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市场
搜索文档
大疆「摔跤」,影石「拱火」
36氪· 2025-10-15 18:43
产品市场表现与消费者反应 - 大疆Pocket 3产品力强大,深受视频博主和普通消费者热捧,长期处于缺货状态,在第三方电商平台需加价或搭配配件出售[1] - 临近双11,大疆热门单品突然大幅降价,Pocket 3原价3499元直降700元,Action 4售价低至1200多元约为发布时五折,Mini 4 PRO无人机降价近1500元[2] - 价格调整引发用户集体声讨,主要原因为用户下单前曾得到客服“不会降价”的承诺,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大疆降价”相关的投诉近1700条[1][2][4] 价格策略与客户服务问题 - 大疆对退差价采取“双重标准”,线上渠道如京东下单用户较顺利申请到差价退还,保价期可长达30天,但线下实体店用户往往被以“渠道差异”为由拒绝[4][5] - 例如,杭州丁先生在湖滨银泰大疆店购机后遇降价被拒退差价,上海龚女士15天前购机不符合线下7天保价政策,仅获赠小礼品补偿[5] - 此次风波暴露出公司服务短板,包括消费者预期管理不足、应对预案准备不足以及线上线下政策不同步[9] 行业竞争格局 - 竞争对手影石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近70%,其CEO在大疆降价后主动向近期购买大疆产品的消费者提供100元无门槛代金券,展现快速响应能力[6][11] - 大疆面临多面围攻,在无人机赛道,影石发布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在手持视频拍摄赛道,面临iPhone、vivo、OPPO等手机厂商竞争,后者新产品预计2026年上市[12] - 大疆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下滑,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反映行业格局深刻变化[14] 公司战略转型与挑战 - 大疆正从主要服务专业用户和发烧友向消费级市场扩展,新用户群体更关注性价比、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对公司提出新挑战[10] - 公司孵化新增长曲线,如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对标影石,并上市扫拖一体机器人ROMO,但新产品在吸尘、拖地方面尚不成熟,获用户负面评价[13][14] - 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500亿元,净利润率逼近40%,但在智能影像设备下半场竞争中,需在过硬产品基础上提供有温度的服务[6][15]
中国太阳能风扇帽走俏海外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经济日报· 2025-09-03 14:07
产品案例 - 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风扇帽在美国社交平台爆火 定价近40美元 成为现象级爆款 [1] - 产品将光伏技术与帽子结合 利用太阳能为风扇提供动力 满足户外便携防暑降温需求 [1] - 技术采用相对成熟的光伏组件小型化方案 实现高效低成本化 属于创新应用组合 [1] 市场潜力 - 新能源消费级市场潜力达万亿元级规模 目前渗透率极低 发展空间巨大 [2] - 户外场景可开发发电遮阳伞 便携太阳能充电板 太阳能背包 户外电源等产品 [2] - 家居场景适用小型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户外感应灯 庭院伞 家用储能系统 [2] - 随身场景包含光伏充电宝 自发电可穿戴设备 太阳能充电手机壳等方向 [2] 战略价值 - 消费级产品能普及新能源认知 培养用户习惯 推动产业链品牌升级与市场扩容 [3] - 相较于大型项目 消费级产品附加值更高 可创造稳定持续现金流 [3] - 产品需注重用户体验 结合外观设计 安全性能 性价比 传递科技环保理念 [3] 行业转型 - 新能源企业需从"大项目思维"转向"新能源+消费品"融合创新理念 [3] - 需摆脱传统工业品设计束缚 通过电商渠道快速触达消费者 [3] - 产品广泛融入日常生活将打开产业空间 提升绿色消费意识 [4]
中经评论:中国太阳能风扇帽走俏海外的启示
经济日报· 2025-08-21 08:07
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风扇帽以40美元定价在海外电商平台成为现象级爆款 发掘新能源消费级市场蓝海潜力 [1] - 产品成功源于精准解决户外防暑降温需求痛点 并受益于光伏技术小型化高效化低成本化演进 [1] - 新能源技术与消费品融合验证可行商业模式 消费者付费意愿提升 [1] 市场机遇 - 消费级新能源市场潜力达万亿元级规模 目前渗透率极低蕴含巨大发展空间 [2] - 户外场景可开发发电遮阳伞 便携太阳能充电板 太阳能背包 户外电源等产品 [2] - 家居场景适用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户外感应灯 家用储能系统等 [2] - 随身场景适合集成光伏充电宝 自发电可穿戴设备 太阳能充电手机壳等 [2] 战略价值 - 消费级产品能普及新能源认知 培养用户习惯 推动产业链品牌升级与市场扩容 [3] - 相较于大型项目 消费级产品附加值更高 可创造稳定持续现金流 [3] 发展路径 - 需从"发电思维"转向"赋能生活" 将用户体验置于首位 [3] - 产品需具备好用易用特性 吸引人外观 可靠安全性能及合理性价比 [3] - 品牌建设需传递科技感环保理念 改变工业品笨重形象 塑造亲和力新貌 [3] - 充分利用电商平台覆盖范围与便捷性实现渠道创新 [3] 行业影响 - 新能源产品广泛融入日常生活将打开产业空间 提升全民绿色消费意识 [4] -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4]
80元租“机械腿”火遍景区,外骨骼机器人开启掘金时代?
36氪· 2025-05-12 09:28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外骨骼机器人从专业医疗和工业领域向消费级市场拓展 主要受益于技术迭代 规模应用和核心部件成本下降 [1][3][4]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产业产值预计从2020年3.92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6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3% 出货量从2025年10.7万件增至2028年30.1万件 [7] - 消费级市场增长动力来自老龄化社会辅助设备需求 户外运动爱好者及运动损伤年轻人群的现实需求 [1][7] 产品商业化与定价策略 - 景区租赁模式大幅降低体验门槛 泰山景区执行80元/3小时 恩施大峡谷98元/3小时 华山景区200元/天 [2][3] - 消费级产品售价显著下探 深圳肯綮科技产品售价6000-8000元 杭州程天科技推出2599元个人用户产品 傲鲨智能推出千元级产品 [4] - 成本下降主要依赖轻量化材料应用 驱动电机性能升级和智能控制系统优化 [4] 企业战略与资本布局 - 多家企业调整产品方向聚焦消费级市场 傲鲨智能推进B端市场C端化 程天科技首次推出个人用户产品 [6] - 户外品牌跨界布局 始祖鸟发布动力外骨骼软壳裤 探路者与迈宝智能联合开发登山外骨骼 [6] - 资本市场热度提升 傲鲨智能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长沙优龙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 [5] 技术进展与用户体验 - 产品轻量化成效显著 景区投放设备总重约1公斤 具备感知穿戴者动作并适时助力的功能 [1][5] - 用户体验存在技术瓶颈 设备与人体动作节奏不匹配可能破坏平衡 长期使用可能削弱身体自我感知能力 [7][8] - 舒适性有待改善 长时间穿戴导致绑定位置出汗和疲劳感 行业缺乏安全规范与标准 [9] 市场推广挑战 - 当前产品仍被定位为辅助行动的电子设备而非医疗康复产品 需使用者具备一定控制力 [8] - 行业缺乏明确安全性 可靠性及健康影响评估标准 仅靠降价不足以支撑长远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