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瑶甘薯
icon
搜索文档
津北崛起绿色发展新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7-21 05:56
生态保护与修复 - 七里海湿地作为全球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和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古海岸自然保护区,通过苇海修复、生物链恢复等"十大工程"重塑生物多样性 [1] - 宁河区将七里海湿地视为重要生态资源和发展资源,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生态与产业"双向奔赴" [1] 生态农业与品牌化发展 - 岳龙镇红瑶甘薯种植基地年产优质甘薯9000万斤,产值1.9亿元,农业总产值3.91亿元,14个村经营收入超100万元 [2] - 2024年七里海河蟹品牌价值从3.32亿元增至5.18亿元,通过"生态+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开发熟醉蟹、蟹黄酱等特色产品 [2] - "津沽七里海"品牌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全区农业总产值超80亿元,粮食总产量35.5万吨 [3] 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 - 七里海生态教育中心结合MR技术打造沉浸式生态科普研学基地,成为亲子游和研学游热门目的地 [5] - 芦台大集日均吸引游客8万人次,通过非遗展示、特色小吃等功能区实现从"商贸据点"到"文化磁场"转型 [5][6] - 正信捌零年代民宿利用闲置农房改造,节假日"一房难求",带动乡村文旅吸引力提升 [6] - 2024年宁河区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同比翻番),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 [6] 体育赛事与消费升级 - 第三届七里海半程马拉松吸引1.5万名跑者,配套活动带动现场消费45万元,通过"赛事+住宿+景区"联票模式形成文旅消费热潮 [8] - 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战觉城综合体育产业园,打造北方格斗赛事高地 [9] - 宁河区通过"生态+赛事"路径承办全运会轮滑比赛、足球嘉年华等活动,推动体育产业"五化"发展 [9] 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 - 宁河区初步形成"农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格局,建立产业链交叉重组机制,提速乡村振兴步伐 [9] - 通过"潮白新河红色游""七里海湿地生态游"等布局串点成线,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品质化发展 [7]
红瑶甘薯背后的专属服务 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43
岳龙红瑶甘薯产业发展 - 岳龙红瑶甘薯甜度达50+ 口感软糯无筋 成为天津宁河特色农产品名片 [1] - 岳龙镇拥有燕山山脉地下河谷水源 土壤富含有机质 具备种植红瑶甘薯的天然优势 [1] - 2024年红瑶甘薯种植面积达1.8万亩 产量超9000万斤 产值突破1.9亿元 [1] - 产品获得"津农精品"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1] 金融支持模式创新 - 中国银行推出"益农快贷"产品 提供最高50万元3年期信用贷款 3天完成放款 [2] - 采用"线上贷款+特色农产品保险"组合模式 农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全流程操作 [1] - 投保农户享受国家保费补贴 出险后由保险公司赔付 银行给予准入门槛和额度优惠 [1] - 通过自动抓取农户保险和耕地补贴数据实现数据增信 [2] 产业链金融服务 - 成立专项服务小组深入调研 精准对接种植户融资需求 [2] - 构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 整合种植 育苗 加工 销售等环节资源 [2] - 已为15个村种植户授信超1700万元 计划延伸至存储 加工 物流等环节 [3] - 近3年涉农贷款年均增速超40% 当前余额超100亿元 [3] 区域特色农业拓展 - 金融支持模式已扩展至小站稻 沙窝萝卜 出头岭蘑菇等天津特色农产品 [3] - 通过"整村推进 大户带动"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 [3]
天津宁河壮大津北绿色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7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天津市宁河区依托风、光资源禀赋发展新能源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 [1] - 7年来11个街镇实施45个存量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累计总装机容量达2883.1兆瓦 [1] - 苗庄镇新时代共同富裕基地项目盘活1.35万亩闲置沟渠和改造5.1万亩低效耕地,新建光伏发电装机1000兆瓦 [1] - 项目生命周期内预计节煤减碳近400万吨,带动农业种养、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1] 智慧农业与储能技术 - 苗庄镇项目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实现智慧种植,带动村集体增收 [1] - 岳龙镇红瑶甘薯智能化仓储中心配备18座恒温恒湿库和2座速冻冷库,温度精准维持在12-15摄氏度 [1][2] - 仓储中心年储存能力达7200吨,保障非收获季节红瑶甘薯的鲜甜品质 [2] 电网支持与绿色能源 - 国网天津宁河公司开展专项保电行动,定期排查供电线路及配电台区,保障仓储中心设备运行 [2] - 公司持续贯彻"双碳"理念,聚焦农村产业用电需求,输送绿电并开设服务绿色通道 [2] - 目前宁河已有29个新能源项目建成并网,生态效益加速释放 [3]
良技良机绘就丰收图景
经济日报· 2025-06-22 06:28
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 - 宁河区小麦种植面积达24.56万亩,预计总产量11.79万吨,同比增长2% [1] -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收割机,提升收割效率,实现"收割、脱粒一气呵成" [1] - 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三防"作业,有效防治病虫、干热风、早衰 [1] 反季节作物种植探索 - 首次试种夏收露天白菜"秋冠二号",亩产达1.5万斤,开辟100亩试验田 [1] - 采用育苗移栽和精准水肥管理技术,成活率提高,亩增收约3000元 [2] - 滴灌技术节约用水并减少病害发生 [2] 特色作物规模化发展 - 岳龙镇红瑶甘薯基地扩展至2万亩,采用无人机控旺技术提升效益 [2] - 构建"育苗—种植—存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年加工薯制品3000吨 [2] - 甘薯加工中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000万元 [2] 政府与技术支持 - 成立种植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组,全程指导农户 [1] - 天津农学院专家提供反季白菜种植技术解决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