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合类理财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下打新 业内人士认为投研能力建设仍是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8-07 00:36
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下打新动态 - 宁银理财成为继光大理财后第二家参与IPO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其两只混合类理财产品在广东建科IPO项目中初步获配6557股 金额均为4.30万元 [2] - 7月内宁银理财已参与3个IPO项目网下打新 包括天富龙(获配1211/1526/1526股)和汉桑科技(获配2443股) 每次均以2只以上产品报价 [3] - 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A类投资者可直接参与网下新股申购 新版《承销办法》将其纳入优先配售对象范围 [4] 行业参与现状与政策背景 - 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下打新案例较少 主要受制于注册备案流程耗时较长 涉及合规审查和系统对接等成本因素 [4] - 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证监会3月修订《承销办法》为理财子公司直接参与创造条件 [4] - 参与打新可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资本市场 同时通过含权理财产品提升投资者预期收益 [3] 能力建设挑战与解决方案 - 投研能力不足是主要瓶颈 当前权益团队规模小 缺乏新股定价经验和行业估值建模能力 [5] - 需构建覆盖研究-决策-风控的全流程体系 应对打新市场波动 但与传统固收优势领域存在差异 [5] - 建议采取三方面措施:1)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并与券商合作建立新股数据库 2)创新"固收+打新"混合产品结构 3)加强投资者教育与分层营销 [6] 市场影响与发展趋势 - 专家预计随着投研能力提升和风控机制完善 更多理财子公司将积极涉足权益市场打新领域 [2] - 产品创新可丰富投资选择 但需解决客户偏好低波动与打新需配置股票底仓的矛盾 [5][6]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下打新
证券日报· 2025-08-06 23:45
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下打新 - 宁银理财成为继光大理财后第二家参与IPO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其两只混合类理财产品在广东建科IPO项目中初步获配6557股 金额均为4.30万元 [1] - 7月宁银理财已参与3个IPO项目网下打新 包括天富龙和汉桑科技 在天富龙项目中3只产品以25.14元/股价格获配1211股、1526股、1526股 在汉桑科技项目中2只产品各获配2443股 [2] - 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打新能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丰富资金来源 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产品创新提升投资者预期收益 [2] 政策环境与市场背景 - 2023年3月证监会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IPO优先配售对象范围 允许理财子公司作为A类投资者直接参与网下新股申购 [3] - 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但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网下打新实践仍有限 因涉及网下投资者注册、配售对象备案等流程 合规审查和系统对接耗时较长 [3] 投研能力与挑战 - 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研团队规模小、经验不足 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 缺乏新股定价经验 短期内难以满足市场化竞争需求 [4] - 相比公募基金 银行理财子公司需从零搭建覆盖"研究、决策、风控"的全流程体系 缺乏应对打新市场波动的策略 [4] - 理财客户偏好低波动产品 而打新需配置股票底仓 可能加剧净值波动 与传统客群需求存在矛盾 [4] 发展建议 - 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与生态合作 加快构建权益投研团队 同时与券商等外部机构合作建立新股数据库 引入卖方研究支持 [5] - 创新产品设计 结合传统优势领域 推出"固收+打新"等混合架构 以债券收益打底 打新收益增强 降低净值波动 [5] - 加大客户教育与市场培育 加强产品宣传和信息披露 精准匹配风险偏好适配的客群 强化分层营销策略 [5]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点评:30万亿的理财市场有何新特点?
华源证券· 2025-07-30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理财产品规模或稳定在30万亿以上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预计持续回升 理财市场向理财公司转移趋势明显 公募基金占比或继续提高 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走弱 债市无趋势性行情 建议做区间波段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与结构 - 截至25H1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较24年末增加0.72万亿元 超过21 - 24年H1平均变动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6.4万亿元 占比降至20.87% 固定收益类(不含现金类)/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分别为23.4/0.8/0.1万亿元 占比分别较2024年底提升3.38pct/0.07pct/0.02pct [2] - 预计25年下半年理财产品规模稳定在30万亿以上 因21 - 24年H2平均增量为1.15万亿元 且预计下半年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持续回升 [2] 理财机构情况 - 25H1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 市场朝理财公司集中 预计至26年底理财市场持续向理财公司转移 截至25H1 全市场有226家理财机构 其中银行机构194家 理财公司32家 较上年末分别减少24家、增加1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产品存续数量分别为1.39万只和2.79万只 较上年末分别减少0.21万只、增加0.36万只;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3.19万亿和27.48万亿 同比分别下降24.0%、增长13.0% [2]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 - 25H1理财增配公募基金 减配债券和同业存单 从24年末至25H1 债券和同业存单规模分别从13.03/4.31万亿元降至12.82/4.23万亿元 利率债配置比例从2.33%升至3.01% 规模达0.99万亿元 信用债配置比例从41.11%降至38.79% 规模至12.79万亿元 公募基金配置增加0.42万亿元至1.29万亿元 占比4.2% 较24年末提升1.3pct 预计25H2公募基金占比持续提高 [2] - 25H1现金及银行存款和非标债权类资产占比分别为24.8%/5.5% 较2024年末分别提升0.9pct/0.1pct [2] 理财产品收益率 - 低利率时代 25H1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走弱 25年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较24年全年收益率下降0.53pct 理财公司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24Q1的3.21%降至25Q2的2.56% 预计基准下限走向2.0% [2] 债市行情与投资建议 - 阶段性看多债市 10Y国债可能重回1.65%左右 调整后建议重视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债及资本债、保险次级债 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长久期资本债 看多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 关注北部湾银行、天津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 [2] - 预判下半年10Y国债在1.6% - 1.8%区间震荡 无趋势性行情 债市大幅走熊可能性低 大幅走牛也难 建议做区间波段 [2]
非持牌银行自营理财“撤退” 理财公司份额已近九成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行业整体情况 - 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其中32家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为27.48万亿元 占全市场比例89.61% 较年初提升1.28个百分点 [1] - 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较年初增长4.44% 显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1] - 非持牌银行自营理财规模压降明显 部分银行自营理财规模清零 行业加速向持牌机构集中 [1] 理财公司业务表现 - 5家披露报告的理财公司中4家实现规模正增长 恒丰理财(25.08%)、华夏理财(19.18%)、苏银理财(17.72%)增幅显著 [2] - 浦银理财规模达12948.23亿元 增长1.91% 青银理财规模1894.8亿元 下降4.94% [2] - 固收类产品占比普遍超99% 5家公司均发行固收/混合类产品 4家发行权益类产品 [2] 非持牌银行转型动态 - 194家银行有存续产品 较一季度减少21家 显示退出加速 [3] - 浙江海宁农商行自营理财清零 汉口银行规模减少超60亿元 台州银行规模下降48.48% 河北银行下降45.05% [3] - 部分银行采取双轨策略 同步推进牌照申请与代销业务布局 [4] 行业发展趋势 - 未获牌照机构将加速退出 头部集中度快速提升 [5] - 中小银行将主要依赖代销模式 为理财公司创造销售机遇 [5]
非持牌银行自营理财“撤退”理财公司份额已近九成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理财产品市场整体情况 - 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其中32家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为27.48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4.44% 占全市场比例89.61% 较年初提升1.28个百分点 [1] - 非持牌银行自营理财规模压降明显 部分银行自营理财规模清零 理财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1] 理财公司业务表现 - 浦银理财 华夏理财 苏银理财 恒丰理财 青银理财5家公司披露上半年业务报告 除青银理财外其余4家存续规模均正增长 [1] - 恒丰理财 华夏理财 苏银理财存续规模增幅显著 分别增长25.08%至2075.41亿元 19.18%至9931.11亿元 17.72%至7453.84亿元 浦银理财小幅增长1.91%至12948.23亿元 青银理财下降4.94%至1894.8亿元 [2] - 固收类产品占主导地位 5家公司均发行固收类和混合类产品 除恒丰理财外均发行权益类产品 固收类规模占比普遍超99% [2] 非持牌银行自营理财压降情况 - 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要求非持牌银行压降自营理财规模 194家银行有存续产品 较一季度减少21家 [2] -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自营理财全部压降完毕 存续产品0期 资产余额0亿元 较3月末0.12亿元清零 [2] - 汉口银行理财规模385.23亿元 较上年末减少超60亿元 固收类产品数量减少40余只 [3] - 台州银行存续产品6只 规模24.08亿元 较2024年末下降48.48% 河北银行规模119.98亿元 下降45.05% 湖南银行 上饶银行等降幅也较明显 [3] 行业转型趋势 - 非持牌银行探索转型路径 包括申请理财公司牌照和布局代销业务 [3] - 未获牌照机构将加速退出 头部集中度快速提升 中小银行将依赖代销模式服务客户 [3]
跑步进场?理财投资者半年增加千万,增量已接近去年全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2:17
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理财市场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54% [2] - 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占全市场比例提升至89.61%,但内部增长分化明显 [2][7] - 固收类(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半年增1.56万亿元至23.41万亿元,占市场主要增量 [3] 理财公司表现分化 - 青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较年初缩水4.9%,浦银理财增速放缓至1.9% [2] - 恒丰理财、华夏理财、苏银理财存续规模较年初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恒丰增速达25.08% [7][8] - 城农商行理财规模平均下降16.5%,浙江海宁农商行理财规模清零 [9][10] 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半年减少9000亿元(降幅12.3%) [3] - 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去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2][12] - 固收类(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79%,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3] 投资者结构与偏好 - 理财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半年增加1047.8万个,增量接近去年全年 [2][13] - 个人投资者占比98.7%,机构投资者数量增长11.7% [13] - 个人投资者中稳健型占比33.56%,保守型和进取型占比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 [13] 资产配置与监管动态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债券类为主(57.89%),但占比较去年末下降2.3个百分点 [4][5] - 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2.38%,公募基金配置占比上升1.3个百分点至4.2% [4][5] - 监管部门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提升0.07个百分点至2.51% [4]
存款利率1时代,理财成“炸子鸡”?上半年哪类产品收益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7-10 12:3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30.97万亿元,半年增加1.3万亿元 [2][3] - 上半年规模呈现"先下后上"趋势,一季度末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8100亿元,二季度资金回流 [3]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下滑至22.1%,固收类产品占比提升至75.6% [3] 收益率表现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65%,显著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不足1%) [2][3] -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1.54%,纯固定收益类、"固收+"类分别为2.98%、2.71% [2][4] - 含权益类产品波动明显:混合类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3.06%(1月为-0.26%),权益类上半年2.49%(前两月冲高至8.72%) [7] 产品结构变化 - 新发固收类理财产品1.45万只,占比93.3%,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现金管理类新发669只,占比4.3%,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3] - 混合类理财产品占存续规模2.08%,权益类占0.09%;新发混合类258只(占比1.7%),权益类69只(占比0.4%) [7] 资产配置趋势 - 理财产品资金主要投向债券(43.9%)、现金及银行存款(23.3%)、同业存单(13.5%) [8] - 行业通过增加权益、衍生品等配置增厚收益,"固收+"产品布局加速,但上半年平均收益2.72%暂未超越纯固收类(2.98%) [11] 业绩基准调整 - 2025年6月新发开放式、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降至1.97%、2.54%,较去年12月下降0.45、0.21个百分点 [9] - 5月以来理财公司发布超900条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公告 [9] 行业应对策略 - 理财公司探索多元化策略,如ETF轮动、利率量化、定增量化等,以固收资产打底结合权益加持 [11] - 需建立与风险预算匹配的资产配置体系,优化产品配置结构 [11]
理财周报(6.23-6.29)践行长期主义、布局资本市场 两家理财公司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
财经网· 2025-06-30 18:47
银行理财市场发行情况 - 上周银行理财市场共新发人民币理财产品1215款,环比增加112款 [1] - 封闭式产品879款,开放式产品336款 [1] - 理财子公司为市场主体,32家理财公司发行1012款产品,占比83% [1] - 兴银理财新发108款产品最多,浦银理财、杭银理财分别发行92款、90款 [1] - 73家银行发行203款产品,天津银行发行18款最多,富邦华一银行、汉口银行分别发行12款、6款 [1] 理财产品投资性质 - 固定收益类产品1183款,占比97%,主要投资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债券等 [2] - 混合类产品22款,环比增加10款,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比例均低于80% [2] - 富邦华一银行发行7款权益类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招银理财私募发行3款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 [2] 理财公司资本市场投资动态 - 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基石投资,分别获配2000万美元 [2] - 三花智控IPO国际配售锚定申购倍数超50倍,公开发售孖展申购倍数近600倍 [2] - 中邮理财此前还参与宁德时代港股IPO基石投资,获配5000万美元 [3] - 工银理财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产品,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领域港股IPO机会 [3] - 中邮理财布局港股市场,投资美的集团与宁德时代港股IPO,研发港股IPO、陆港红利指数等策略包 [3] 理财公司战略方向 - 工银理财表示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可支持民营经济和科技企业发展 [3] - 中邮理财指出该项目是发挥中长期资金入市力量、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实践 [3] - 中邮理财将持续挖掘资本市场机会,构建多元策略矩阵,提供港股含权产品解决方案 [4]
站上31万亿元新起点:银行理财业围绕三大命题再出发
证券日报· 2025-06-28 03:30
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5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达3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1] - 银行理财已成为居民重要投资渠道与存款国债股票并列[1] - 行业经历21年发展从粗放扩张转向净值化规范化转型[1] 行业发展核心命题 - 需解决产品创新满足分层需求问题[2] - 需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实现稳健收益[2] - 需深化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2] 产品创新方向 -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主流占比超70%[3] - 理财子公司加大低波产品布局形成差异化体系[3] - 建信理财采用持有至到期策略平衡收益波动[3] - 光大理财基于风险预算设计多类理财产品[3] 主题产品布局 - 推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产品[4] - 建信理财发行数字人民币绿色金融等特色产品[4] - 光大理财重点布局自选周期型产品[4] - 优化交易功能如理财夜市提升客户体验[4] 含权产品发展趋势 - 多部门推动理财资金入市[5] - 建信理财优化含权产品设计控制回撤[5] - 未来产品将呈现定位多元风险均衡等特征[5] 投资策略转型 - 从周期驱动转向产业趋势+政策红利驱动[6] - 兴银理财注重择时能力和回撤控制[6] - 光大理财拓展含权资产投研边界[6] 资产配置优化 - 光大理财配置美股美债黄金等分散风险[7] - 探索REITs可转债等另类资产[7] - 中邮理财增持权益类指数基金[7] 服务实体经济 - 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规模约20万亿元[8] - 中邮理财新增科创债投资30.5亿元[9] - 建信理财将加大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9] 未来发展建议 -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10] - 巩固固定收益投资优势[10] - 强化与母行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10]
规模低至0!华夏理财成立大量“迷你”产品丨机警理财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1:22
市场回顾 - 债市小幅上涨,短债表现优于长债,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6月20日DR007加权均价为1.49%,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4% [2] - A股主要指数收跌,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周跌幅分别为0.45%、0.51%和1.16%,银行、通信、电子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22日,理财公司共有24,272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143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0.59% [3] - 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51.28%和6.68%,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0.1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破净率为0 [3] - 2~3年期限和1~2年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破净率稍高,分别为0.35%和0.32% [3] 新发情况 - 32家理财公司上周合计发行543只理财产品,华夏理财发行量达95只,其余公司单周发行数量均低于40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11只占比2%,权益类产品新发1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新发2只 [4] - 2年以内期限产品定价持续下移,1~3个月期限产品定价降低0.16个百分点,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回升至2.79% [4] 重点关注 - 华夏理财上周发行95只产品,其中46只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多数产品募集规模较低,部分产品募集规模为0或1500元 [5] - 小规模产品可能通过冲高业绩吸引投资者,但后续收益率可能下滑,监管希望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更稳定 [5] 收益情况 - 除权益类外,其他类别人民币公募理财录得正收益,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62% [6][7] - 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0071%、-0.3781%、0.0492% [6][7] - 2~3年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最高为0.0706%,1个月以内期限产品最低为0.0561% [7] - 上周3.32%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收益为负,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负收益比例分别为2.04%、24.08%、72.97%和0% [7] 行业热点 - 光大理财成为首家以A类投资者身份直接参与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成功入围山东信通电子IPO有效报价 [8] - 这一突破为银行理财开辟新投资路径,未来更多理财子公司可能升级投研体系并加入打新行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