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学习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中邮因子周报:深度学习模型回撤显著,高波占优-20250901
中邮证券· 2025-09-01 13:4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Barra风格因子[15] 因子构建思路:采用Barra框架下的多个风格维度,包括市场相关、估值、盈利、成长、流动性等,通过线性组合或直接计算方式构建[1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Beta因子:直接使用历史beta值[15] * 市值因子:对总市值取自然对数[15] * 动量因子:计算历史超额收益率序列的均值[15] * 波动因子:由历史超额收益率序列波动率、累积超额收益率离差、历史残差收益率序列波动率三部分按权重组合而成,公式为 $$0.74 * 历史超额收益率序列波动率 + 0.16 * 累积超额收益率离差 + 0.1 * 历史残差收益率序列波动率$$[15] * 非线性市值因子:对市值风格值取三次方[15] * 估值因子:使用市净率的倒数[15] * 流动性因子:由月换手率、季换手率、年换手率按权重组合而成,公式为 $$0.35 * 月换手率 + 0.35 * 季换手率 + 0.3 * 年换手率$$[15] * 盈利因子:由分析师预测盈利价格比、市现率倒数、市盈率ttm倒数按权重组合而成,公式为 $$0.68 * 分析师预测盈利价格比 + 0.21 * 市现率倒数 + 0.11 * 市盈率ttm倒数$$[15] * 成长因子:由分析师预测长期盈利增长率、分析师预测短期利率增长率、盈利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按权重组合而成,公式为 $$0.18 * 分析师预测长期盈利增长率 + 0.11 * 分析师预测短期利率增长率 + 0.24 * 盈利增长率 + 0.47 * 营业收入增长率$$[15] * 杠杆因子:由市场杠杆率、账面杠杆、资产负债率按权重组合而成,公式为 $$0.38 * 市场杠杆率 + 0.35 * 账面杠杆 + 0.27 * 资产负债率$$[15] 2. 因子名称:基本面因子[18][20][22][24][26]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从盈利能力、成长性、估值等多个维度构建因子,涉及的财务指标均为ttm方式计算[1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中提及的具体基本面因子包括营业利润超预期增长、营业周转率、市盈率、roe、roc超预期增长、市销率、roa超预期增长、roa增长、roc增长、营业利润率、净利润超预期增长、营业利润率增长、roa等[20][24][26] 3. 因子名称:技术类因子[18][20][22][24][26]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市场交易数据,从动量、波动等维度构建因子[18][20][22][24][26]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中提及的具体技术类因子包括120日动量、20日波动、20日动量、120日波动、中位数离差、60日波动、60日动量等[24][26] 4. 因子名称:GRU因子[18][20][22][24][26]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GRU深度学习模型构建的因子[18][20][22][24][26]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报告中提及的具体GRU因子模型包括barra5d、open1d、close1d、barra1d等[18][20][22][24][26] 5. 因子名称:多因子组合[8][29] 因子构建思路:将多个因子组合成一个综合性的多因子模型[8][29]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Barra风格因子,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市值因子多头表现较好,非线性市值因子多头表现较好,成长因子多头表现较好,流动性因子多头表现较好,盈利因子多头表现较好,估值因子空头表现强势[3][16] 2. 基本面因子(全市场),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均为正向,营业相关因子多空收益最强,权益类收益相关因子多空表现次之[4] 基本面因子(沪深3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均为正向,营业相关因子多空收益最强,权益类收益相关因子多空表现次之[5][20] 基本面因子(中证5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多数为正,估值因子多空收益显著为正,超预期增长类因子多空表现次之[6][22] 基本面因子(中证10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多数为正,增长类和超预期增长类因子多空表现显著为正,静态财务因子多空收益表现不显著[7][26] 3. 技术类因子(全市场),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均为正向,波动因子多空收益较为显著[4] 技术类因子(沪深3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均为正向,波动因子多空收益较为显著[5][20] 技术类因子(中证5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均为正向[6][22][24] 技术类因子(中证10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均为正向[7][26] 4. GRU因子(全市场),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barra1d模型多空收益表现较好,其余模型均有所回撤[18] GRU因子(沪深3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barra5d和open1d模型多空表现有所回撤,close1d和barra1d模型多空收益表现较好[5][20] GRU因子(中证5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barra5d模型多空收益回撤较大,barra1d模型多空收益强势[6][22] GRU因子(中证1000),近一周多空收益表现:barra5d模型多空收益表现较差,barra1d模型多空表现较好[7][26] 5. 多头组合策略(比较基准:中证1000指数),近一周超额收益:open1d模型 -0.97%,close1d模型 -1.68%,barra1d模型 0.57%,barra5d模型 -2.17%,多因子组合 -0.29%[29] 多头组合策略(比较基准:中证1000指数),近一月超额收益:open1d模型 -2.85%,close1d模型 -4.50%,barra1d模型 0.75%,barra5d模型 -3.76%,多因子组合 -2.43%[29] 多头组合策略(比较基准:中证1000指数),近三月超额收益:open1d模型 -2.74%,close1d模型 -3.80%,barra1d模型 0.48%,barra5d模型 -2.91%,多因子组合 -2.79%[29] 多头组合策略(比较基准:中证1000指数),近六月超额收益:open1d模型 3.10%,close1d模型 0.92%,barra1d模型 1.61%,barra5d模型 3.17%,多因子组合 1.69%[29] 多头组合策略(比较基准:中证1000指数),今年以来超额收益:open1d模型 4.20%,close1d模型 1.90%,barra1d模型 4.38%,barra5d模型 4.13%,多因子组合 0.01%[29]
国债期货系列报告:多通道深度学习模型在国债期货因子择时上的应用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8-28 16: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提出融合日频与分钟频数据的深度学习双通道模型,能提升策略在样本外尤其是市场下行期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为重构债市量化择时体系提供新思路 [2] - 双通道模型在样本外测试表现优于单一日频模型,空头行情中胜率高,有双向预测能力 [3] - 在多因子择时框架中,应约束深度学习因子权重,结合逻辑型因子决策,实现可解释性与绩效提升统一 [43][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深度学习模型介绍 - 传统量化债市择时体系中因子挖掘体系难以覆盖有价值信息,深度学习技术可从数据中寻找复杂关系,补充增强传统因子挖掘体系 [7][8] - RNN能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但处理长序列时会出现梯度消失问题 [9] - LSTM通过细胞状态和三个门控单元解决梯度消失问题,能有效传递长序列信息 [15] - GRU是对LSTM的参数化近似,减少可学习参数数量,在多数序列建模任务中不牺牲性能 [19] - 设计双通道模型,处理日频和分钟频数据,融合二者输出,反映市场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 [22][23] 国债期货择时检验 回测设置 - 目标变量为10年期国债期货open to open的收益率,回测时间区间为2016年1月 - 2025年8月,日频调仓,保证金100%,1倍杠杆,手续费双边万1 [25][26][27] 日频通道模型 - 输入80个日频特征,RNN回看周期10日,LSTM和GRU回看周期20日 [28] - 单一日频通道模型样本内表现理想,样本外表现差,有过拟合情况 [33] 双通道模型 - 融合多频率时序信息,用GRU和LSTM结构设计,样本外稳定性强,能提升模型泛化能力 [34][41] - 双通道模型空头胜率在样本内外均较高,加入低权重因子可增强多因子择时框架在市场下行中的准确度 [42] 多因子框架中的深度学习配比 - 采用约束性配置策略,控制深度学习因子权重,结合逻辑型因子,实现可解释性与绩效提升统一 [43][44] 结论 - 提出的双通道深度学习框架能提高多因子策略性能,但市场底层逻辑转变或极端市场环境下有风险,建议结合逻辑型因子决策 [45][46]
Cell子刊:舒妮/黄伟杰团队综述AI赋能多模态成像,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精准医疗
生物世界· 2025-05-27 07:57
神经精神疾病精准医疗 - 神经精神疾病具有复杂病理机制和临床异质性,传统诊疗方法面临挑战 [2][6] - 多模态神经影像与AI技术结合成为早期发现和个性化治疗的关键途径 [2][6] - 多模态AI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准确率达92.7%,比单模态提高15%以上 [13] 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 - 多模态神经影像从结构、功能、分子三个维度全面解码大脑 [8][9] - 结构影像(如MRI)检测脑组织体积和皮层厚度变化,发现自闭症儿童出生后的皮层过度生长 [8][9] - 功能影像(如fMRI、脑电图)捕捉神经元活动信号,绘制脑网络通信图 [9] - 分子影像(如PET)追踪病理标志物,提前10-20年预警阿尔茨海默病 [9] AI技术应用 - AI通过特征融合术整合多模态数据,包括早期融合、中期融合和晚期融合 [12] - 深度学习模型(CNN、GNN、Transformer)识别脑结构变化、解析脑网络连接模式和处理跨模态关联 [17] - 多模态AI在临床预测中表现优异,如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路易体痴呆准确率达87%,癫痫发作预测准确率超98% [14] 临床实践成果 - 精准诊断:融合脑电图与功能影像对癫痫发作预测准确率超98% [14] - 预后预测:AI预测抑郁症药物疗效准确率达89%,并能评估认知衰退速度 [15] - 患者分型:AI在20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发现3种亚型,指导个性化治疗 [16] 未来研究方向 - Transformer类跨模态模型或统一处理影像、基因和临床数据 [23] - 动态监测网络实时追踪脑网络变化,捕捉疾病转折点 [23] - 开发轻量化模型嵌入MRI/PET设备,快速输出辅助报告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