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常宝股份(002478):新产线将建成 积极开拓新兴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5-02 14:49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12.11亿元,同比下滑7.07%,环比下滑17.74% [1] - 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滑33.00%,环比下滑50.10% [1] - 扣非净利润9384.20万元,同比下滑23.71% [1] - 毛利率环比下滑2.12个百分点至15.33% [2] - 投资收益为-2010.3万元,同比环比均大幅减少 [2] 业务动态 - 常宝特材项目热挤压生产线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7月进入调试阶段 [3] - 项目瞄准新能源、精细化工、海洋装备等高端市场,包括半导体与新能源领域特材产品 [3] - 新能源汽车用精密管项目已完成多个客户认证,形成系列化产品 [3] - 部分新产线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并实现小批量供货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EPS预测分别为0.72、0.79、0.83元 [4] - 2025-2027年BVPS预测分别为6.75、7.32、7.91元 [4] - 采用PB估值法,给予2025年0.9倍PB,对应目标价5.99元 [4]
常宝股份:新产线将建成,积极开拓新兴领域-20250430
华泰证券· 2025-04-30 1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对应目标价 5.99 元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常宝股份 2025 年 Q1 营收、归母净利同比和环比均下降,业绩回落主要因主营业务承压、期间费用增加、投资收益减少和公允价值变动负向变动 [1][2] - 常宝特材项目热挤压生产线等产线预计 7 月调试,瞄准高端市场,公司还推进新能源汽车用精密管项目,部分产线已试生产并小批量供货 [3] - 维持盈利预测,考虑钢铁公司盈利情况,将估值方法变更为 PB 估值法,给予公司 2025 年 Wind 一致预期 PB 均值 0.9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截至 4 月 29 日,目标价 5.99 元,收盘价 5.25 元,市值 47.32 亿元,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8273 万元,52 周价格范围 4.36 - 6.28 元,BVPS 6.38 元 [7]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661|5696|6120|6460|6827| |+/-%|7.03|(14.48)|7.44|5.55|5.6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783.03|634.22|646.19|712.43|751.90| |+/-%|66.24|(19.00)|1.89|10.25|5.54| |EPS(元,最新摊薄)|0.87|0.70|0.72|0.79|0.83| |ROE(%)|14.88|11.38|10.83|10.98|10.70| |PE(倍)|6.04|7.46|7.32|6.64|6.29| |PB(倍)|0.91|0.84|0.78|0.72|0.66| |EV EBITDA(倍)|2.58|2.43|1.76|1.30|0.75| [10]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 Bloomberg 代码|公司简称|Wind 一致预期 PB(2025E)| |----|----|----| |000959|首钢股份|0.6| |603878|武进不锈|1.0| |000932|华菱钢铁|0.6| |000708|中信特钢|1.3| |平均值|0.9| [11] 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 2023 - 2027 年进行预测,如 2025E 流动资产 6371 百万元、营业收入 6120 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 908.46 百万元等 [16]
中船防务首季净利预增超10倍 新接订单125亿年度计划完成七成
长江商报· 2025-04-14 08:0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净利润1.7亿至2亿元 同比暴涨1005.77%至1200.91% [1][2] - 扣非净利润预计1.65亿至1.95亿元 同比增长554.01%至672.92% [2] - 业绩增长主因船舶产品收入提升、毛利改善及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 [1][2] 新接订单与经营计划 - 2025年第一季度新接订单125.02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174.5亿元的71.64% [1][6] - 订单包括9200TEU集装箱船、1900TEU集装箱船、特种船及20000方LNG加注船等 [6] - 2024年全年经营承接250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165.56% [5] 手持订单与产品结构 - 截至2024年末手持订单合同总价约616亿元 其中造船订单587亿元 [5] - 手持订单包含130艘船舶产品和2座海工装备 总计477.67万载重吨 [5] - 2024年承接12型56艘新船订单 包括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氨燃料气体运输船及新能源船舶 [5] 行业背景与同业对比 - 2024年以来全球新造船市场繁荣活跃 新船成交规模创周期峰值以来新高 [3]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Q1净利润10亿至12亿元 同比增长149.35%至199.21% [3] - 中国重工预计同期净利润5亿至6亿元 同比增长269.66%至343.59% [3]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合计21.23亿元 2024年达8.88亿元 [4] - 截至2024年末研发人员1345人 占总人数21.56% [4] - 拥有13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在支线集装箱船、特种船等领域掌握自主核心技术 [4] 财务状况与资金流动性 - 截至2024年12月货币资金152.61亿元 短期借款5.98亿元 [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5.58亿元 长期借款40.49亿元 [6] - 资金流动性为全球市场开拓和订单承接提供稳固保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