远 海养殖矩阵。在 阳江青洲 岛,"风机导管 架+养殖网箱"一 体化装备开创水 上发电、水下养 鱼的立体开发模 式;湛江湾实验 室里,科研人员 成功培育出30万 尾硇洲族大黄鱼 苗,为深海养殖 注入"种业芯 片" 。 湛江深海网箱养殖优势产区产业园。(视觉中国供图) 10万斤优质海鱼 跃上大湾区餐 桌。 "湛农1号"是全国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柯学潜 摄) "格盛1号"2025年完成首季试养,收获章红鱼超10万斤。(黄坚文 摄) 转化 ...
海上新广东·新力量图集
南方农村报· 2025-09-02 23:34
海上新广东·新 力量图集_南方 +_南方plus 广东正以澎湃新 力量 绘就2万亿元产 值的蓝色图景 人才、金融与组 织三重奏 正激荡出"海上 新广东"的壮阔 和声 "格盛1号"成功投产,背后是无数科技人才与金融活水相互作用的结果。(黄坚文 摄) 向海图强,奋楫 深蓝 凌晨五点,博贺 港码头已人声鼎 沸。人群中,不 少人手持直播设 备,正将刚上岸 的海鲜推介给屏 幕另一端的食 客。从传统渔市 到数字平台,新 农人借助互联网 破浪前行,成为 海洋经济转型的 鲜活注脚。 天还未亮,茂名博贺码头已挤满"寻鲜"的人群。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博贺渔港的海鲜被更多人了解。(吴秒衡 摄) 人才乘风破浪, 构筑起蓝色新动 力。广东持续优 化海洋人才政 策,打造强磁场 ——中山大 学"海琴"号ROV 完成6000米级深 海试验;湛江湾 实验室汇聚全球 领军科学家;阳 江风电毕业生起 薪达行业1.5 倍。柔性引 智、"候鸟型"团 队推动技术突 破,育苗成本降 35%,63个育种 团队并肩攻坚。 海洋人才矩阵正 从实验室延伸至 产业一线,成为 技术落地不可或 缺的支撑。 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在南 ...
珠海上新海洋牧场“样板间”:AI一键能养鱼、拎苗入住全托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7:06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进展 - 广东省累计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39个 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包括种苗培育 装备制造 饲料加工 设施养殖 精深加工 公共服务 文旅休闲 [1] - 珠海万山隘洲岛海域建成"标准海"样板区 采用"1+N"集群式养殖模式 以伶仃牧场1号为中控平台 配备30个90米周长重力式网箱 总养殖水体达24.5万立方米 [1] 智能装备与产能规模 - 珠海市年内将拥有12座深海养殖平台 居广东首位 海洋牧场养殖总水体超150万立方米 [2] - 上半年新增养殖平台2座 养殖工船1艘 新增养殖水体17.4万立方米 包括全国首个"标准海"样板区投产和全球首艘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下水 [2] 技术创新与运营模式 - 智能系统实现自动投喂 远程诊疗和数字化管控 中央控制室集成1000多个监测点位 双浮箱柱式结构可抵御台风 [3] - 采用"三海联动"机制整合海工建造力量 实行市场化运营 破解"九龙治海"困局 [2] - 立体化用海空间设计:水面发展休闲渔业 中层规模养鱼 底层培育藻贝 通过"节拍式养殖"实现全年稳产 [2] 养殖结构与经济效益 - 养殖品种梯度化布局:经济类占比60% 中高端占比30% 尖端类占比10% [3] - 预计年产海鱼2500多吨 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 主要品种包括金鲳鱼 海鲈鱼 石斑鱼 章红鱼等高附加值鱼类 [3] 标准化模式与产业推广 - "标准海"模式通过装备标准化 管理数字化和产业模块化实现快速复制 目标建成类似"安卓系统"的开放养殖架构 [4][5] - 计划3年内夯实本地经济模型 向全国输出深水装备养殖方案 并通过活鱼运输船等配套装备开拓海外市场 [5] 产业链配套与发展规划 - 珠海规划建设"四通一联"海洋基础设施体系 包括种苗繁育基地 功能饲料基地 智能养殖工船和数字交易平台 [6] - 2025年底目标实现海洋牧场养殖水体超150万立方米 需突破种苗 疫苗 饲料供给瓶颈和市场端价格接受度问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