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商崛起
icon
搜索文档
东南亚要“装不下”出海的国产服装品牌了
虎嗅· 2025-10-11 11:07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A+H公司总数增至161家,另有逾50家A股公司正排队赴港上市 [1] - “国民男装”海澜之家已发布公告,计划在港股上市,并与中介机构就筹备事宜展开磋商 [1] - 企业选择从A股到港股重新上市,主要目的在于全球化战略布局 [1] 中国服装品牌东南亚市场扩张 - 海澜之家2017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出第一家门店,截至今年1月已在马来西亚开出50家门店,几乎都位于核心城市顶级购物中心 [2] - 放大到整个东南亚市场,海澜之家拥有78家正在经营的门店,公司2025年半年报提到将积极推动品牌出海 [2] - 森马及旗下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在东南亚常见,截至2023年底拥有70家海外门店,2024年海外门店数突破100家 [2] - 森马在东南亚重要区域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开设直营店,越南分公司2024年成立子公司并从加盟转为直营 [3] - 以门店数量计,森马和海澜之家海外门店数量均超过100家,属于头部品牌,UR、以纯、歌莉娅和利郎等正加速扩张 [3] - 安踏、李宁、361度等运动鞋服品牌出海也普遍选择东南亚市场为切入点 [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踏已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文莱等市场 [4] - 安踏副总裁称未来三年将在东南亚市场拥有1000家安踏品牌门店 [5] 东南亚市场中国品牌概况 - 除服装品牌外,餐饮、零售领域的中国品牌也蜂拥进入东南亚市场 [5] - 名创优品位于最负盛名的商场,蜜雪冰城、农耕记、霸王茶姬、小龙坎、贡茶等餐饮品牌在当地常见 [5] - 中国品牌集体到东南亚市场寻找增量,但越来越多品牌涌入可能导致“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竞争 [6] 出海业务营收表现 - 海澜之家2022年至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2.19亿元、2.72亿元、3.55亿元,增速分别为154.10%、23.98%、30.75% [7] - 海澜之家海外业务规模在总营收中占比极低,2022年至2024年营收占比仅为1.22%、1.31%、1.76% [7] - 我国传统服装品牌海外业务占比少有超过2%,森马2024年营业收入146.26亿元,境外营收同比增长82.8%但不足亿元,占比连1%都不到 [8] - 李宁去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外“其他地区”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仅有1.7% [8] - 安踏品牌CEO2024年曾表示“以前安踏的海外市场不到1%” [8] 出海战略面临的挑战 - 国产服装品牌赖以生存的核心优势是构建的庞大渠道网络,尤其在低线城市及县城快速铺开,结合代言人和广告实现规模化发展 [11] - 此模式有赖于我国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 [12] - 但在东南亚,品牌主要瞄准吉隆坡、曼谷等大城市,因中小城市受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影响发展缓慢,原有“方法论”难以成功 [12] - 东南亚城市化进程缓慢,导致品牌难以做到下沉,在二三线城市难寻中国品牌踪迹 [13] - 大部分国产服装品牌进入东南亚定位中高端,卖得比国内贵,失去了原本最大的价格优势 [13] - 东南亚居民生活消费主要通过线下门店,决定了出海品牌主力渠道仍在线下 [14] - 电商平台Shopee二季度营收5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净利润4.14亿美元,同比增长418.3%,显示平台从流量竞争转向商业变现 [15] - TikTok Shop在东南亚五大市场2025年上半年GMV增长93%至150%,内容电商处于爆发期 [15] - 东南亚市场可能进入货架电商和兴趣电商并行发展阶段,或加速电商渗透 [16] - 海澜之家去年发力线上渠道,线上销售营收占比由14.69%扩大至22.03%,但公司三季度营收38.89亿,同比减少11.01%,归母净利2.71亿元,同比大减64.88% [16] - 在东南亚押注线下高级商场和大店意味着不小成本投入,未来若电商崛起可能对线下渠道造成冲击 [16]
东南亚“装不下”出海的国产服装品牌了
新浪财经· 2025-10-11 10:42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A+H公司总数增至161家,另有逾50家A股公司正排队 [1] - 海澜之家已发布公告计划在港股上市,并与中介机构就筹备事宜展开磋商 [1] - 企业从A股到港股重新上市的主要目的在于全球化战略布局 [1] 服装品牌出海东南亚现状 - 海澜之家2017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出首家门店,截至今年1月在马来西亚拥有50家门店,在东南亚总计拥有78家正在经营的门店 [2] - 森马及旗下巴拉巴拉品牌在2023年海外业务加速重启,截至2023年底拥有70家海外门店,2024年海外门店数突破100家 [2] - 安踏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文莱及尼泊尔等市场成功布局,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东南亚市场拥有1000家安踏品牌门店 [3] - 除服装品牌外,名创优品、蜜雪冰城、农耕记、霸王茶姬等中国餐饮零售品牌也已强势融入东南亚生活消费场景 [3] 出海业务营收占比分析 - 海澜之家2022年至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2.19亿元、2.72亿元、3.55亿元,增速分别为154.10%、23.98%、30.75%,但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极低,分别为1.22%、1.31%、1.76% [6] - 森马服饰2024年营业收入为146.26亿元,境外营收同比增长82.8%,但不足亿元,占比不到1% [6] - 李宁去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之外的"其他地区"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仅为1.7% [6] - 安踏品牌CEO徐阳曾表示以前安踏的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不到1% [6] 出海战略面临的挑战 - 国产服装品牌核心渠道优势难以在东南亚发挥,因其依赖的低线城市下沉策略在东南亚受限于缓慢的城市化进程,品牌主要布局于吉隆坡、曼谷等大城市 [7][8] - 大部分国产服装品牌进入东南亚定位中高端,售价高于国内,失去了价格优势 [8] - 东南亚电商快速发展,Shopee二季度营收5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净利润4.14亿美元同比增长418.3%,TikTok Shop在东南亚五大市场2025年上半年GMV增长93%至150%,可能对侧重线下高端渠道的品牌构成冲击 [10][11] - 海澜之家去年发力线上渠道,线上销售占比由14.69%扩大至22.03%,但公司三季度营收38.89亿元同比减少11.01%,归母净利2.71亿元同比大减64.88%,显示线上转型挑战巨大 [11]
淘宝“扫地僧”退隐,代码敲出的传奇人生
搜狐财经· 2025-08-14 11:00
公司发展历程 - 阿里巴巴2000年处于起步阶段 办公楼普通但具有发展潜力[3] - 2003年非典期间公司秘密启动淘宝项目 与eBay竞争 三名工程师在民居内一个月完成网站搭建及交易系统论坛系统开发[3] - 淘宝上线初期界面设计故意保持土气风格以避免被竞争对手关注[3] 技术成就 - 2003-2007年蔡景现独立负责淘宝搜索引擎开发维护 涵盖底层算法与服务器集群管理[4] - 主导开发淘宝文件系统(TFS)解决海量小文件存储世界级难题 为阿里云发展奠定基础[4] - 在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期间用半年完成分布式文件系统核心模块编码 使项目周期缩短40%[4] 组织架构与荣誉 -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蔡景现因技术贡献入选集团合伙人 进入最高决策层[4] - 2017年以26亿元身家登上胡润财富榜 实现从程序员到亿万富豪的转变[4] - 2024年蔡景现离职 职级为P11但不带团队 可能与公司合伙人团队精简及管理效能提升相关[5] 行业影响 - 非典意外成为中国电商崛起契机 推动在线交易发展[3] - 淘宝早期开发采用隐蔽策略应对行业竞争[3] - 公司技术体系解决分布式存储与搜索引擎等基础架构问题 对电商行业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5]
淘宝传奇工程师“多隆”蔡景现:退隐江湖,代码铸就电商帝国基石
搜狐财经· 2025-08-14 05:22
阿里巴巴早期发展 - 蔡景现2000年加入初创期的阿里巴巴 当时公司规模小办公环境简陋[1] - 2003年非典期间秘密启动淘宝项目 蔡景现等三人团队在一个月内从零搭建淘宝网站及交易系统[1] - 初期开发条件艰苦 设备简陋且因限电不敢开空调 最终成功上线界面朴素的淘宝网站[3] 技术贡献与创新 - 2003-2007年独立承担淘宝搜索引擎开发维护工作 涵盖算法设计到服务器管理[3] - 主导开发淘宝文件系统(TFS) 解决海量小文件存储难题 为阿里云奠定基础[3] - 在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期间 半年完成分布式文件系统核心模块编码 项目周期缩短40%[3] 职业成就与影响 - 2014年入选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 成为最高决策层成员[4] - 2017年以26亿元身家登上胡润财富榜 实现程序员到亿万富豪的转变[4] - 25年阿里生涯中 其代码成为淘宝电商帝国的技术基石[4] 行业意义 - 淘宝早期技术突破直接推动中国电商行业崛起[1][3] - 技术专家个人成长路径为互联网行业树立标杆[4] - 阿里云基础技术的突破影响云计算行业发展[3]
长虹美菱(000521):双轮驱动,效率优化
长江证券· 2025-07-06 10: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长虹美菱“买入”评级,首次评级 [10][12][1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规模上行业结构性机会涌现,内销消费谨慎、电商红利和冰箱结构升级以及外销新兴市场白电渗透率较低,使公司空调业务借助电商和性价比提升市场份额,冰箱通过结构升级提升均价和质价比打开利润弹性,外销通过早期布局和深耕新兴市场提升份额;盈利上公司通过管理和运营改善持续降费提效 [3][10][1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底蕴深厚积累,多元发展创新 - 公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家电企业,1983 年转产电冰箱,四十多年发展成多元化家电企业 [22] - 第一阶段(1983 - 2008)美菱电器时期,2005 年与长虹重组后快速发展,营收从 2005 年 20.22 亿元增到 2008 年 48.14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33.53%,归母净利润从 2005 年 666 万元涨到 2008 年 2738 万元,复合年增长率 60.20% [24] - 第二阶段(2009 至今)长虹美菱时期,2009 年收购长虹空调和中山长虹,空调成主要增长动力,2015 年收购长虹日电拓展业务,营收从 2009 年 63.24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 286.0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10.58%,归母净利润从 2009 年 3.01 亿元到 2024 年 6.99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5.78% [28] - 2024 年公司小家电及厨卫收入占比 5.22%,冰箱 33.43%,空调 53.87%,近五年内销收入占比保持 60%以上,海外业务占比从 2016 年 23%提升到 2024 年 36% [2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绵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有控股企业 [31] 内销:顺应需求趋势,挖潜结构机会 空调:消费理性推动市场变革,电商崛起助力公司发展 - 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低位,消费理性延续,家电行业受影响,空调线上线下中低端价位品牌销售额份额上升,2024 年线上渠道小米、TCL 和华凌品牌销售额份额较 2020 年分别提升 10.50、1.27 和 6.49 个百分点 [36] - 长虹空调线上线下份额处于第三梯队,但 2020 年来市占率稳中有升 [43] 电商下沉渠道扩张,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 - 电商渠道减少线下投入,长虹美菱借助与京东合作,2019 年签署 GSKA 战略合作协议,2024 年与京东五星电器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目标未来三年销售规模倍增 [49] - 线上增加 2100 元以下低端空调投放,线下以 2100 - 3500 元中端空调为主力,覆盖不同消费层次和区域 [50] - 长虹空调性价比高,以京东 1.5 匹空调为例,国补后到手价 1699 元,性能参数与其他品牌相当 [64] 深度绑定小米代工,空调收入稳步增长 - 长虹美菱是小米主要空调代工企业,小米空调线上销量端份额从 2020 年 1.4%到 2024 年 13.8%,为公司空调业务提供稳定收入支持 [65] 冰箱:行业整体结构升级,性价比品牌机会涌现 - 冰箱行业结构升级,线下市场高端冰箱占比增加,十字四门冰箱销售量占比从 2021 年 23.4%提升到 2024 年 37.6%,均价从 7266 元提升至 8405 元 [67] - 美菱冰箱高端占比增加,2022 - 2024 年十字四门冰箱线下、线上销量占比分别提升 13.83 和 8.63 个百分点,2022 年来冰箱均价提升幅度高于行业整体 [73] 核心技术赋能,提升盈利空间 - 美菱冰箱技术优势明显,2024 年推出第三代“M 鲜生系列”冰箱,抗菌率 99.99%,可实现 0.1 度精确控温,采用置顶恒温鲜冻技术 [79] - “M 鲜生”系列冰箱为爆款产品,获世界纪录协会权威认证,2024 年冰箱产品均价上升,美菱品牌十字四门冰箱均价低于行业整体 [79][80] 外销:深耕新兴市场,拓展自牌增量 出口增速提升,聚焦新兴市场 - 近年来中国白电外销增速优秀,2024 年拉美、大洋洲、亚洲其他和东南亚地区美元口径空调出口额增速分别为 46%、34%、15%、和 31%,冰箱出口额增速分别为 51%、8%、14%和 7% [87] - 海外新兴市场空调和冰箱渗透率低,预计未来冰箱渗透率有望提升,外销量将快速增长 [87] - 中国白电凭借产品质量、性价比、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优势,在全球市场地位重要 [93] - 长虹美菱海外业务主要分布在新兴市场和增量市场,产品外销份额不断提升,2024 年空调外销量份额为 4.5%,冰箱外销量份额为 6.6% [110][111] 借助电商快速出海,塑造自主品牌形象 - 长虹在海外电商供应链与物流本土化、定制化电商专供、多平台布局上有优势,提升物流效率和客户体验,提高市场接受度,扩大全球市场触达率 [112][115][117] - 长虹通过跨境电商建立并提升海外品牌形象,CHiQ 品牌覆盖全球 40 多个国家,进驻 30 多个电商平台,取得畅销成绩,未来长虹美菱海外毛利率提升空间大 [122] 内生效率改善:深化整改,降费增效 公司双管齐下,提升整体效率 - 长虹集团 2014 年起改革取得阶段性成绩,长虹美菱通过管理端和运营端整改,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126] 管理端:激励员工,提升人效 - 管理端以“KPI 管工资”为原则,使管理层薪酬、利润分享和职位提升与绩效挂钩,严格执行绩效管理,长虹美菱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明显提升 [128][130] 运营端:平台改革,降低费用 - 长虹母公司平台化转型,营销端整合营销团队,建立智慧交易平台,美菱与智易家关联金额上升,销售费用率下降 [135] - 物流端长虹民生平台改革,长虹美菱存货周转率提升 [139] - 采购端推进采购供应链体系变革,长虹美菱市场支持费和管理费率下降 [142] 投资建议: 优化促成长,前景更可期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06、9.18 和 10.53 亿元,对应公司 PE 分别为 9.21、8.09 和 7.05 倍,给予“买入”评级 [10][149]
实体店难翻身?人民日报怒批:死的不是实体店,是20年不变经营脑
搜狐财经· 2025-05-04 07:10
文章核心观点 电商崛起使实体店经营困难,但部分实体店如胖东来、山姆等通过创新经营方式取得成功,实体店需改变思路、提升服务和体验以应对竞争[1][3][30] 电商的崛起 - 电商让购物更方便,大数据支持使消费者易买到喜欢商品,直播带货吸引消费者,售后保障周到,消费者对电商好感增加[7][9] - 传统实体店商品种类有限、购物环境不佳、退换货难,部分老板不愿改变经营方式[11] 胖东来的“人情味”逆袭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待顾客如家人,提供无微不至服务,如雨天送伞、照顾特殊顾客等[13][15] - 胖东来商品质量卓越,提供无理由退换货和差价补偿,融合超市和商场优点,建立“生活体验中心”,提供多元化消费体验[17][19] 实体店的生存之道 - 山姆会员店采用会员制精准锁定目标群体,提供大包装商品且价格有优势,吸引众多忠实顾客[23] - 西西弗书店改变传统模式,设置免费阅读区、咖啡吧,营造艺术氛围,提供文化感受,吸引年轻人成为顾客[25][28] 新时代实体店的战略升级 - 实体店应提升服务和体验,用特色、周到服务和过硬质量吸引、打动和留住顾客[30] - 永辉超市借鉴胖东来经验,实施“员工合伙人制”,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销售额大幅增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