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

搜索文档
江西九江 锚定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迈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步伐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02
产业转型升级 - 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入企诊断2009家,企业数转投资额达49.6亿元,带动技改投资增长38.6% [2] - 九江德福科技铜箔年产能提升至19.1万吨,位居全球第一 [2] - 中国电信鄱阳湖智算中心一期300P算力投用,二期700P启动,全部建成后将达2500P算力 [3] 重大项目与产能建设 - 九江石化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建成后有望“再造一个九江石化” [1] - 星火有机硅“凤凰”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球主要单体有机硅生产基地 [2] - 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二期、国能神华九江电厂二期、天赐锂电材料延链补链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2] 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 - 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国家二级标准,长江干流九江段断面连续7年保持Ⅱ类水质 [4] - 累计整治长江排污口856个、重点河湖排污口417个,全市所有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标准 [4] - 拆除非法码头74座、泊位87个,清理腾退小化工企业127家,建成绿色矿山28个 [4] 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 累计出让储备排污权253宗,交易额4615万元 [5] - 通过网上公开挂牌成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16单,成交价款86.53亿元 [5] 文旅融合发展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累计接待游客620余万人次 [6] - 成功举办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声动九江巨星演唱会等大型活动,打造九动梦工厂、九江之夜等消费业态 [7] - 全力推动庐山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庐山西海景区“体育+旅游”品牌塑造 [7] 航运枢纽与口岸经济 - 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至瑞昌、彭泽港区,形成沿江港口全贯通开放格局 [9] - 九江港集装箱班轮航线19条,铁水联运主要站点达29个 [9] - “赣沪通”产品推出并在九江成立空箱中心,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0%、运输实效提升40% [9] - 2024年九江港货物吞吐量2.23亿吨,全球排名第31位,较2022年前进9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 [10] - 2024年1月至8月,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7亿吨,同比增长10.37%;集装箱吞吐量65.76万标箱,同比增长13.01% [10]
天津七里海湿地生态产品价值突破15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21:30
核心观点 - 七里海湿地生态产品价值突破150亿元 天津市宁河区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和多元化产业融合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1][3][4] 生态保护与修复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125.26亿元用于湿地保护修复 提升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1] - 创新建立全国首个自然保护地"绿色系数"评价体系 带动区域环境质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3] - PM2.5浓度下降34% 劣V类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负氧离子含量达大城市中心区的100倍 [3] - 湿地栖息鸟类增至308种 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3] 产业融合发展 - 推动"农文体商学旅"深度融合 建成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 包括宁和稻香生态园等项目 [3] - 发展"生态+科创/农业/文旅/赛事"多业态模式 生态产品总值达466亿元 [4] - "津沽七里海"农产品进军东南亚市场 七里海河蟹品牌价值突破5亿元 红瑶甘薯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4] 文旅经济成效 - 年接待游客量从数万人次跃升至93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7亿元 [3] - 七里海音乐节、美食节、德云社专场等活动广受欢迎 节假日频现"一票难求"场面 [3] - 吸引十余国留学生开展生态文体研学 "渠梁印象"等文化IP逐步成熟 [3]
“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环境之痛”到“人居之福”,小山村绘就“存绿取金”生态画卷
央视网· 2025-08-12 17:00
经济转型 - 浙江安吉从"石头经济"转型为绿色经济 二十年前以70多处矿区和水泥厂为主 如今高污染工厂消失 生态价值显著提升[1][3] - 生态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改造后的生态度假区单日咖啡销量达8000杯 相当于当年矿产开采近一年收入[9] - 年度生态产品总价值达910亿元 彻底取代传统工业模式[11] 生态监测技术 - 安吉县部署2200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生态环境数据 碳通量监测塔精准测算竹林碳汇能力[7] - 高光谱相机定期检测溪流水质 氨氮污染物指标从四类提升至二类 红色污染区域完全消失[9] 碳汇经济 - 竹林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每公顷碳汇量提升至6.6吨 年碳汇交易为竹农创收2800万元[7] 乡村旅游产业 - 生态改造后全年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 漂流点衍生20余个 单夏季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9] - 咖啡馆密度超越上海 形成特色"村咖"文化 选址覆盖半山腰/麦田/溪流等自然场景[1] 生态修复成果 - 石灰岩矿坑复绿改造为生态度假区 卫星影像显示矿区污染完全消除[9] - 溪流水质监测影像显示污染物红色区域彻底消失 水体透明度显著提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