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乘数

搜索文档
群众的“乐子”里 蕴含发展的“路子”(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15
这个夏天,被亲切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体育盛会。让人不禁想问, 其成功密码何在? 先看特质鲜明的"文化家底"。城市IP承载着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与人文基因,"盐水鸭PK恐龙""楚汉争 霸"……各地将独特的历史典故、风物特产、饮食文化巧妙融入赛事,活力赛场升级为城市魅力的文化 秀场。一场球赛,点燃乡情与自豪,放大城市辨识度和吸引力。 再看文旅消费的"乘数效应"。"常州还有几笔?""收下笔画,名字里有州的都是兄弟!"各地文旅账号借 势"玩梗",精准捕获流量密码。"叫南哥"帆布包、常州"恐龙妹"玩偶等文创热销……拥抱年轻态,抓 住"跟着赛事去旅行"风口,一系列引客又留客的好点子,为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最后看体育赛事的"群众基因"。教师、学生、快递员、司机……赛场上奔跑的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 们是赛场主角也是邻家面孔,赋予赛事"自家事"般的亲切感。球迷为之呐喊的,不仅是比分,更是那份 滚烫的拼搏精神。体育赛事只有真正扎根群众,才能激发广泛参与,永葆生命力。 "苏超"的火爆,是活力中国、乡土中国的生动注脚。它证明,接地气的文化有感染力,真诚的参与有凝 聚力,转化流量的巧思有生产 ...
刘世锦:扩消费稳增长要重视源头治理
和讯· 2025-05-02 16:01
目前我国消费不足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从购买力平价视角看,中国与OECD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相 比,家庭消费、最终消费和服务消费占GDP的比重均明显偏低,缺口达到1/4至1/3。中国居民实际 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低约20个百分点。 这种差距可称为"结构性偏差"。形成这一结构性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且 城乡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后、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政府资产负债表特点等。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作者刘世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课题成果,连载书系新书、好书。 解决消费不足需区分源头性问题和派生性问题,将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提升为稳增长的硬任务。短期 见效较快的措施是推动农村居民养老金改革,具体可通过财政刺激资金支持养老金发放、划拨国有权 益资本到养老金和完善养老缴费制度等多管齐下实现。 ——刘世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CF40)学术顾问、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01 我国消费不足存在 "结构性偏差"的成因 当前对我国消费不足问题讨论较多。从购买力平价来看,与 OECD 国家在大体 ...
财政三个关切思辨:规模、缺口、乘数
一瑜中的· 2025-03-29 18:43
联系人: 高拓(13705969808)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核心结论 A2:债务不是收支缺口的全部, 广义赤字率或提升1个百分点(而非2个百分点,绝对水平仍创历史新高) Q3 、怎么评价今年财政花钱的实际效果,该看资本金还是乘数? A3:可能更多要看乘数。提示关注投资乘数的变化、投资和消费的此消彼长。 风险提示: 后续财政政策超预期,预算与执行存在差异,未考虑潜在预算调整。 报告正文 一、 今年广义财政支出能增长3.6万亿,增速能到9.3%? Q1 、今年两本账预算支出目标加总为 42.2 万亿,比去年增加 3.6 万亿,所以今年的广义支出增速是 42.2/38.6 ( 2024 年广义财政支出) -1=9.3% ? 今年财政预算"大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交流中发现, 市场对今年财政"有多大"(支出、赤字水平) 和"怎么看"(效果评价)仍分歧较大,大到足以影响对今年财政的方向感知,通过三组问答可以厘清: Q1 、今年广义财政支出能增长 3.6 万亿,增速能到 9.3% ? A1: 这种测算忽略了一个技术细节,每年都会高估广义财政支 ...
李迅雷专栏 | 经济运行的成本、约束与优化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2-26 18:55
人们通常比较多地关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对经济维持运行所要承受的成本关注度不高。从客观上讲, 企业运营的成本容易计算,无非是生产和经营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成本。对于国家而言,成本的概念也 大致类似。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上升,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 年的赤字规模也有增大趋势,故应该考虑如何让经济运行降本增效,财政支出的正向乘数效应最大化,以 保持经济的良性运行,本文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我国经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步入高速增长期,从1980年到2010年这30年属于高速增长期,GDP平均增速超 过10%, 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2011年以后,经济增速开始缓慢下行, 就此告别了两位数增长的时代。 摘要 ● 中国经济是在二战结束近40年后才开始改革开放的进程,步入高增长阶段的时间更晚,故人口红利的窗 口期很短,赶超模式导致经济运行的后期成本迅速攀升。 ● 经济成本简单归结为生产要素的成本,即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资金成本。人口红利的消减导致劳动力 价格大幅上升;房地产繁荣导致土地成本上升,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加深;资金成本随经济增速 下行而降低, ...
经济运行的成本、约束与优化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1-26 19:55
人们通常比较多地关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对经济维持运行所要承受的成本关注度不高。从客观上讲,企业运营的成本容易 计算,无非是生产和经营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成本。对于国家而言,成本的概念也大致类似。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加,国家财 政支出规模也随之上升,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的赤字规模也有增大趋势,故应该考虑如何让经济运行降本 增效,财政支出的正向乘数效应最大化,以保持经济的良性运行,本文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摘要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 ——我国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偏快 我国经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步入高速增长期,从1980年到2010年这30年属于高速增长期,GDP平均增速超过10%, 2010年 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2011年以后,经济增速开始缓慢下行,就此告别了两位数增长的时代。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主要发生在2011年以前,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00年代,是改革开放红利和人口红利的集 中释放阶段,但2011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同时,随着房价的上涨,土地价格也 水涨船高,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经济运行成本的上升。 我国土地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