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理财资金入市路径变革调查
经济观察网· 2025-07-15 19:52
政策导向与市场现状 - 国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公司要求下半年增加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 [2] - 截至6月底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规模30.97万亿元 混合类/权益类占比仅2.08%与0.09% 合计0.67万亿元 [3] - 六部委发布《实施方案》允许银行理财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5] 产品销售困境与原因 - 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净值波动大 风险等级R4-R5需临柜面签 操作繁琐导致销售受阻 [3] - 代销渠道反馈R4-R5产品认购金额多低于2亿元 80%投资者不接受净值波动超3% [6][7] - 投资者风险偏好集中于R1-R2 固收类产品占存续规模75.57%达23.4万亿元 [6] 产品创新与应对策略 - 理财子公司转向含权产品(固收+权益) 权益占比≤20% 风险等级R3 平衡风险收益 [8] - 平安理财配置红利资产/可转债等 结合市场中性策略 目标绝对收益增厚 [9] - 含权产品年化收益率3%-4%高于纯固收类2.3% 但需控制净值回撤在3%以内 [9][10] 运营挑战与风控措施 - 监管禁止平滑估值后 理财子公司通过调仓优化策略 目标净值波动率≤1.8% [10] - 权益策略投资占比超15%时启用对冲工具 避免市场波动导致大幅回撤 [11] - 含权产品面临收益稀释问题(规模扩大致收益率下降)及投资者对波动适应性不足 [11]
存款利率1时代,理财成“炸子鸡”?上半年哪类产品收益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7-10 12:3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30.97万亿元,半年增加1.3万亿元 [2][3] - 上半年规模呈现"先下后上"趋势,一季度末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8100亿元,二季度资金回流 [3]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下滑至22.1%,固收类产品占比提升至75.6% [3] 收益率表现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65%,显著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不足1%) [2][3] -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1.54%,纯固定收益类、"固收+"类分别为2.98%、2.71% [2][4] - 含权益类产品波动明显:混合类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3.06%(1月为-0.26%),权益类上半年2.49%(前两月冲高至8.72%) [7] 产品结构变化 - 新发固收类理财产品1.45万只,占比93.3%,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现金管理类新发669只,占比4.3%,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3] - 混合类理财产品占存续规模2.08%,权益类占0.09%;新发混合类258只(占比1.7%),权益类69只(占比0.4%) [7] 资产配置趋势 - 理财产品资金主要投向债券(43.9%)、现金及银行存款(23.3%)、同业存单(13.5%) [8] - 行业通过增加权益、衍生品等配置增厚收益,"固收+"产品布局加速,但上半年平均收益2.72%暂未超越纯固收类(2.98%) [11] 业绩基准调整 - 2025年6月新发开放式、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降至1.97%、2.54%,较去年12月下降0.45、0.21个百分点 [9] - 5月以来理财公司发布超900条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公告 [9] 行业应对策略 - 理财公司探索多元化策略,如ETF轮动、利率量化、定增量化等,以固收资产打底结合权益加持 [11] - 需建立与风险预算匹配的资产配置体系,优化产品配置结构 [11]
首例理财资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光大理财拟以2000万元认购外高桥定增股份
财经网· 2025-04-18 18:29
理财资金入市进展 - 光大理财成为首家通过权益类理财产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理财公司,以外高桥为标的获配181.4882万股,金额约2000万元 [1] - 此次外高桥定增总发行2.25亿股,募集资金24.75亿元,共有11家机构参与 [1] - 该案例是2023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打通理财资金入市堵点后,全市场首单理财直投定增项目 [2] 政策环境支持 - 2024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允许银行理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给予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2] - 2024年3月沪深交易所修订实施细则,新增理财公司为IPO网下投资者,并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 [3] - 政策明确理财公司多个产品参与定增时可合并计算为一个发行对象 [3] 理财公司市场动向 - 光大理财等7家理财公司近期持续增持ETF产品,杭银理财、兴银理财宣布自购旗下含权理财产品 [3] - 光大理财表示将加大资本市场布局,包括ETF、定增、可转债、可交债等工具 [4] - 行业在政策支持下逐步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2024年以来理财资金入市空间持续扩大 [2][3] 市场背景 - 2023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打通理财资金入市堵点 [2] - 监管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覆盖社保、保险、理财等多类资金 [2] -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确认光大理财案例具有市场里程碑意义 [2]
理财资金入市难在哪
经济日报· 2025-03-26 05:59
理财资金入市难在哪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自提出以来,广受市场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明确"大力推动中 长期资金入市"。理财资金体量大,如何有效引导其入市,关乎投资者的钱袋子以及权益市场的长远发 展。在业内看来,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机会增加,预计会有更多理财公司发力权益投资。但当前理财资 金入市仍存障碍,需进一步打通堵点。 投资者风险偏好低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06 万亿元,占比为0.2%;理财产品资产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0.83万亿元,占比为2.58%。普益标准研究 员崔盛悦表示,目前银行理财机构仍以发行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为主,虽然有部分机构于去年加大 了"含权"产品的发行力度,但供投资者选择的混合类、权益类产品数量仍相对较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理财产品相对更加追求安全稳健,主要面向稳健型投资者, 因此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等固定收益领域。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混合类、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低, 可能与理财公司投研能力以及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有一定关系。 崔盛悦分析,从认购流程来看,根据2021年5月份发布的《理财公司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