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义赤字率
icon
搜索文档
秒懂财政:从财政四本账到大财政的经济意义
2025-08-18 09:00
秒懂财政:从财政四本账到大财政的经济意义 20250817 摘要 中国财政体系由一般公共预算(占比 60%)、政府性基金(占比 20%)、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社保基金构成,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以税收 为主,政府性基金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社保基金占比逐步提升。 一般公共预算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税种 贡献约 70%的税收收入,间接税为主导的税收结构在过去促进了生产发 展,但当前可能需要财税改革。 政府性基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地产和基建支出;国有资本 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国央企利润上缴,用于国企资本金注入和政策性补贴, 近年来上缴比例提高以补充公共财政。 第一本账支出主要用于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和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 基建支出占比下降,债务付息支出占比相对较低,但赤字问题依然存在。 第四本账的社保基金面临收支缺口,依赖财政补贴弥补,随着人口老龄 化,缺口可能扩大,增加财政压力。 中国广义赤字率已接近历史高位,类似于日本过去 30 年的情况,未来 几年难以快速下降,需要经济结构调整和通胀回升。 一般公共预算中的税收结构如何? 一般公共预算中的税收结构中,85%为税收收入,其中增值税、消费税、企 ...
财政三个关切思辨:规模、缺口、乘数
一瑜中的· 2025-03-29 18:43
财政规模测算 - 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市场预期为9.3%,但实际可能仅为4%左右,因测算方法忽略了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技术细节,导致高估1~2万亿[4][5] - 2024年广义财政支出或增长约1.6万亿(而非市场预期的3.6万亿),绝对规模约40~40.6万亿,增速区间3.4%~5.1%[5] - 过去几年二本账"收入大于支出"规模约1~2万亿,导致年初预算直接加总两本账的算法会高估支出增速3~10%[5] 广义赤字率评估 - 新增政府债增长2.9万亿不等于广义赤字率提升2.1个百分点,因分母应使用当年GDP(141.5万亿)而非去年GDP[8] - 收支缺口计算需考虑调入资金及结转结余,今年补充资金减少近5000亿,导致广义赤字率或提升1个百分点至8.7%[9] - 广义赤字率绝对水平仍创历史新高,但提升幅度低于市场直观感受[9] 财政效果评价 - 资本金增量有限:中央预算内投资仅增350亿,专项债作资本金比例约10%,远低于30%上限[14][15] - 投资乘数下降:2024年财政资金撬动投资乘数约1.5,显著低于2009年4万亿期间的3~4倍[15] - 消费乘数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消费占比从2023年0%升至今年23%,育儿补贴等民生支出乘数或超3[17][18] - 专项债用途泛化影响效率:8000亿/年用于化债、土储专项债重启等政策削弱投资拉动效果[15]
债市启明|如何看待2025年财政预算以及前2月执行情况?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7 08:21
财政预算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财政一、二本账收入增速目标较低,反映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支出保持较高强度,财政逆周期调节加码 [1][5] - 测算2025年广义财政赤字约为11.4万亿,对应约8.0%的广义赤字率,分别为历史最高及第二高水平 [1][3][5] - 2025年1-2月财政支出进度快于收入,财政前置发力特征明显,对民生保障及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较大,有望推动经济温和回升 [1][4][5] 财政一、二本账收支目标 - **第一本账(一般公共预算)**:2025年收入预算增速仅0.1%,反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支出预算增速4.4%,体现逆周期调节 [2] -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提升至37.1%,科技支出占比升至4.2%的历史最高水平 [2] - **第二本账(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增速0.7%,延续低增长预期;支出预算增速大幅提高至23.1%,显示积极发力 [2] 2025年广义财政赤字测算 - 基于4%赤字率对应的5.66万亿赤字规模,隐含2025年名义GDP为141.5万亿,名义增速约4.9% [3] - 广义赤字规模11.4万亿(未纳入特别国债及隐债置换额度),广义赤字率8.0%,规模为历史最高,赤字率仅次于2020年 [3] 2025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 - **收入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主因企业所得税同比负增(反映企业经营压力)及个人所得税高增(春节错位影响) [4] - **支出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科技(10.6%)、教育(7.7%)、社保与就业(6.7%)等领域支出增速领先 [4] - 财政支出进度快于收入,结构上持续向民生及科技倾斜,与全年预算方向一致 [4]
【笔记20241224— 3万亿的特别国债】
债券笔记· 2024-12-25 00:00
资金面与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开展64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50%,净回笼2913亿元[1] - 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早盘宽松,午后短暂收敛后尾盘再度转松[1] - 银行间回购市场R001加权利率1.47%(+3bp),成交量74112.81亿元(+1750.52亿元),占比89.83%[2] - R007成交量3538.64亿元(-1531.63亿元),R014成交量4702.12亿元(+1522.66亿元)[2] 特别国债与债市波动 - 路透消息称明年特别国债规模或达3万亿元,推动债市利率震荡上行[2] - 10年期国债利率从早盘1.686%升至1.7275%,单日上行3.5bp[2][3] - 30Y-10Y国债利差走阔,主因保险配置动力减弱、农商行投资指导加强及权益资金对冲需求下降[2] 股市与债市联动 - 股市上涨超1.2%,受证监会澄清退市传闻带动[2] - 债市情绪受股市上涨及特别国债消息双重影响,10年期国债利率波动区间1.686%-1.7275%[2][3] 市场交易行为分析 - 跨年前机构存在提前止盈倾向,担忧MLF续作后降准预期及年初赎回压力[2] - 30天期回购利率R1M上行20bp至2.26%,反映跨年资金需求变化[2] 关键债券品种表现 - 24附息国债11(240011)收盘1.7275%(+3.5bp),剩余期限9.4164年[3] - 国开债240215收盘1.7995%(+3.95bp),30年期国债240006收盘1.9975%(+4b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