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

搜索文档
江苏苏州:致富“靠山”就是“三棵树”
新浪财经· 2025-08-24 05:07
核心观点 - 树山村通过建设木栈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构建"生态经济学"模型 带动农业升级、旅游业发展和产业融合 形成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 [1][5][15] 生态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 - 木栈道全长3.6千米 采用"最小扰动实现最大进入"生态原则建设 与山景融合且保留土壤呼吸空间 [1][3][5] - 木栈道作为国家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 串联茶田果园与溪涧景观 同时解决农事管理便捷性和出山通道问题 [3][5] - 通过关停矿山、恢复植被和调整产业结构 将原有水土流失严重的矿产开采区改造为梯田茶园 [5] 农业经济升级 - 当地以梨树、茶树和杨梅树"三宝"为核心农产品 木栈道修通后农产品"鲜度"显著提升 [5] - 村民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 收入来源包括农产品销售和民宅出租等 [15] - 村级年收入突破千万元级别 形成以"三棵树"为核心的致富模式 [7][15]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 - 木栈道带动农家乐和民宿业态发展 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如10万元/年的民宅租赁报价)和城市居民入驻经营 [9] - 出现跨地域文化旅居网络(如"这里·树山"分店)和新兴业态(摄影基地、非遗文化馆) [9][11][13] - 宋锦非遗文化馆落户树山 客户覆盖上海深圳等高消费城市 产品定价高端 [13] 产业系统优化 - 木栈道推动环境提升和布局协调 形成系统生产力持续改善 吸引新业态聚集 [15] -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从"门票经济"转向"场景经济" 通过公共空间打造永续经营模式 [15] -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形成正向循环 产业反哺生态使共同富裕成为必然 [15]
科技赋能古巷镇,驻镇帮扶工作队 开展林茶共生试验
南方农村报· 2025-06-06 20:03
科技赋能古巷镇林茶共生试验 -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帮扶团队联合古巷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启动林茶共生野化单丛黄茶试验,旨在通过生态互补提升茶叶品质[1][2][3]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吴晓蓉科技特派员团队捐赠300株乌叶单丛、白云茶、梦香单丛等优质野化单丛茶苗,为当地茶业创新提供资源支持[3][4][5][6][7][8] 政企合作与产业转型规划 - 古巷镇政府协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构建"技术指导-技能培训-产业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茶产业生态化、特色化转型[15][16][17] - 万绿香沉香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秋生表示,林茶共生模式突破传统种植,可优化生态环境并开发特色茶品新路径[11][12][13] 生态经济价值与技术创新 - 野化茶经科研团队选育适配本地生态,林茶共生通过物种生态互补实现绿色生产,提升茶叶品质[19][20] - 试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协同耦合,破解乡村产业同质化困境[21][22][23]
58头麋鹿背后的生态经济学(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价值 - 野生动物是生态链条不可或缺部分和生态文明理念承载体 [1][2] - 麋鹿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工程师具有植被调控、地形重塑和土壤改良等重要生态作用 [1] - 保护野生动物既保护生物多样性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 同时留住文化乡愁 [1] 生态文化弘扬与实践案例 - 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天津宁河等地通过麋鹿栖息地展示生态文化影响力 [2] - 陕西洋县通过划定保护红线、禁用农药化肥发展有机农业成功拯救朱鹮种群 [2] -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采用人工繁育与模拟野外竞争相结合方式科学重建麋鹿种群 [2] 生态经济转化与创新发展 - 江苏盐城以丹顶鹤、麋鹿、勺嘴鹬为原型打造城市IP 生态文创产品销售额超3000万元并带动数千万元产值 [3] - 湖北石首凭借麋鹿和江豚等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业 [3] - 湖南茶陵建立政府投保、公司理赔、群众受益的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 [3] - 四川屏山实施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细则等创新举措 [3] 保护与发展协同路径 - 保护野生动物不阻碍当地发展 关键需创新思路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 [3] - 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将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3] - 通过改革创新举措增进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共识 形成生态保护合力 [3]