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钱长投

搜索文档
政治局会议定调全面深化改革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
环球网· 2025-07-31 11:37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1] - 围绕"稳"与"活"综合发力 聚焦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优化"长钱长投"生态 增强科技创新制度包容性 [1] - 2025年以来市场韧性增强 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视野 中央汇金发挥平准基金作用 [1] 市场运行机制 - "稳"的机制完善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资本市场分量加重 [1] - "活"的基础扎实 投资端改革推进 包括促长钱长投 加强市值管理 公募基金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1] - 市场逻辑转向业绩驱动和制度变革驱动 [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监管部门持续壮大优质上市公司群体 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 [4] - 提高上市公司运用注销式回购 增持 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手段便利度 [4] - 加强从严监管 完善打击财务造假的市场化监督体系 严防并购中的利益输送 [4] 长期资金生态优化 - 长期资金是市场"稳定器" 推进"长钱长投"是改革亮点 [4] - 推动长钱入市方案落地 优化投资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长周期考核 [4] - 拓宽长钱入市通道 丰富适合长钱投资品种 [4] 科技创新支持 - 资本市场需构建适配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制度体系 [5] - 监管部门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 将出台创业板改革举措 [5] - 突破传统估值和上市标准 增强对轻资产 高投入 长周期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5] 市场环境与趋势 - 经济基本面稳进 宏观调控积极有为 改革举措稳步落地支撑市场稳定性 [5] - 科技变革大潮下 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质效成为下一阶段改革重点 [2]
险资举牌次数创近四年新高 高股息、科技股受追捧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02:50
保险资金配置动态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人身险行业股票持仓市值达2.6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775亿元,增幅16.65%,股票配比提升0.86个百分点至8.43% [1] - 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次数达21次,创近四年新高,平安人寿举牌7次居首,长城人寿3次,新华保险、瑞众人寿等各举牌2次 [1] - 多家大型险企表示2025年将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政策推动下保险资金权益配置空间进一步打开 [1] 举牌案例与标的分析 - 7月利安人寿举牌江南水务,持股比例升至5.03%,市值2.49亿元,其权益类资产占比16.29% [3] - 信泰人寿举牌华菱钢铁,持股比例5%,账面余额16.96亿元,权益类资产占比19.07% [3] - 中邮人寿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持股比例5.0722% [3] - 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认购峰岹科技8.69%股份,出资2500万美元 [4] - 前6月举牌标的集中于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公用事业、能源及科技行业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财政部2025年7月11日发布通知,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长周期指标权重提升至70% [7] - 中国人寿表示新政策有利于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与负债匹配,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 [7] - 保险资金配置策略转向高股息与科技类组合,银行板块获险资持续增持,一季度末持仓市值2658亿元居各行业首位 [8] 行业配置偏好 - 银行股因高股息特性受险资青睐,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等频繁加仓,推动板块股价上涨 [8] - 科技成长板块(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成为险资重点布局领域 [9] - 险资调研数据显示,科技类板块调研次数占比超60%,工业机械、电子元件、半导体等为高频关注领域 [9][10] 市场信号与趋势 - 保险资金从短期博弈转向"长钱长投",推动高股息、低波动核心资产估值修复,银行板块估值提升明显 [5][6] - 险资参与公司治理趋势增强,通过派驻董事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深化主业,引导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 [6]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对高股息资产的配置需求将持续存在,银行股安全边际受追捧 [8]
信银理财封春升:“长钱长投”推动银行理财资金多元配置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02:58
银行理财市场发展 - 银行理财具备"长钱"天然优势 负债规模稳定 有利于长期投资 [2][3] - 信银理财重点推动1年期及以上封闭式产品发行 减少赎回压力 [3] - 银行理财逐步加大科技 创新药等领域权益资产配置 需长期持有获取成长红利 [3] 银行理财面临的挑战 - 客户风险偏好偏低 含权产品配置比例有限 影响推广 [3] - 银行渠道销售的新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高 [3] - 市场波动与赎回压力导致资金倾向"短期行为" [3] - 投研能力在择时 回撤控制 风险分散方面待提升 [4] 银行理财应对策略 - 产品设计注重持有期与波动控制 [3] - 打造高频顾问式陪伴服务 帮助客户理解净值波动 延长持有周期 [3] - 优化投资者教育与内部考核机制 引导"长钱长投" [3] - 采用"多资产多策略组合投资+投资顾问服务全程陪伴"双轮驱动模式 [4] - 构建"固收+波动资产"多元组合 丰富"固收+"产品线 控制波动提升收益 [4] - 推出四阶段陪伴体系 覆盖产品创设 运营 波动应对与复盘 [4] 政策与制度建议 - 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明确银行理财在定增 新股申购 举牌等方面与公募基金同等待遇 [4] - 建议延长投资经理考核周期至3年及以上 重点考量夏普比率等长期指标 [5] - 建议引入类似保险资金OCI账户核算方式 弱化净值短期波动影响 [6] - 建议争取税收递延支持 推动银行理财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 引入长期资金来源 [6] 市场机遇 - 低利率与"资产荒"环境下 权益资产成为提升理财产品收益的重要配置方向 [4]
两大险资巨头“战略陪伴”华电新能带来的启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4 01:10
华电新能IPO及保险资金投资案例 - 华电新能源集团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今年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1] - 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于2021年前瞻性入股华电新能,随着公司上市投资成果逐步显现 [1] - 该案例体现保险资金加大股权投资力度、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趋势,践行"长钱长投"理念 [1]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转型 - 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促使保险资金传统投资模式面临挑战,需发挥长期投资优势 [1] - 保险机构需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坚守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 [1] - 险资近年聚焦新能源、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度挖掘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机会 [2] 新能源行业投资价值 - 华电新能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业务整合平台,是国内最大新能源运营商之一 [2] - 险企投资新能源项目顺应经济绿色化转型趋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 - 资本对接国家战略可获得政策红利与"资本增值+社会价值"双重效果 [2] 保险资金长期优势 - 寿险资金通常匹配10-20年以上保单,具备长期资产配置优势 [3] - 长期投资有助于克服短期流动性压力,防控市场波动风险 [3] - 险资优势可应对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大、风险高等挑战,推动从资金提供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 [3] 险资资产结构优化方向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需加大长期股权投资并提升权益投资比重 [4] - 优化资产结构需提升权益市场投研、资产负债平衡及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4] - 专业能力是长期投资基础,需实现"选得对""守得住"的投资目标 [4]
“三线并进”,泰康人寿布局资本市场大棋?但自身风控惹关注
南方都市报· 2025-07-23 19:03
资本市场布局 - 泰康人寿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峰岹科技H股IPO,斥资2500万美元(约1.79亿元人民币)认购,占其H股发行规模的8.69% [3] - 峰岹科技是专业电机驱动芯片半导体公司,2022年登陆A股后于2025年7月完成"A+H"双重上市,募资总额22.59亿港元,上市首日H股大涨16.02%,截至7月21日累计涨幅达30.46% [3] - 泰康人寿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为2644.53亿元,占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为16.36% [3] - 泰康稳行(武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首笔投资交易,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将精选境内和香港市场的优质上市公司 [4] - 泰康人寿获批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4] 行业投资趋势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以原始股东身份参与华电新能IPO,发行前持股比例分别为2.21%、0.61%,华电新能7月16日登陆A股首日大涨125.79%,截至7月21日较发行价累计涨幅137.74% [5] - 2025年以来保险资金加大权益投资,截至7月22日年内险企已举牌21次,超过2024年全年举牌数,举牌标的涉及银行、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高科技、环保等行业 [6] - 财政部发布通知优化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考核,将经营效益类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6] 战略与政策背景 - 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为半导体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保险资本通过参与高增长潜力企业融资活动优化资产配置 [6] - 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7] 合规经营 - 2025年以来泰康人寿收到15张监管罚单,合计受罚金额约600万元 [8] - 2024年泰康人寿全量投诉量达102607件,其中65%集中在销售环节 [8] - 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泰康人寿有五家分公司因违规经营收到监管函 [8] - 泰康人寿2024年开展专项培训45场,累计参训人次超70万人次,培训覆盖率100%,并加强投诉溯源治理和责任追究 [8]
以创业板定投助力“长钱长投”天弘基金联合深交所举办ETF大讲堂活动
和讯· 2025-07-22 18:39
国内ETF市场发展 - 国内ETF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元,股票ETF规模超3万亿元,显示投资者对指数工具的迫切需求 [1] - 天弘基金与深交所基金部联合推出创业板定投策略,旨在助力投资者实现"长钱长投" [1] - 天弘基金在深圳举办"走进成分股·汇川技术"与"ETF大讲堂"活动,探索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1] 天弘基金业务发展 - 天弘指数基金管理规模超1300亿元,行业排名第9,产品数量超90只 [3] - 指数基金持有人户数超1200万户,持续多年行业第1,累计服务用户超3300万 [3] - ETF规模超700亿,产品数量超30只,覆盖宽基、行业、策略、商品及债券等多领域 [3] - 联合蚂蚁财富开发"目标投"、"指数红绿灯"等实用工具,以及面向B端投资者的解决方案 [3] 创业板定投策略 - 策略以创业板动态PB分位数为估值锚定,采用"低点多投、高点少投、高估不投"原则 [2] - 卖出策略设定估值分位变化和收益两个目标,实现有效止盈 [2] - 当PB分位数超过历史50%时终止定投,估值分位数突破90%并回落时考虑止盈 [5] - 年化内部收益率大于12%时卖出所有份额,实现"双条件触发"止盈 [5] - 策略经回测验证能显著提升年化收益率,尤其适合高波动、估值周期性明显的指数 [5] - 创业板指具有高波动特性,2016年6月以来长期定投资产曲线保持上升趋势 [6] 创业板市场投资价值 - 深交所优化创业板综指编制规则,新增风险警示股剔除及ESG负面剔除机制 [8] - 指数呈现"小市值为主、龙头引领"的杠铃特征,聚焦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等成长领域 [8] - 当前创业板整体估值处于历史相对合理水平,未来正收益概率较高 [8] - 汇川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龙头和创业板指重要权重股,展现实体产业创新活力 [9] 全球市场趋势 - 2025年上半年A股呈现"以小为美"特征,银行、新消费、光模块等板块表现突出 [7] - 日本、美国股市领跑全球,黄金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贸易不确定性 [7] - 港股上半年收益率领先全球,恒生科技、互联网、医药等板块业绩改善 [9] - 互联网龙头、大宗商品、运营商及医药新消费是港股配置优选方向 [9]
优化考核指挥棒 引导“长钱长投”
经济日报· 2025-07-21 06:09
政策导向与考核机制调整 - 财政部新规强化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将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3年+5年周期指标"结合模式,资本保值增值率同步调整[3] - 新规降低年度考核权重,提升3年/5年周期考核权重,使考核周期更匹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特性[3] - 绩效考核体系涵盖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风险防控四类指标,形成综合引导机制[2][4] 保险资金市场作用与现状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具备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投资的潜力[1] - 保险资金具有来源稳定、规模大、期限长特点,是资本市场"投资长钱"的核心力量[2] - 中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功能,其中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资金为骨干力量[1] 制度环境优化影响 - 长周期考核降低短期波动影响,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增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动力[2][3] - 新考核机制创造适配长期投资的制度环境,促进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3] - 要求保险公司提升资金长期运作能力,优化资产配置以增厚稳定收益,同时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职能[1][3] 行业发展战略定位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需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同时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服务实体经济[1][3] - 国有金融机构被定位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支柱,推动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和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1]
A股,迎来突破性制度!“长钱长投”背后,有何深意?
券商中国· 2025-07-20 07:23
"长钱长投"制度性突破与核心理念 - 险企实施"当年+三年+五年"周期考核新规,推动长期投资理念落地[1] - 巴菲特60年实现5万倍收益,年复合收益率达19.9%,验证长期投资有效性[1] - 5年是评判投资绩效的合适周期,3年为最短评估期限[1] 长期投资的竞争优势 - 高频交易者主导短期波动套利,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短线竞争[1] - 时间优势是普通投资者最大资本,"长钱长投"可规避短期博弈[1] - 产业资本/国家队/险资通过熊市买入并长期持有大蓝筹实现超额收益[5] 避免择时陷阱的关键案例 - 2007年大宗商品股、2014年移动互联网概念股、2021年核心资产股暴涨后均出现腰斩或90%跌幅[2][3] - 2008/2016年A股底部区间,短期评价标准导致投资者空仓错失机会,而底部买入者后续数年跑赢大盘[3] - 伯克希尔四次30%以上回撤后均实现长期飞跃: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10亿美元十年涨10倍,1989年富国银行十年涨10倍,2008年后股价从7万涨至70万美元[4] 长期投资的价值实现机制 - 3-5年周期基本反映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市场先生"短期波动但长期有效[5] - 正确分析公司+估值能力是长期盈利核心,聪明资金/回购/并购推动价格回归价值[6] - 投资不可控因素(利率/地缘政治等)中,时间是唯一可控变量,选择优质公司后可等待价值兑现[6] 短期评价的负面效应 - 短期考核导致追涨杀跌:超配暴涨板块(如2007年大宗商品)、底部不敢持仓[1][3] - 交易成本与失误概率激增:单次交易失误可能吞噬多次积累利润[6] - 类比巴菲特"种树理论":投机如同偷摘熟桃,长期投资才是持续收获[6]
高股息板块蓄势调整!“长钱长投”标杆品种获资金密集布局
新浪基金· 2025-07-17 12:20
高股息板块资金动向 - 高股息板块近两个交易日(7/15-7/16)成交额显著放量,日均成交额达7.35亿元,7月7日至16日连续8个交易日共获17.04亿资金加仓 [1] - 红利低波ETF(512890)基金规模连续12个交易日(7/1-7/16)创历史新高,7月9日首次突破两百亿规模,截至7月16日达213.99亿元 [1] - 年初以来(1/1-7/16)红利低波ETF规模增长76.50亿元,是全市场唯一实现超70亿元规模增长的红利类主题ETF [1] 政策面推动 - 财政部7月11日印发通知松绑保险资金长期考核,鼓励险资加强中长期入市力度,与高股息低波资产的匹配度较高 [1] 产品表现与市场地位 - 红利低波ETF(512890)是A股市场唯一成立以来每个完整年度(2019-2024年)均实现正收益的股票类ETF,近五年回报位居银河同类第一 [2] - 其联接基金持有人户数达82.98万户(截至2024年底),是市场唯一持有人户数超80万户的红利主题指数基金 [2] - 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ETF联接基金累计分红超20次,连续22个月每月分红,Y份额(022951)为首个规模超1亿元的"指数Y" [2] 管理人行业地位 - 华泰柏瑞基金在红利指数投资领域拥有18年管理经验,旗下红利类主题ETF管理规模达426.54亿元(截至7/16) [3] - 公司打造了包括首只红利主题ETF(510880)和首只QDII模式港股通红利ETF(513530)在内的5只红利主题产品 [3]
红利低波策略升温 有望成为“长钱长投”重要方向
快讯· 2025-07-17 00:15
红利低波策略热度提升 - 红利低波策略相关ETF规模增长迅速 [1] - 公募机构加速布局红利低波策略产品 [1] 红利低波资产吸引力提升背景 - A股分红机制持续完善 [1] -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1] - 无风险利率下行 [1] 红利低波资产特征与前景 - 兼具高股息与低波动特征 [1] - 有望成为投资者长期配置的核心权益工具之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